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961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盒、动力壳、动力部,消毒盒为内部中空的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其开口端上对称的设置有向盒体内部延伸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斜置,使得对称的第一隔板构成倒八字型结构,两板之间形成容纳灸针的空间,同时伸入盒体内部的一端不相接,两端之间留有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一间隙;第一隔板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传送部,从第一间隙中通过的灸针能够落到传送部上并跟随传送部运动;在传送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隔板上的消毒板,使得消毒板之间形成消毒槽,消毒槽中能够容置消毒液;动力部设置在消毒盒的外侧壁上,并能够驱动传送部转动。并能够驱动传送部转动。并能够驱动传送部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0003]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中药逐步走向世界,针灸独特的疗法和疗效也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由于针灸的灸针在使用时,要将灸针体对准人体穴位以一定的角度刺入,如果针体带有病菌,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令患者罹患其他病症,所以对于针灸的灸针消毒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灸针的消毒通常是将针灸针浸泡在消毒液中,待消毒完毕,用镊子将针灸针取出,用酒精棉擦干,然后将针灸针放入针灸针筒内。
[0004]上述灸针的消毒过程不仅繁琐,而且消毒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同时这样的消毒过程不便处理大量的灸针,在有大量灸针需要进行消毒时,上述传统的消毒方法便显得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0005]所以本技术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的,为了解决目前灸针在消毒时过程繁琐且无法高效的处理大量的灸针,造成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灸针在消毒时过程繁琐且无法高效的处理大量的灸针,造成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7]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盒、动力壳、动力部,消毒盒为内部中空的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其开口端上对称的设置有向盒体内部延伸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斜置,使得对称的第一隔板构成倒八字型结构,两板之间形成容纳灸针的空间,同时伸入盒体内部的一端不相接,两端之间留有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一间隙;第一隔板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传送部,从第一间隙中通过的灸针能够落到传送部上并跟随传送部运动;在传送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隔板上的消毒板,使得消毒板之间形成消毒槽,消毒槽中能够容置消毒液;动力部设置在消毒盒的外侧壁上,并能够驱动传送部转动;动力壳将动力部包覆起来。
[0009]由于针灸的灸针在使用时,要将灸针体对准人体穴位以一定的角度刺入,如果针体带有病菌,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令患者罹患其他病症,所以对于针灸的灸针消毒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灸针的消毒通常是将针灸针浸泡在消毒液中,待消毒完毕,用
镊子将针灸针取出,用酒精棉擦干,然后将针灸针放入针灸针筒内。这种传统的灸针消毒过程不仅繁琐,而且消毒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同时这样的消毒过程不便处理大量的灸针,在有大量灸针需要进行消毒时,传统的消毒方法便显得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0010]所以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设计的。本技术通过设置内部中空的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的消毒盒,然后在消毒盒的开口端对称的设置从开口端顶部延伸至消毒盒内部的第一隔板,并使第一隔板延伸入消毒盒内部的一端相互靠近,使两个第一隔板在消毒盒内部呈现倒八字形的结构,同时该端并不抵接,而是使该端之间留有仅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一间隙,这样就在对称设置的第一隔板之间形成了类三棱柱的能够容纳待消毒的灸针的空间,同时仅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一间隙使得待消毒的灸针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有序的自动的一根一根的从第一间隙往下掉落,进入下一步工序;通过在第一隔板的下方设置第二隔板,将第一隔板以下的空间分为两个独立的空间,至此,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存在,将整个消毒盒的内部空间自上而下分隔为上、中、下三个空间,最上层的空间为类三棱柱形的空间,用于存放待消毒灸针,中间的空间用于将从最上层空间掉落的灸针消毒,最下层的空间为废液腔,用于将中间的空间中进行过消毒的消毒废液储存;通过在中间的空间中设置传送部和消毒槽,使得从上层空间中的第一间隙掉落下来的灸针能够落在传送部上,并且灸针随着传送部一起运动,同时将消毒槽设置为能够将传送部包含在内的形式,使得传送部在运转起来后,能够使传送部的下部分浸没在消毒槽内的消毒液中,这样便完成了灸针在随着传送部不断的运转情况下,灸针不断的浸没于消毒液中,完成了灸针的消毒;通过在消毒盒的外侧壁上设置动力部,使得传送部的动力来源于动力部,使得在动力部的带动下完成传送部的运转。
[0011]需要说明的是,传送部为辊轮和传送带组成的传送系统,并且是能够完成一周完整运动的传送系统,同时传送带为具有一定磁性的传送带。在灸针由上层空间中掉落下来时,掉落在传送带上,并由于传送带的磁性作用,使得灸针被吸附于传送带上,然后灸针随着传送带一起运动,完成一个个完整的运动周期;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槽的高度不高于传送带的高度,即消毒槽中的消毒液始终将传送部的下部分浸没,并不将整个传送部浸没,所以灸针在随传送部运转的过程中,运转到传送部的下部分时,浸没于消毒液中,完成消毒,灸针随着传送部运转,周而复始的进行消毒。
[0012]进一步的,传送部包括压板、辊轮和传送带,辊轮设置若干个,其水平的转动的设置于设有动力部的侧壁的内侧壁上,传送带套设在辊轮上;压板对称的设置在辊轮与第一隔板之间,两个压板之间留有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位于第一间隙的正下方,压板到传送带的距离为一根灸针的直径。
[0013]通过在传送带的上方设置对称的压板,且对称的压板之间留有仅能够使得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二间隙,同时传送带与压板之间的间距也仅为一根灸针的直径,使得自第一间隙掉落的灸针能够通过第二间隙然后掉落到传送带上,并且压板与传送带之间仅为一根灸针直径的间距使得源源不断掉落下来的灸针不会产生堆叠,且在传送带磁性吸引的作用下,灸针吸附在传送带上,并跟随传送带运动,由于压板的存在,使得灸针仅能够铺满传送带而不会产生堆叠,在浸没于消毒液中时能够更好的进行消毒。
[0014]进一步的,动力部包括电机、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和皮带,第一轮毂转动的设置于消毒盒的外侧壁上,并与辊轮的一个最外侧的辊轮连接,第二轮毂转动的设置于消毒盒的
外侧壁上,并与辊轮的另一个最外侧的辊轮连接;电机固定于动力壳上,其输出端设有第三轮毂,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和第三轮毂呈三角形分布;皮带依次将第一轮毂、第二轮毂和第三轮毂连接,使得电机转动,能够带动第三轮毂转动,第三轮毂转动再通过皮带带动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转动,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再分别带动辊轮转动,辊轮转动再带动传送带运动。
[0015]进一步的,消毒盒与设有动力部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对应于消毒槽的位置处,开设有取针口,并在取针口上设置有可翻转的封闭门,封闭门上对应于消毒槽的位置处设有密封圈。第二隔板上阵列分布着贯穿板壁的第一通孔,且其内部滑动的设置有夹板,夹板上设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盒(2)、动力壳(6)、动力部(7),所述消毒盒(2)为内部中空的上部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其开口端上对称的设置有向盒体内部延伸的第一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21)斜置,使得对称的第一隔板(21)构成倒八字型结构,两板之间形成容纳灸针的空间,同时伸入盒体内部的一端不相接,两端之间留有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一间隙(211);所述第一隔板(21)的下方设有第二隔板(24),所述第二隔板(24)与第一隔板(21)之间设有传送部(22),从第一间隙(211)中通过的灸针能够落到传送部(22)上并跟随传送部(22)运动;在传送部(2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隔板(24)上的消毒板(23),使得消毒板(23)之间形成消毒槽,所述消毒槽中能够容置消毒液;所述动力部(7)设置在消毒盒(2)的外侧壁上,并能够驱动传送部(22)转动;所述动力壳(6)将动力部(7)包覆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22)包括压板(221)、辊轮(222)和传送带(223),所述辊轮(222)设置若干个,其水平的转动的设置于设有动力部(7)的侧壁的内侧壁上,所述传送带(223)套设在辊轮(222)上;所述压板(221)对称的设置在辊轮(222)与第一隔板(21)之间,两个压板之间留有能够使一根灸针通过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位于所述第一间隙(211)的正下方,压板(221)到传送带(223)的距离为一根灸针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用灸针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7)包括电机(71)、第一轮毂(72)、第二轮毂(73)和皮带(74),所述第一轮毂(72)转动的设置于消毒盒(2)的外侧壁上,并与辊轮(222)的一个最外侧的辊轮连接,所述第二轮毂(73)转动的设置于消毒盒(2)的外侧壁上,并与辊轮(222)的另一个最外侧的辊轮连接;所述电机(71)固定于动力壳(6)上,其输出端设有第三轮毂(711),所述第一轮毂(72)、第二轮毂(73)和第三轮毂(711)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亚红唐艳芬朱金凤李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