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35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解决了由于出风结构的限制,影响空调挂机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空调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和切换机构,空调壳体具有开口向下的下出风风口和开口向上的上出风风口;空调壳体内形成有与贯流风叶连通的主风道,且主风道向上出风风口方向延伸形成副风道;切换机构位于下出风风口处,能够控制主风道可选地与下出风风口或上出风风口连通,满足空调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的不同出风需要;冷、热风从不同高度位置快速送出,加快房间热交换,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提升用户舒适性。用户舒适性。用户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调挂机大多使用贯流风叶提供风场,其送风方式较单一,冷风和热风均从相同风口吹出,只依靠导风机构进行风向的偏转,也还没成熟的可逆送风风叶能使用在挂机空调器上进行可逆送风。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而冷、热空气由于物理特性,制热时热风需要在房间地面及附近进行热交换,制冷时冷风需要在房顶及附近进行热交换。由于空调挂机的出风口与地面或者房顶的距离较远,制热模式时多数热风还未到达地面就开始上浮,而制冷模式时多数冷风未到达房顶就开始下沉,造成房间温度分布不均匀,用户舒适性差,换热时间长。可见现有出风结构影响了空调挂机的换热效果。同一风口送风会导致送风需要的距离过大,冷热交换不均匀,使房间区域温差增大,用户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出风结构的限制,影响空调挂机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和切换机构,所述空调壳体具有开口向下的下出风风口和开口向上的上出风风口;所述空调壳体内形成有与贯流风叶连通的主风道,且所述主风道向所述上出风风口方向延伸形成副风道;所述切换机构位于所述下出风风口处,能够控制所述主风道可选地与所述下出风风口或所述上出风风口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上出风风口开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顶部。
[0009]可选地,所述下出风风口开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底部。
[0010]可选地,所述切换机构为设置于所述下出风风口处的挡风板。
[0011]可选地,所述切换机构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
[0012]可选地,所述空调壳体包括面板组件和面板体组件,所述副风道形成于所述面板组件和所述面板体组件的上沿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包括紧邻所述副风道的基板,且所述基板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0014]可选地,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0015]可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包括保温层。
[0016]可选地,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海绵制造。
[0017]可选地,所述面板组件可拆卸式卡接于所述面板体组件。
[0018]可选地,所述空调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类圆形。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挂机,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空调壳体具有开口向下的下出风风口和开口向上的上出风风口;空调壳体内形成有与贯流风叶连通的主风道,且主风道向上出风风口方向延伸形成副风道;切换机构位于下出风风口处,能够控制主风道可选地与下出风风口或上出风风口连通,满足空调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的不同出风需要;冷、热风从不同高度位置快速送出,加快房间热交换,提高空调挂机换热效果,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提升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挂机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空调挂机的局部装配结构立体图;
[0024]图3空调挂机的局部装配结构剖视图;
[0025]图4是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基板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

图8是基板内侧装配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下出风风口工作状态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0029]图10是上出风风口工作状态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0030]图中1、空调壳体;2、蒸发器组件;3、底壳组件;4、贯流风叶;5、面板体组件;6、挡风板;7、面板组件;7a、保温层;7b、基板;7c、前面板;8a、主风道;8b、副风道;9a、下出风风口;9b、上出风风口;7b1、止口筋条;7b2、插销;7b3、卡扣插销;7b4、固定筋;7b5、中间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1和切换机构,空调壳体1具有开口向下的下出风风口9a和开口向上的上出风风口9b;空调壳体1内形成有与贯流风叶4连通的主风道8a,且主风道8a向上出风风口9b方向延伸形成副风道8b;切换机构位于下出风风口9a处,能够控制主风道8a可选地与下出风风口9a或上出风风口9b连通。
[0033]切换机构控制主风道8a可选地与下出风风口9a或上出风风口9b连通,满足空调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的不同出风需要;冷、热风从不同高度位置快速送出,加快房间热交
换,提高空调挂机换热效果,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提升用户舒适性。
[003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出风风口9b开设于空调壳体1的顶部,使上出风风口9b更靠近屋顶。
[0035]制冷时,夏天房间温度高,屋内较为干燥,用户也感觉到很热,此时用户切换为副风口快速出冷风,使冷空气快速接触房顶空气,用户全身也能更直接的接触冷风,快速充分换热,增加用户的舒适性;当屋内较为潮湿,此时用户可以切换为下风口出冷风;这样既能快速的吹干地面,又能让用户体验冷风;当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快达到饱和。
[003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下出风风口9a开设于空调壳体1的底部,使下出风风口9a距离地面更近。
[0037]制热时,冬天房间温度较低,屋内较为干燥,人体的脚下也比较冷,此时用户切换为下风口出风;由于热空气是直接从下风口出风,直接吹到房屋地面,进行空气换热,用户在冬天就不会感觉到脚冷,舒适性高。
[0038]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切换机构设置于空调壳体1内,不影响空调壳体1整体的美观性。
[003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空调壳体1包括面板组件7和面板体组件5,副风道8b形成于面板组件7和面板体组件5的上沿之间。面板组件7的结构参见图4。
[0040]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壳体(1)和切换机构(6),所述空调壳体具有开口向下的下出风风口(9a)和开口向上的上出风风口(9b);所述空调壳体内形成有与贯流风叶连通的主风道(8a),且所述主风道(8a)向所述上出风风口(9b)方向延伸形成副风道(8b);所述切换机构(6)位于所述下出风风口(9a)处,能够控制所述主风道(8a)可选地与所述下出风风口(9a)或所述上出风风口(9b)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风口(9b)开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风风口(9a)开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6)为设置于所述下出风风口(9a)处的挡风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6)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1)包括面板组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思全邓星亮高维瑞江吉昌王衡刘展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