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1519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工业厂房不同楼层分别设有一废气井道,多个废气井道平行设置,废气井道随楼层的增加而变短,每个废气井道入口位于对应楼层的顶板,每个废气井道出口位于工业厂房的楼顶,保证了废气井道的独立性,又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厂房的使用空间。约了厂房的使用空间。约了厂房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逐年深化以及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工业上楼”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探索。推动工业上楼有利于推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加强盘活利用存量和低效工业用地,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0003]工业上楼目前属于起步阶段,很多已建高层工业厂房项目,未合理预留土建工业排风井道,后期为满足生产需求,各企业自行在外墙加装形状各异的排风管道,既影响建筑物外立面同时也影响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高层工业厂房具有多用户及用户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同一栋厂房内各用户的废气排放要求不一致,同时各用户所排放的废气性质也不一样,废气集中收集比较难实现,且不同种类废气混合收集有爆炸危险,故怎么设置废气排放井道也成为工业上楼需要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工业厂房不同楼层分别设有一废气井道,多个废气井道平行设置,废气井道随楼层的增加而变短,每个废气井道入口位于对应楼层的顶板,每个废气井道出口位于工业厂房的楼顶,保证了废气井道的独立性,又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厂房的使用空间。或者,工业厂房不同楼层或不同使用单元分别设有一废气井道,多个废气井道平行设置,每个废气井道都从底层贯穿顶层,每个废气井道入口能够位于对应楼层的顶板、墙壁或底板,每个废气井道出口位于工业厂房的楼顶,每个所述废气井道在使用楼层的以下空间能够作为线路和/或管路的安装空间。
[0006]优选地,还包括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多个所述废气井道出口在楼顶直线分布,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能够移动至不同的所述废气井道出口上方对输出的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0007]优选地,多个所述废气井道出口两侧分别设有一滑轨(31),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滑轨(31)移动。
[0008]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内部设有风扇(21)和滤网(22),废气井道输出的废气被滤网(22)处理后再排放至大气中。
[0009]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顶部设有防水盖(23),底部设有防溢出管件(24),所述防水盖(23)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不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防水盖
(23)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工作时开启;所述防溢出管件(24)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不工作时位于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内部,所述防溢出管件(24)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工作时位于废气井道出口中并与之紧密贴合防止废气未处理排放。
[0010]优选地,所述防水盖(23)和所述防溢出管件(24)通过一个传动机构实现同步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26),所述电机(26)驱使转轴(261)旋转,所述转轴(261)连接第一伞轮(262),双向丝杆(25)上设有第二伞轮(263),第一伞轮(262)和第二伞轮(263)相互配合使得双向丝杆(25)旋转,所述双向丝杆(25)下端通过螺纹与下移动套筒(251)连接,下移动套筒(251)与防溢出管件(24)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5)上端通过螺纹与上移动套筒(252)连接,上移动套筒(252)与防水盖(23)连接,所述双向丝杆(25)旋转时,防溢出管件(24)与防水盖(23)相向或反向移动。
[0011]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25)为两根,一根双向丝杆(25)与第一皮带轮(264)连接,另一根双向丝杆(25)与第二皮带轮(266)连接,第一皮带轮(264)与第二皮带轮(266)通过皮带(265)传动,第二伞轮(263)只与一根双向丝杆(25)连接,另外一根双向丝杆(25)上没有第二伞轮(263)。
[0012]优选地,在每个废气井道中设有第一污染物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废气排放污染物浓度。
[0013]优选地,在废气井道出口外部设有第二污染物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经过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处理后的废气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0014]一种高层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废气排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当第一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废气排放物数值低于排放标准时,说明该废气井道排放合规;或者,当第一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废气排放物数值高于排放标准时,说明该废气井道排放不合规;步骤2、该废气井道排放不合规时,控制单元自动启动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使得其移动至不合规的废气井道出口上方;步骤3、启动电机,同步开启防溢出管件(24)与防水盖(23);步骤4、开启电扇(21)产生负压,使得废气井道中的废气经过滤网(22)处理;步骤5、当第二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废气排放物数值低于排放标准时,说明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起到降低污染物数值功能;当第一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废气排放物数值也低于排放标准时,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停止工作,并且移离废气井道出口上方;或者,第二污染物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废气排放物数值仍然高于排放标准时,说明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处理后的废气仍然不符合排放标准,控制单元对排放楼层发出报警,使得该楼层生产暂停整改。
[0015]该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以及废气排放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逐层递增并成组预留废气井道,既有效解决了同一平面空间不同竖向空间不同生产工艺叠加的废气排放问题,同时也保持了立面的完整性,并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厂房的使用空间。
[0016](2)本专利技术在废气出口设有可移动的废气处理装置,在排放不达标时,可以自由移动至该排放口对废气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废气排放达标。
[0017](3)本专利技术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的防水盖和防溢出管件能够同步启动,从而避免雨水进入到废气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防止烟气溢出,并且还是一个传动机构同步实现,尤其适合于中国南方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专利技术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中废气井道出口设有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示意图;图3:图2中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未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图2中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图2中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1—一层废气井道;112—一层出口;12—二层废气井道;122—二层出口;13—三层废气井道;14—四层废气井道;142—四层出口;15—五层废气井道;152—五层出口;16—六层废气井道;161—六层入口;162—六层出口;2—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1—风扇;22—滤网;23—防水盖;24—防溢出管件;25—双向丝杆;251—下移动套筒;252—上移动套筒;26—电机;261—转轴;262—第一伞轮;263—第二伞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其特征在于:工业厂房不同楼层或不同使用单元分别设有一废气井道,多个废气井道平行设置,废气井道随楼层的增加而变短,每个废气井道入口位于对应楼层的顶板,每个废气井道出口位于工业厂房的楼顶,保证了废气井道的独立性,又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厂房的使用空间;或者,工业厂房不同楼层或不同使用单元分别设有一废气井道,多个废气井道平行设置,每个废气井道都从底层贯穿顶层,每个废气井道入口能够位于对应楼层的顶板、墙壁或底板,每个废气井道出口位于工业厂房的楼顶,每个所述废气井道在使用楼层的以下空间能够作为线路和/或管路的安装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多个所述废气井道出口在楼顶直线分布,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能够移动至不同的所述废气井道出口上方对输出的废气进行处理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或/和,在每一层的废气井道的进口处设置一个废气处理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废气井道出口两侧分别设有一滑轨(31),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滑轨(31)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内部设有风扇(21)和滤网(22),废气井道输出的废气被滤网(22)处理后再排放至大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顶部设有防水盖(23),底部设有防溢出管件(24),所述防水盖(23)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不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防水盖(23)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工作时开启;所述防溢出管件(24)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不工作时位于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内部,所述防溢出管件(24)在所述可移动废气处理装置(2)工作时位于废气井道出口中并与之紧密贴合防止废气未处理排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厂房的废气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23)和所述防溢出管件(24)通过一个传动机构实现同步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26),所述电机(26)驱使转轴(261)旋转,所述转轴(261)连接第一伞轮(262),双向丝杆(25)上设有第二伞轮(263),第一伞轮(262)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豪胡冰陈日文熊剑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信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