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93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机、万向轮和门板,万向轮均转动连接于通风机底部的左右两侧,门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通风机的前端,门板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口,门板的中端转动连接有叶扇,通风机内侧面的内部安装有海绵,且海绵与通风机为内嵌连接,海绵的内侧安装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与海绵为内嵌连接。该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将因季节交替而使外部凉风渗入设备内产生的潮湿水汽进行消除,实用性强,确保了本装置的长期使用质量,并且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具备多角度出风的功能,使本设备在室内可快速制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耗,适合推广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供暖通风
,尤其是涉及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暖风机是由通风机、电动机及空气加热器组合而成的联合机组,当空气中不含灰尘和易燃或易爆性的气体时,可作为循环空气供暖用,并且暖风机可独立作为供暖用,一般用以补充散热器的不足部分或者利用散热器作为值班供暖,其余热负荷由暖风机承担。
[0003]现有的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由于长时间置于供热建筑的空间内进行通风,若暖气通风设备由于季节交替或温度升高而无需使用时,外部凉风的渗入会使得暖气通风设备内潮湿,而现有的暖气通风设备在设备内部潮湿时,并不具备将潮湿水汽进行清除的功效,久而久之,便会影响设备使用的质量,并且现有的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在实际通风时,只能单一角度的出风供暖,这对于具有较大空间的室内而言,会增加能耗,不利于成本的节约。
[0004]因此,需要在现有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0006]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0007]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机、万向轮和门板,所述万向轮均转动连接于通风机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门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通风机的前端,所述门板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门板的中端转动连接有叶扇,所述通风机内侧面的内部安装有海绵,且海绵与通风机为内嵌连接,所述海绵的内侧安装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与海绵为内嵌连接,所述通风机的一侧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的一端均匀分布有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通风机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均匀分布有连接管。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且连接管的前端均与出风口为连通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均大于电热丝的宽度0.2cm,且输送滚轮为等距均匀排列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电热丝和叶扇分别与外部电源电力连接。
[0011]优选的,均匀分布的所述连接管均位于叶扇左右两侧,且叶扇与连接管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电热管。
[0012]优选的,所述通风机的内侧面均匀开设有直径一致的孔洞。
[0013]有益效果:
[0014](1)该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将因季节交替而使外部凉风渗入设备内产生的潮湿水汽进行消除,实用性强,确保了本装置的长期使用质量,并且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具备多角度出风的功能,使本设备在室内可快速制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耗,适合推广使用。
[0015](2)该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之优点在于:通过海绵和电热丝配合使用,且由于电热丝与海绵为内嵌连接,并且由于通风机的内侧面均匀开设有直径一致的孔洞,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当通风机内部积聚有潮湿水分时,通过电热丝的运作可产生热量,进而可使该热量充斥于海绵内,在此情况下,当海绵受热后,可将热量借助均匀开设的孔洞逐步传递至通风机内表面,以将进入或积聚于通风机内表面的潮湿水分进行蒸发,以将潮湿水分消除。
[0016](3)其次:由于连接管分别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且由于连接管的前端均与出风口为连通设置,并且由于均匀分布的连接管均位于叶扇左右两侧的前端,同时由于叶扇与连接管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电热管,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叶扇的运转,可将电热管产生的热量进行吹拂,在此情况下,产生的热量可吹拂至均匀分布的连接管内,而连接管内的热量又可通过均匀开设的出风口排出,以使热量可在多角度被排出,使本设备在室内可快速制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耗,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海绵和电热丝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滑移板和输送滚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1

5中:1

通风机;101

海绵;1011

电热丝;102

开槽;1021

滑移板;1022

输送滚轮;1023

限位凹槽;103

连接管;1031

电热管;2

万向轮;3

门板;4

出风口;5

叶扇;6

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
[0025]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5: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机1、万向轮2和门板3,万向轮2均转动连接于通风机1底部的左右两侧,门板3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通风机1的前端,门板3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口4,门板3的中端转动连接有叶扇5,通风机1内侧面的内部安装有海绵101,且海绵101与通风机1为内嵌连接,海绵101的内侧安装有电热丝1011,且电热丝1011与海绵101为内嵌连接,通风机1的一侧开设有开槽102,开槽102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板1021,滑移板1021的一端均匀分布有输送滚轮1022,输
送滚轮1022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凹槽1023,通风机1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均匀分布有连接管103。
[0027]进一步的,连接管103依次为等距纵向排列分布,且连接管103的前端均与出风口4为连通设置,通过此种设计,可使连接管103内的热量又可通过均匀开设的出风口4排出,以使热量可在多角度被排出,使本设备在室内可快速制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耗,适合推广使用。
[0028]进一步的,限位凹槽1023的宽度均大于电热丝1011的宽度0.2cm,且输送滚轮1022为等距均匀排列分布,通过此种设计,可使电热丝能便利的插入于开槽102内,当电热丝1011插入于开槽102内时,可使电热丝1011的上下两端分别嵌入于输送滚轮1022一端的限位凹槽1023处,进而可将电热丝1011轻松的送入到开槽102内,以使电热丝1011能便利的与海绵101连接安装。
[0029]进一步的,电热丝1011和叶扇5分别与外部电源电力连接,通过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可促使电热丝1011和叶扇5运作。
[0030]进一步的,均匀分布的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建筑用暖气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机(1)、万向轮(2)和门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2)均转动连接于通风机(1)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门板(3)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于通风机(1)的前端,所述门板(3)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出风口(4),所述门板(3)的中端转动连接有叶扇(5),所述通风机(1)内侧面的内部安装有海绵(101),且海绵(101)与通风机(1)为内嵌连接,所述海绵(101)的内侧安装有电热丝(1011),且电热丝(1011)与海绵(101)为内嵌连接,所述通风机(1)的一侧开设有开槽(102),所述开槽(102)内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板(1021),所述滑移板(1021)的一端均匀分布有输送滚轮(1022),所述输送滚轮(1022)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凹槽(1023),所述通风机(1)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均匀分布有连接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四D一三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辛普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