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碧凡专利>正文

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73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包括留置吸液管;所述留置吸液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吸液管前段、贮液管中段和密封连接管下段;还包括吸液收集器,所述吸液收集器包括贮液瓶、抽气筒;所述贮液瓶的上部设有进液长管,所述抽气筒结合在所述进液长管的一侧;所述抽气筒的单向进气口与所述进液长管连通;所述吸液收集器通过所述进液长管与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吸附积液干净、吸附效果好、手术后置管结合稳固、使用效果好等优点。使用效果好等优点。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一般针对积液比如胸腔积液等都需要进行手术吸液,以防止进一步感染,提高治疗效果。但针对积液量少且为持续性缓慢渗出液的症状采用当前的吸液管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为,当前的吸液管主要是针对积液量多而通过一根粗管沉入积液液面底下将其吸引出,但如果量少则无法对积液顺利吸出;或者只能将吸液管切口通过手术开在器官的最底部再接管,但通过采用这种手术方式会出现吸液管接头插入部分必须很浅,这对容易导致吸液管容易脱落,同时,手术切口开在器官最底端,容易出现自切口处渗液现象,十分容易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
[0004]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包括留置吸液管;所述留置吸液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吸液管前段、贮液管中段和密封连接管下段;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内腔上端和下端各结合有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和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和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上对应开设有若干吸水纤维穿孔;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内腔还分布有若干条吸水纤维,所述吸水纤维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的吸水纤维穿孔分布,其上部穿出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上端,其下部自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下端穿出并进入所述贮液管中段的内腔分布;所述贮液管中段的内腔还填充有若干吸水棉,所述吸水棉填充在所述吸水纤维四周;所述贮液管中段的内腔下端还分布有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所述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将所述吸水纤维的下端结合固定,防止所述吸水纤维团聚卷曲,所述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上还开设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的内腔分布有弹簧塞。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吸液收集器,所述吸液收集器包括贮液瓶、抽气筒;所述贮液瓶的上部设有进液长管,所述抽气筒结合在所述进液长管的一侧;所述抽气筒的单向进气口与所述进液长管连通;所述吸液收集器通过所述进液长管与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可拆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长管的上端还结合有顶针支座,所述顶针支座的中部上侧结合有顶针,其外周还开设有若干通水孔。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气囊密封圈,所述气囊密封圈设有两个,且其分布在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下端外壁;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外壁上还结合有一圈橡胶绳固定圈,所述橡胶绳固定圈设在两个所述气囊密封圈之间;还包括弹性橡胶绳,所述弹性橡胶绳穿过所述橡胶绳固定圈分布,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气囊密封圈的内侧结合,并对其呈回拉状态;两个所述
气囊密封圈之间通过小气管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气囊密封圈还设有加气管,所述加气管的外端还结合有气管塞帽;所述气囊密封圈剖切面呈环状,其直接套在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外壁上,并由所述弹性橡胶绳限位防脱。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纤维为超高吸水纤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所述贮液瓶和所述进液长管采用硬质耐压塑料制成;所述吸液管前段和所述贮液管中段采用柔性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所述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和所述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贮液管中段为柔性薄壁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贮液瓶的外壁上还分布有刻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上端还对应所述吸水纤维设有圆锥状的止气密封瓣,所述止气密封瓣分别对应套在所述吸水纤维上,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的上端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的下部呈圆锥体状,所述弹簧塞包括弹簧塞弹簧和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上部中间开设有弹簧槽,其上部外周设有4片限位叶片,其下部对应设有圆锥体状塞块,设有的限位叶片主要是为了起到对密封塞的类似引导滑动的作用,同时,叶片结构能够确保液体自叶片间顺利往下流动;所述弹簧塞弹簧分布在所述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和所述弹簧塞之间。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6](1)采用本技术,尤其在针对积液较少的病症,在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切口开在器官(如胸腔等)距最底端以上1~5cm高度,通过设有吸液管前段(柔性管将近1~6cm左右),通过其前端的超高吸水纤维实现对少量积液的及时快速吸附且器官底端少量积液也能被吸附得更完全,无需将切口开在最下端。
[0017](2)设有贮液管中段,除了超高吸水纤维还填充有吸水棉,提高积液的吸附和储藏能力,同时,通过采用抽气筒抽负压,促使柔性薄壁结构(只需比其它段薄一点,为了更利于在负压下收缩,同时,恢复常压后能够在自身以及吸水棉作用下恢复管状结构)的贮液管中段,在负压下实现收缩,对吸水棉等内腔贮液挤压,而促使液体向下流出。通过结合在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上端设有圆锥状的止气密封瓣,确保在贮液管中段被负压作用时,防止自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上端快速吸气,有利于贮液管中段收缩(类似被气压压扁)。
[0018](3)设有的弹簧塞以及配合所述进液长管上设有的顶针,能够在需要进行排液操作时,只需将所述进液长管对应插入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的下部,促使所述顶针顶到圆锥体状塞块,促使弹簧塞被上顶,实现阀门打开,然后,进行抽气筒抽负压(抽负压操作时,一手握住所述进液长管,稍微向一侧倾斜,防止积液流入抽气筒内),确保液体顺利快速流入贮液瓶内,在拔开进液长管时,先拔松,促使贮液管中段自该处回气,看到贮液管中段恢复后即可直接拔掉进液长管,而弹簧塞被其弹簧塞弹簧下压,进行密封,防止后续继续吸附的液体滴漏。 (4)采用本技术只需要将所述留置吸液管留置在人体上即可,无需要携带贮液管,具有轻量化又能防止积液漏出也能实现分次排液操作等优点。
[0019](5)本技术设有的密封塞匹配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的下部的圆锥体状,采用锥状的密封塞,提高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漏液,致密性更好。
[0020](6)本技术设有的两个所述气囊密封圈(一个置于人体内侧一个置于人体外
侧,用于密封手术切口),但是,本技术的气囊密封圈有别于目前常规使用的气囊密封圈,本技术的气囊密封圈是直接套在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外壁上,并通过设有弹性橡胶绳进行回拉方式分布的,这种设计构造相比目前常规的构造,具有能够在所述气囊密封圈充气后胀起来越多,则弹性橡胶绳回拉越明显,密封更致密,密封性能更好的优点,同时,采用本技术具有术后置管结合牢固、不易脱落、携带便捷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吸液管前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留置吸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气囊密封圈处的剖切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吸液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包括留置吸液管;所述留置吸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吸液管;所述留置吸液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吸液管前段、贮液管中段和密封连接管下段;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内腔上端和下端各结合有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和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和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上对应开设有若干吸水纤维穿孔;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内腔还分布有若干条吸水纤维,所述吸水纤维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吸水纤维固定盘和所述第二吸水纤维固定盘的吸水纤维穿孔分布,其上部穿出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上端,其下部自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下端穿出并进入所述贮液管中段的内腔分布;所述贮液管中段的内腔还填充有若干吸水棉,所述吸水棉填充在所述吸水纤维四周;所述贮液管中段的内腔下端还分布有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所述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将所述吸水纤维的下端结合固定,防止所述吸水纤维团聚卷曲,所述第三吸水纤维固定盘上还开设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的内腔分布有弹簧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液收集器,所述吸液收集器包括贮液瓶、抽气筒;所述贮液瓶的上部设有进液长管,所述抽气筒结合在所述进液长管的一侧;所述抽气筒的单向进气口与所述进液长管连通;所述吸液收集器通过所述进液长管与所述密封连接管下段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长管的上端还结合有顶针支座,所述顶针支座的中部上侧结合有顶针,其外周还开设有若干通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留置吸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密封圈,所述气囊密封圈设有两个,且其分布在所述吸液管前段的下端外壁;所述吸液管前段的外壁上还结合有一圈橡胶绳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碧凡
申请(专利权)人:邓碧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