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再挺专利>正文

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159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属于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稀酸溶液对再生骨料的表面进行轻度腐蚀,直接将其表面的微小孔隙腐蚀为较大的孔洞,然后将颗粒状铁粉镶嵌进去,可以提高骨料强度的同时改善抗渗性,然后引入覆绒链,其磁性一端依靠与铁粉之间的吸附作用主动进入到孔洞内,并部分溶解于孔洞中残留的水分,显出粘性进行一定的粘结作用,同时触发扩张作用与再生骨料表面的孔洞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再生骨料表面的覆绒动作,一方面提高再生骨料表面的粗糙性有利于与水泥进行高接触面积的结合,另一方面依靠覆绒链的作用可以预埋于再生骨料与水泥的连接面内,从而显著提高抗裂性。从而显著提高抗裂性。从而显著提高抗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世界建筑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混凝土作为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世界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新建建筑产生的废弃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工厂、预制构建厂排放的废旧混凝土的数量是巨大的。同时,预计今后废弃混凝土排放量将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原有建筑物的拆除、改造与日俱增。废弃混凝土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将其运往郊外堆放或填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运费,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并且简单地遗弃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0003]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用建筑垃圾循环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可以减少建筑业对天然骨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骨料的日益匮乏和大量砂石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0004]现有技术中,将废弃建筑物混凝土形成的建筑垃圾通过碎化后形成再生混凝土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处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也节省了建筑材料。但在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混凝土的骨料时,其界面孔隙要多于天然骨料的界面孔隙,且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比较高,这会使得骨料与水泥结合不紧密,使得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稀酸溶液对再生骨料的表面进行轻度腐蚀,直接将其表面的微小孔隙腐蚀为较大的孔洞,然后将颗粒状铁粉镶嵌进去,可以提高骨料强度的同时改善抗渗性,然后引入覆绒链,其磁性一端依靠与铁粉之间的吸附作用主动进入到孔洞内,并部分溶解于孔洞中残留的水分,显出粘性进行一定的粘结作用,同时触发扩张作用与再生骨料表面的孔洞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再生骨料表面的覆绒动作,一方面提高再生骨料表面的粗糙性有利于与水泥进行高接触面积的结合,另一方面依靠覆绒链的作用可以预埋于再生骨料与水泥的连接面内,从而显著提高抗裂性。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将废弃的混凝土破碎成5

40mm的再生骨料,并除去铁质杂质以及非铁质杂质;
[0011]S2、向再生骨料上均匀喷洒稀酸溶液对其进行腐蚀,从而形成表面多孔洞,然后水洗并进行表面风干;
[0012]S3、取颗粒状的铁粉与再生骨料进行挤压混合,迫使部分铁粉镶嵌至再生骨料的孔洞内,然后回收多余的铁粉;
[0013]S4、取覆绒链逐渐分散式添加与再生骨料混合,通过覆绒链与铁粉之间的磁吸作用,迫使覆绒链一端进入到孔洞内进行结合,覆绒链在孔洞内残留水分的作用下进行溶解;
[0014]S5、充分烘干再生骨料并回收多余的覆绒链,另取普通硅酸盐水泥、天然细骨料、粉煤灰、聚羧酸减水剂、葡萄糖酸钠和水进行混合即得再生混凝土。
[0015]进一步的,所述覆绒链包括抗裂纤维束以及包覆连接于抗裂纤维束一端的磁吸套球,抗裂纤维束起到提高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再生骨料和水泥连接处的抗裂性,磁吸套球可以利用与铁粉之间的吸附作用带动抗裂纤维束主动进入到骨料表面的孔洞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抗裂纤维束包括集束端、包膜套以及多根分散端,所述包膜套包覆于集束端靠近磁吸套球的一端外表面,所述集束端延伸至磁吸套球内端,且分散端均匀连接于集束端位于磁吸套球的一端,集束端具有高强度的抗裂效果,包膜套则避免水分从磁吸套球处提前进入内部进行溶解,并提高连接处的强度,分散端处于分散状态下可以提高与再生骨料孔洞的结合力。
[0017]进一步的,所述抗裂纤维束采用多根玻璃纤维一端扭转集束得到集束端,另一端呈自由分散状态得到分散端,然后取包膜套包覆于集束端与分散端的连接处,集束端经过扭转集束具有较高的抗裂强度,分散端则易于分散与孔洞进行结合。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分散端之间连接有弹性扩张丝,且弹性扩张丝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扩张丝上镶嵌连接有磁性端点,在磁吸套球部分溶解后,依靠弹性扩张丝的弹性扩张作用,迫使分散端迅速分散,一方面可以促使溶解料进行分布进行粘接,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分散端在孔洞内的扩张来避免抗裂纤维束意外脱落,还可以与后面进入的水泥实现高强度的多点连接,磁性端点具有一定的磁性来与铁粉保持吸附作用,且磁性端点的磁性也不至于过强导致覆绒链相互吸附。
[0019]进一步的,所述磁吸套球包括外包壳以及水溶芯,所述水溶芯镶嵌连接于外包壳远离集束端的一端,且外包壳和水溶芯的截面边缘线分别呈优弧和劣弧,所述集束端延伸至外包壳内端,所述分散端镶嵌连接于水溶芯内端,外包壳一方面起到对水溶芯的容纳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孔洞的填充度,水溶芯在溶解后具有粘度进行临时粘接,并在分散端分散后对外包壳具有一定的挤压扩张作用,从而使得磁吸套球不易从孔洞中脱落。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外包壳采用轻质多孔材料制成,所述水溶芯采用水溶性淀粉材料制成,外包壳较为轻质易于进行迁移,同时允许后面水泥的渗透,水溶芯可以溶解于冷水中并显示出一定的粘度,提供临时的粘接作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外包壳还包括多根防渗毛丝,所述防渗毛丝均匀覆盖于水溶芯的外表面上,防渗毛丝在初始状态下可以避免水溶芯提前接触到再生骨料表面的残留水分而溶解,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同时在进入到孔洞后水分较多,可以透过防渗毛丝对水溶芯进行溶解。
[00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稀酸溶液为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
[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普通硅酸盐水泥75

85份、天然细骨料50

60份、再生骨料90

100份、粉煤灰8

10份、聚羧酸减水剂1

2份、葡萄糖酸钠8

12份和水35

45份。
[0024]3.有益效果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本方案可以通过稀酸溶液对再生骨料的表面进行轻度腐蚀,直接将其表面的微小孔隙腐蚀为较大的孔洞,然后将颗粒状铁粉镶嵌进去,可以提高骨料强度的同时改善抗渗性,然后引入覆绒链,其磁性一端依靠与铁粉之间的吸附作用主动进入到孔洞内,并部分溶解于孔洞中残留的水分,显出粘性进行一定的粘结作用,同时触发扩张作用与再生骨料表面的孔洞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对再生骨料表面的覆绒动作,一方面提高再生骨料表面的粗糙性有利于与水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的混凝土破碎成5

40mm的再生骨料,并除去铁质杂质以及非铁质杂质;S2、向再生骨料上均匀喷洒稀酸溶液对其进行腐蚀,从而形成表面多孔洞,然后水洗并进行表面风干;S3、取颗粒状的铁粉与再生骨料进行挤压混合,迫使部分铁粉镶嵌至再生骨料的孔洞内,然后回收多余的铁粉;S4、取覆绒链逐渐分散式添加与再生骨料混合,通过覆绒链与铁粉之间的磁吸作用,迫使覆绒链一端进入到孔洞内进行结合,覆绒链在孔洞内残留水分的作用下进行溶解;S5、充分烘干再生骨料并回收多余的覆绒链,另取普通硅酸盐水泥、天然细骨料、粉煤灰、聚羧酸减水剂、葡萄糖酸钠和水进行混合即得再生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绒链包括抗裂纤维束(1)以及包覆连接于抗裂纤维束(1)一端的磁吸套球(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纤维束(1)包括集束端(11)、包膜套(12)以及多根分散端(13),所述包膜套(12)包覆于集束端(11)靠近磁吸套球(2)的一端外表面,所述集束端(11)延伸至磁吸套球(2)内端,且分散端(13)均匀连接于集束端(11)位于磁吸套球(2)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裂纤维束(1)采用多根玻璃纤维一端扭转集束得到集束端(11),另一端呈自由分散状态得到分散端(13),然后取包膜套(12)包覆于集束端(11)与分散端(13)的连接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覆绒式再生混凝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再挺
申请(专利权)人:刘再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