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镜头密封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18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相机镜头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机镜头密封垫圈,包括两组对称设置两组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限位环和弹性抵接环,限位环和弹性抵接环之间设置有槽体结构,两密封机构抵接时,弹性抵接环分别伸入对应的槽体结构内,在解除密封状态时,弹性抵接环通过限位环抵接在移动过程中先发生形变在恢复,完成弹灰动作,有效地把镜头附近的灰尘弹离镜头,同时,容纳槽结构成倾斜设置以收集灰尘,有效地提高了该密封垫圈结构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该密封垫圈结构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该密封垫圈结构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镜头密封垫圈


[0001]本技术属于相机镜头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相机镜头密封垫圈。

技术介绍

[0002]相机镜头是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拍摄成像的质量。同时镜头也是划分相机种类和档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般来说,根据镜头,可以把相机划分为专业相机,准专业相机和普通相机三个档次,无论是传统的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可以适用于这个划分。镜头能分为变焦和定焦两大类。
[0003]传统的镜头部件中一般都具有密封垫圈结构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镜头内侧,该密封垫圈结构可以设置在镜头封盖或者镜头更换连接螺纹部位上,现有技术中的相机镜头大多数都采用折叠迷宫结构实现密封效果,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密封垫圈大多数都是通过两组弹性胶圈互相抵接以形成当唇结构实现密封,稍作改进的密封垫圈通过Z型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层以进一步阻挡灰尘进入镜头,但是上述结构中,在镜头拆卸或封盖拆卸时,由于两组弹性胶圈在紧密叠合密封是对镜头内密封空间气体造成一定的压强,在解锁密封结构时,两组弹性胶圈复位形变的过程中必定会将拆卸口附近的灰尘吸纳进镜头内,导致污染,影响镜头使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垫圈结构的密封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镜头密封垫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形变恢复过程中将拆卸口附近的灰尘吸纳进镜头内,导致密封垫圈结构的密封效果一般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镜头密封垫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环、第一弹性抵接环和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安装环套设在相机镜头盖的封合位置,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外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环、第二弹性抵接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安装环套设在镜头本体与镜头盖之间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下方,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槽;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互为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二限位环和所述第一限位环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互为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导向面和所述第一导向面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均呈倾斜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自由端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宽度。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均呈竖直端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互为相对的端部均呈锥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互为相对的端部逐渐收窄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呈倾斜端面结构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互为相对的端部呈圆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由TPE材质经加热、挤出和吹塑成型。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有硅胶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由弹性金属制作而成。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均有TPE材质经加热、挤出和吹塑成型。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在第一安装环内,所述第二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内,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的倾斜角度适配的折弯结构;所述第二弹片包括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设置在第二安装环内,所述第四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内,所述第三折弯部和所述第四折弯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倾斜角度适配的折弯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适配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第一环形凸肋。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截面成圆弧形或锥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凸肋的截面结构呈圆弧形或锥形状结构设置。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相机镜头密封垫圈的工作原理:在安装镜头时,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沿竖直方向逐渐靠拢,第一限位环的第一导向面先与第二弹性抵接环的第二抵接面接触并驱动第二弹性抵接环往内侧偏摆移动,所述第二限位环的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弹性抵接环的第一抵接面接触并驱动第一弹性抵接环往内侧偏摆移动,当第一弹性抵接环和第二弹性抵接环分别进入第二容纳槽和第一容纳槽后复位形成密封当结构;在拆卸镜头时,堆积在第一弹性抵接环上的灰尘在复位时经第二限位环抵接后释放,产生弹灰动作,顺利将沾附在第一弹性抵接环上的灰尘和连接位置附近的灰尘弹离镜头,同时由于第二容纳槽呈倾斜状态设置,因此堆积在第二容纳槽内的灰尘集中第二容纳槽的底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密封结构仅采用简单的迷宫和橡胶贴紧作为密封结构,密封效果一般,实用性低,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采用两组弹性环配合限位环形成的槽体结构以及弹灰结构,有效地防止久用之后需要拆换镜头时,镜头和镜头盖连接位置附近的灰尘落入镜头内的情况发生,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有利于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弧形限位环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锥形环形凸肋和锥型环形凹槽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圆弧状结构环形凸肋和圆弧形状结构环形凹槽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2]10—第一密封机构
ꢀꢀꢀꢀꢀꢀ
20—第二密封机构
ꢀꢀꢀꢀ
11—第一安装环
[0023]12—第一弹性抵接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镜头密封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环、第一弹性抵接环和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安装环套设在相机镜头盖的封合位置,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外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的下方,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环、第二弹性抵接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安装环套设在镜头本体与镜头盖之间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下方,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槽;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互为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二限位环和所述第一限位环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互为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导向面和所述第一导向面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均呈倾斜状态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和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环的自由端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镜头密封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均呈竖直端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互为相对的端部均呈锥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互为相对的端部逐渐收窄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呈倾斜端面结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贤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三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