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手动床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护理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手动床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医用床,是医院专用病床的简称,是在医院、养老院、社区门诊等场所使用的病床产品,又称护理床、医疗床,大部分为单人床。由于考虑到部分病人由于翻身活动可能存在掉下病床导致二次受创的情况,故大部分医用床都设有防护栏。而目前大部分现有的医用床,护栏只能向头侧或尾侧单侧收折,病人需要下床活动时,在不收折护栏的情况下,若需扶助护栏起身,只能移动到床尾,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动、手动床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电动、手动床体结构,包括床体和护栏,所述床体的头侧固定连接床头护板;所述床头护板外表面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床体的足侧固定连接床尾护板;所述床体的一侧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设有桌体结构;所述床体的两侧设有与床体平行的护栏;所述护栏结构包括支撑杆、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手动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和护栏(4),所述床体(1)的头侧固定连接床头护板(2);所述床头护板(2)外表面底部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设有滑块(22);所述床体(1)的足侧固定连接床尾护板(3);所述床体(1)的一侧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设有桌体结构(5);所述床体(1)的两侧设有与床体(1)平行的护栏(4);所述护栏(4)构包括支撑杆(42)、左扶杆(43)、右扶杆(44)和防倒装置(46);所述床体(1)外侧的上端设有若干凹型槽(41);所述支撑杆(42)包括一号支撑杆(421)、二号支撑杆(422)、三号支撑杆(423)和四号支撑杆(424);所述凹型槽(41)内设有圆形孔位,分别安装一号支撑杆(421)、二号支撑杆(422)、三号支撑杆(423)和四号支撑杆(424);所述一号支撑杆(421)、二号支撑杆(422)、三号支撑杆(423)和四号支撑杆(424)的两端均设有椭圆槽,每个椭圆槽内安装一个圆形滑块,每个所述圆形滑块与一个凹型槽(41)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杆(421)和二号支撑杆(422)上端铰接至左扶杆(43),所述三号支撑杆(423)和四号支撑杆(424)上端铰接至右扶杆(44);所述一号支撑杆(421)和四号支撑杆(424)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防倒装置(46);所述左扶杆(43)的右端设有磁铁连接器(45),所述右扶杆(44)的左端设有配套的磁铁连接器(45);每个所述凹型槽(41)内设有一个限位块,避免左扶杆(43)向右转动或右扶杆(44)向左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手动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装置(46)包括背板(460)、一号竖向支板(461)、二号竖向支板462、一号横向支板(463)、二号横向支板(464)、一号连接杆(465)、二号连接杆(466)、三号连接杆(467)、一号铰接板(468)、二号铰接板(469)和弹簧(4610);所述背板(460)两侧垂直安装一号竖向支板(461) 和二号竖向支板(462);所述一号竖向支板(461)和二号竖向支板(462)均为弧形板,所述一号竖向支板(461)和二号竖向支板(462)间设有一号连接杆(465)和二号连接杆(466);所述一号竖向支板(461)内侧通过二号连接杆(466)和一号横向支板(463)铰接,所述二号竖向支板(462)内侧通过二号连接杆(466)和二号横向支板(464)铰接;所述一号横向支板(463)和二号横向支板(464)的下表面均与凹型槽(41)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横向支板(463)设有一号条形通孔(46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濠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