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46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包括握把、中心轴和线筒;所述握把中间设有容纳中心轴和线筒的空腔,所述握把一端设有封闭空腔的端盖,另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线孔,所述端盖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与中心轴配合的轴孔,两个轴孔相对设置;所述线筒套设在中心轴外且可在中心轴上转动,所述线筒上设有缠绕线,所述缠绕线沿出线孔伸出握把外,所述缠绕线上均匀间隔的设有分线处,所述分线处缠绕线的直径小于缠绕线整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电线并头缠绕不便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线路连接工具,尤其涉及电线并头连接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电线的连接方式是将两根电线相互螺旋缠绕,再用胶布缠上一圈;这也是常规的家用连接方式。这种方式需要用钳子拧,对接头本身有一定损伤,并且接头的端部往往比较尖锐,不方便密封缠绕;也不适于导线金属部分比较粗的情形。所以在连接强度要求较高、导线本身比较粗的场合,是将两个导线并排,然后用钢丝缠绕;但是钢丝缠绕不便,容易伤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电线并头缠绕不便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包括握把、中心轴和线筒;所述握把中间设有容纳中心轴和线筒的空腔,所述握把一端设有封闭空腔的端盖,另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线孔,所述端盖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与中心轴配合的轴孔,两个轴孔相对设置;所述线筒套设在中心轴外且可在中心轴上转动,所述线筒上设有缠绕线,所述缠绕线沿出线孔伸出握把外,所述缠绕线上均匀间隔的设有分线处,所述分线处缠绕线的直径小于缠绕线整体的直径。
[000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握把进行绕线,配合一定的阻尼设置,可以方便进行绕线不勒手;线筒、中心轴的可拆卸方式设置可以方便的更换替用,便于实用。分线处的设置,方便缠绕后将缠绕线切断,也可以避免缠绕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使用方式示意图。/>[0007]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空腔处的横面图。
[0009]图4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分线盖的端面示意图。
[0011]图6为分线槽处的局部环切图。
[0012]其中,1、握把;2、缠绕线;3、端盖;4、中心轴;5、线筒;6、轴孔;7、出线孔;8、分线处;9、分线盖;10、螺套;11、堵头;91、分线槽;92、切口;93、过线孔;94、捞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其包括握把1、中心轴4和线筒5;所述握把1中间设有容纳中心轴4和线筒5的空腔,所述握把1一端设有封闭空腔的端盖3,另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线孔7,所述端盖3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与中心轴4配合的轴孔6,两个轴孔6相对设置;所述线筒5套设在中心轴4外且可在中心轴4上转动,所述线筒5上设有缠绕线2,所述缠绕线2沿出线孔7伸出握把1外,所述缠绕线2上均匀间隔的设有分线处8,所述分线处8缠绕线2的直径小于缠绕线2整体的直径。本技术适用于电线较粗的情况,电线本身仍可适当缠绕,但不宜完全螺旋。缠绕线2一般采用的是直径大于2mm的导电金属丝,缠绕的同时,还起到导电的作用,因为直径较大且并放时,电线可能接触面有所不足。
[0015]进一步的,如图5

6所示,所述握把1在设有出线孔7的一端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分线盖9,所述分线盖9上设有供缠绕线2通过的分线槽91;所述分线处8在出线方向的后方设有堵头11,所述分线槽91呈弧形且与出线孔7对应设置;所述分线槽91宽度小于堵头11的宽度,所述分线槽91一端设有切口92;另一端设有供堵头11通过的过线孔93,过线孔93的径向尺寸大于堵头11的尺寸;所述过线孔93内侧设有捞线板94,所述捞线板94中间设有供缠绕线2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小于堵头11的宽度,且捞线板94位于分线槽91和出线孔7之间。
[0016]如上述方案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缠绕一定程度后,堵头11到达分线盖9,被分线槽91阻挡,此时可以增大一些缠绕的力量,保证勒紧;分线处8虽然直径变小了,但是仍然要保持一定的强度,避免在出线过程中被拉断,同时也要能够在出线完毕后,提供一定的强度供最后缠绕拉紧。在拉紧完毕后,保持一定的拉紧力,转动分线盖9,使切口92经过分线处8将缠绕线2切断,如果分线处8强度较大未能完全切断,还可以将缠绕线2绕切口92处转动,直至切断。切断之后,再回转分线盖9,这时,捞线板94将堵头11托起并从过线孔93伸出,缠绕线2可再次从过线孔93拉出,方便进行下一次绕线工作且通常情况下不会有多的缠绕线2伸出,方便收纳。绕线时,注意将出线孔7避开切口92。
[0017]进一步的,所述堵头11呈圆台状,截面较大的一端与分线处8连接,所述捞线板94朝向切口92的一端倾斜向下且往两侧逐渐张开。在切线时,堵头11会稍微往切口92方向多移动一些,因此回来时捞线板94是比较容易将堵头11托起的,在将堵头11设置成圆台状后,配合捞线板的倾斜和开口,堵头的捞起更容易不易失误。缠绕时,堵头11可以与缠绕线2打结形成咬线钩,使缠绕线2在缠绕过程中,端部稳定不会脱落。为了防止堵头11卡在线筒5端部,线筒5靠近出线孔7的一端较小并且较为圆滑。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4两端均设有花键;所述轴孔6为花键孔;所述端盖3外套设有螺套10,所述端盖上设有环状凹槽,所述螺套10与握把1螺纹配合且一端嵌入凹槽内以实现其可以绕端盖3转动。在实际设置时,线筒5和中心轴4虽然能够相互转动,但会设置摩擦面等阻尼结构,保证绕线时的牵拉效果。利用花键一方面可以将中心轴4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更换线筒5时缠绕线2和出线孔7以及两个轴孔6对齐放置。实际安装时,端盖3本身截面为多边形,螺套10沿径向嵌入端盖3的凹槽内;螺套10转动时端盖3并不转动以给予中心轴4支撑,需要拆装端盖3时,端盖3通过螺套10的带动沿轴向活动。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中心轴和线筒;所述握把中间设有容纳中心轴和线筒的空腔,所述握把一端设有封闭空腔的端盖,另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线孔,所述端盖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与中心轴配合的轴孔,两个轴孔相对设置;所述线筒套设在中心轴外且可在中心轴上转动,所述线筒上设有缠绕线,所述缠绕线沿出线孔伸出握把外,所述缠绕线上均匀间隔的设有分线处,所述分线处缠绕线的直径小于缠绕线整体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捷并头电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在设有出线孔的一端的端部螺纹连接有分线盖,所述分线盖上设有供缠绕线通过的分线槽;所述分线处在出线方向的后方设有堵头,所述分线槽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潇彭建平杨明涛阳明政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