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硬三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36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输液器硬三通,包括主管、氯化钠管和造影剂管,主管与氯化钠管在同一条直线上,造影剂管与氯化钠管之间的夹角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器硬三通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器硬三通。

技术介绍

[0002]输液器是一种用于动静脉输液的医疗器械。当医护人员使用输液器对患者的进行输液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其它药物通过输液器三通上面的橡胶件注入,药液流经输液器进入人体血管。
[0003]在现有的技术中用于静脉输入造影剂的输液器硬三通,造影剂管与氯化钠管侧壁相连接,由于氯化钠溶液与造影剂的粘稠度不同,造影剂与氯化钠混合的时候,在氯化钠管与造影剂管相连接处容易出现气泡,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0004]申请号:201220356969.9公开了一种医用输液器三通,其包括有三通体、胶垫,三通体斜45
°
上有一端口,胶垫过盈配合安装在该端口内,所述端口外设有一压紧胶垫的压盖,所述压盖的内径与三通体45
°
端口的外径相对应,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端口内有一阻挡台阶,该台阶内径小于胶垫外径。所述压盖为中空的环形结构,顶部设有环形压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存留气泡的输液器硬三通,尤其适合静脉注射造影剂。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输液器硬三通,包括主管、氯化钠管和造影剂管,主管与氯化钠管在同一条直线上,造影剂管与氯化钠管之间的夹角为30

45
°
,所述造影剂管的内径小于氯化钠管的内径,所述氯化钠管的内径小于主管内径。
[0007]由于造影剂的粘度较大,氯化钠溶液的粘度较小,造影剂管的直径略小于氯化钠管的直径可以避免造影剂与氯化钠溶液相混合时存留气泡。
[0008]所述造影剂管的内径与氯化钠管的内径比为1∶1.2

1.5。
[0009]本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当造影剂管直径与氯化钠管的直径比为1∶1.2

1.5时,能够完全避免气泡的产生。
[0010]所述造影剂管的内径与主管的内径比为1∶1.6

1.8。
[0011]所述主管的端部设有主管接头,氯化钠管的端部设有氯化钠管接头,造影剂管的端部设有造影剂管接头。
[0012]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脉注射时,造影剂与氯化钠溶液相混合处不会存留气泡,影响静脉注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1、主管 2、氯化钠管 3、造影剂管 4、主管接头 5、造影剂管接头 6、氯化钠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输液器硬三通,包括主管1、氯化钠管2和造影剂管3,主管1与氯化钠管2在同一条直线上,造影剂管3与氯化钠管2之间的夹角为30

45
°
,造影剂管3的内径小于氯化钠管2的内径,氯化钠管2的内径小于主管1内径。
[0017]由于造影剂的粘度较大,氯化钠溶液的粘度较小,造影剂管3的直径略小于氯化钠管2的直径可以避免造影剂与氯化钠溶液相混合时存留气泡。
[0018]进一步的,造影剂管3的内径与氯化钠管2的内径比为1∶1.2

1.5。造影剂管3的内径与主管1的内径比为1∶1.6

1.8。
[0019]主管1的端部设有主管接头4,氯化钠管2的端部设有氯化钠管接头6,造影剂管3的端部设有造影剂管接头5。
[0020]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器硬三通,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氯化钠管和造影剂管,主管与氯化钠管在同一条直线上,造影剂管与氯化钠管之间的夹角为30

45
°
,所述造影剂管的内径小于氯化钠管的内径,所述氯化钠管的内径小于主管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硬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管的内径与氯化钠管的内径比为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龙彬王丽华周全田世丹姜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