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31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杆一侧的握持部,所述支撑杆远离握持部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固定块,且支撑杆的外缘面上套设有活动件,所述固定块和活动件的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两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一组矩形板,且矩形板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传动板固定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矩形板的外缘面上活动套设有矩形套筒。该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使用时无需打孔,避免了对患者完好的椎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且使用方式简单,便于医生对其进行后续操作,实用性较高。实用性较高。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椎椎体中部切除和植骨融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临床应用,治疗以颈椎粉碎骨折为主的颈椎疾病,使颈椎在植骨后得到固定,防止颈椎变形,主要应用于颈椎骨骨折、合并、四肢瘫患者的治疗,以及切除颈髓前方的压迫物并进行植骨固定。
[0003]目前颈椎手术主要有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在前路手术中,需要切除病变的椎间盘,用人工颈椎融合装置替代,现有的人工颈椎融合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在患者没有受到损坏的椎骨上开设螺纹孔,以便于扩张装置的安装,可通过打孔的放置会对患者完好的椎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并且目前的扩张装置,使用方式复杂,不便于医生使用,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调节装置;
[0006]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杆一侧的握持部,所述支撑杆远离握持部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固定块,且支撑杆的外缘面上套设有活动件,所述固定块和活动件的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固定装置;
[0007]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两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一组矩形板,且矩形板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传动板固定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矩形板的外缘面上活动套设有矩形套筒,且矩形套筒顶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耳板;
[0008]一组所述耳板的相向面均居中开设有供轴杆活动设置的圆孔,且轴杆远离握持部的一端穿过圆孔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轴杆的外缘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且矩形套筒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齿轮活动设置的通槽,所述齿轮穿过通槽的一端啮合于传动板。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供矩形滑块滑动设置的矩形滑槽,且矩形滑块的两侧均居中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杆的两侧配合一组连接板开设有供连接板滑动设置的矩形槽,且一组连接板延伸出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件。
[0010]优选的,所述矩形滑块一侧的中心开设有供丝杠啮合的螺纹孔,且丝杠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延伸出矩形滑槽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缘面远离丝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轮。
[0011]优选的,所述矩形套筒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朝向延伸板的一侧固定焊接有固定卡头,所述固定卡头朝向延伸板的一侧粘接设置有硅胶防护垫。
[0012]优选的,所述矩形套筒的顶端远离延伸板的一侧居中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内
啮合有抵接传动板的螺栓定位件。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得益于一组固定装置的设置,通过转动两组旋钮带动两组齿轮旋转,进而通过两组固定卡头对患者病椎上下的两块椎骨进行抵接并固定,无需打孔,避免了对患者完好的椎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得益于调节装置的设置,通过一组固定装置对患者病椎上下的两块椎骨进行固定后,转动手轮即可将患者病椎上下两块椎骨定位到所需要的开度,使用方式简单,便于医生对其进行后续操作,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8]图中:1调节装置、2支撑杆、201握持部、3固定块、301活动件、4固定装置、5延伸板、501矩形板、6矩形套筒、601限位板、7耳板、701齿轮、702传动板、703旋钮、8矩形滑块、801连接板、9丝杠、901传动杆、902手轮、10安装板、1001固定卡头、11硅胶防护垫、12螺栓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调节装置1;
[0022]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支撑杆2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杆2一侧的握持部201,所述支撑杆2远离握持部201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固定块3,且支撑杆2的外缘面上套设有活动件301,所述固定块3和活动件301的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固定装置4;
[0023]具体的,所述支撑杆2内部开设有供矩形滑块8滑动设置的矩形滑槽,且矩形滑块8的两侧均居中设置有连接板801,所述支撑杆2的两侧配合一组连接板801开设有供连接板801滑动设置的矩形槽,且一组连接板801延伸出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件301,所述矩形滑块8一侧的中心开设有供丝杠9啮合的螺纹孔,且丝杠9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延伸出矩形滑槽的传动杆901,所述传动杆901的外缘面远离丝杠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轮902,通过转动手轮902带动固定连接于丝杠9的传动杆901旋转,再通过啮合于丝杠9的矩形滑块8带动活动件301移动,即可调整一组固定装置4之间的距离,进而将患者病椎上下两块椎骨定位到所需要的开度。
[0024]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延伸板5,所述延伸板5两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一组矩形板501,且矩形板501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传动板702固定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矩形板501的外
缘面上活动套设有矩形套筒6,且矩形套筒6顶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耳板7,所述矩形套筒6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板10,且安装板10朝向延伸板5的一侧固定焊接有固定卡头1001,所述固定卡头1001朝向延伸板5的一侧粘接设置有硅胶防护垫11,(具体实施时,硅胶防护垫11选用的是医用级硅胶)。
[0025]一组所述耳板7的相向面均居中开设有供轴杆活动设置的圆孔,且轴杆远离握持部201的一端穿过圆孔固定连接有旋钮703,所述轴杆的外缘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701,且矩形套筒6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齿轮701活动设置的通槽,所述齿轮701穿过通槽的一端啮合于传动板702,通过转动两组旋钮703带动两组齿轮701旋转,进而带动两组矩形套筒6移动,使两组固定卡头1001抵接于患者病椎上下两块椎骨的两侧,将两组螺栓定位件12拧入螺纹槽内,即可对抵接患者病椎上下两块椎骨的两组固定卡头1001进行固定,无需打孔,避免了对患者完好的椎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包括调节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支撑杆(2)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杆(2)一侧的握持部(201),所述支撑杆(2)远离握持部(201)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固定块(3),且支撑杆(2)的外缘面上套设有活动件(301),所述固定块(3)和活动件(301)的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延伸板(5),所述延伸板(5)两侧的底端对称设置有一组矩形板(501),且矩形板(501)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传动板(702)固定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矩形板(501)的外缘面上活动套设有矩形套筒(6),且矩形套筒(6)顶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耳板(7);一组所述耳板(7)的相向面均居中开设有供轴杆活动设置的圆孔,且轴杆远离握持部(201)的一端穿过圆孔固定连接有旋钮(703),所述轴杆的外缘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701),且矩形套筒(6)的顶端居中开设有供齿轮(701)活动设置的通槽,所述齿轮(701)穿过通槽的一端啮合于传动板(7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颈椎前路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颈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内部开设有供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微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