一种除味消毒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89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味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味消毒液,包括以下成分:芬多精、植物提取液、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蒜氨酸、双氯苯双胍己烷、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异噻唑啉酮、微晶纤维素颗粒、去离子水。其中,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十二烷基甜菜碱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提取液为丁香提取液、柠檬提取液、薄荷提取液与橘皮提取液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芬多精为较大比重为原料进行除味消毒液的制备,在减压干燥处理时持续加入蒜氨酸,制得的除味消毒液的除味消毒能力提高,除味消毒效率佳,且在加入植物提取液同时添加了微晶纤维素颗粒,对除味消毒液进行制备末端的调整,除味消毒液的持续性能力增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味消毒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味消毒
,尤其涉及一种除味消毒液。

技术介绍

[0002]室内空气质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及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主要有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苯、氨污染。
[0003]对于这些室内空气污染,需要对其进行除味消毒处理,而现有的除味消毒液的作用效果欠佳,且在单次使用后的保持能力表现一般,无法有效的室内空气的净化保持目的。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除味消毒液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除味消毒液。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除味消毒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芬多精60~80份、植物提取液4~8份、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2~6份、蒜氨酸3~6份、双氯苯双胍己烷10~15份、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6份、异噻唑啉酮5~12份、微晶纤维素颗粒1~5份、去离子水40~60份。
[0008]优选的,除味消毒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芬多精70份、植物提取液6份、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4份、蒜氨酸5份、双氯苯双胍己烷12份、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份、异噻唑啉酮8份、微晶纤维素颗粒3份、去离子水50份。
[0009]优选的,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十二烷基甜菜碱(BS

12)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的,所述植物提取液为丁香提取液、柠檬提取液、薄荷提取液与橘皮提取液中的一种。
[0011]优选的,所述微晶纤维素颗粒为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羟基纤维素,且其粒径为30~40目。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味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向反应器中按重量份加入芬多精、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而后调整温度至35~45℃,并保持搅拌20~40min,而后在50~55℃的条件下减压干燥,减压干燥过程中持续加入蒜氨酸;
[0014]S2:在S1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双氯苯双胍己烷、去离子水,并将反应器的温度调整至30~35℃,持续搅拌12~20min,而后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搅拌均匀后干燥;
[0015]S3:在S2中加入植物提取液和微晶纤维素颗粒,调整温度至45~50℃,进行搅拌混合均匀,而后降温至30~35℃,加入异噻唑啉酮,搅拌15~30min,得到除味消毒液。
[0016]优选的,所述S1中,在50~55℃的条件下减压干燥,减压干燥时间为5~8h,减压干
燥过程中持续加入蒜氨酸。
[0017]优选的,所述S2中,在S1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双氯苯双胍己烷、去离子水,并将反应器的温度调整至32℃,持续搅拌18min,而后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调节温度至40℃,搅拌均匀后干燥。
[0018]优选的,所述S3中,在S2中加入植物提取液和微晶纤维素颗粒,调整温度至48℃,进行搅拌混合均匀,而后降温至32℃,加入异噻唑啉酮,搅拌22min,得到除味消毒液。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以芬多精为较大比重为原料进行除味消毒液的制备,且在制备过程中辅以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使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且分级分温度进行溶液的处理,并对二者混合后进行减压干燥处理,该减压干燥处理过程中辅以蒜氨酸,调整处理环境进而提高干燥处理的效率,使得最终制得的除味消毒液的实际除味消毒能力提高,除味消毒效率佳。
[0021]2、本专利技术在减压干燥后进一步的依次加入具有相当强的广谱抑菌、杀菌作用的双氯苯双胍己烷、去离子水、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保证除味消毒液的除味消毒能力,且在最后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植物提取液和微晶纤维素颗粒,提供聚合颗粒物的同时,对除味消毒液进行制备末端的调整,保证除味消毒液在使用后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效果,其持续性作业能力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

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

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

10、1

20、1

30和1

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

40、50

30、50

20和50

10。”[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在以下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下述实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装置、仪器、设备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4]实施例一
[0025]一种除味消毒液,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芬多精60份、植物提取液4份、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2份、蒜氨酸3份、双氯苯双胍己烷10份、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份、异噻唑啉酮5份、微晶纤维素颗粒1份、去离子水40份。
[0026]其中,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十二烷基甜菜碱(BS

12)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提取液为丁香提取液、柠檬提取液、薄荷提
取液与橘皮提取液中的一种,微晶纤维素颗粒为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羟基纤维素,且其粒径为30目。
[0027]本实施例中,还涉及一种除味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向反应器中按重量份加入芬多精、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而后调整温度至35℃,并保持搅拌20min,而后在50℃的条件下减压干燥,减压干燥时间为5h,减压干燥过程中持续加入蒜氨酸;...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味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芬多精60~80份、植物提取液4~8份、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2~6份、蒜氨酸3~6份、双氯苯双胍己烷10~15份、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6份、异噻唑啉酮5~12份、微晶纤维素颗粒1~5份、去离子水40~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味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芬多精70份、植物提取液6份、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4份、蒜氨酸5份、双氯苯双胍己烷12份、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份、异噻唑啉酮8份、微晶纤维素颗粒3份、去离子水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味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酰胺丙基氧化胺、十二烷基甜菜碱(BS

12)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味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液为丁香提取液、柠檬提取液、薄荷提取液与橘皮提取液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味消毒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纤维素颗粒为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羟基纤维素,且其粒径为30~40目。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除味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向反应器中按重量份加入芬多精、两性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训涛王华英王斐赵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