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99955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蛋白微粒具有以谷物醇溶蛋白为核、阿拉伯胶为壳的核壳结构,且可食用多酚存在于核与壳之间并与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分别结合。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可食用多酚溶液与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混合,从而形成稳定的蛋白微粒。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蛋白微粒在盐及不同pH值溶液中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将其用于药物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体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体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蛋白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蛋白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谷物醇溶蛋白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植物微颗粒,一般占胚乳中蛋白质的50%以上。根据结构与溶解性,可被分为α





和δ

醇溶蛋白。因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醇溶蛋白可作为可食用颗粒,并可作为药物载体。此外,醇溶蛋白还可作为营养素载体,运载如姜黄素、β

胡萝卜素、多肽、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铁、锌等营养素。
[0003]谷物醇溶蛋白颗粒分散到水中时,若分散液中含有盐离子,或者pH在4

7之间,非常容易沉淀。现有技术路线制成的颗粒虽然可以在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稳定,但极易受盐溶液影响,即使在低浓度的盐溶液中也会聚沉,不利于实际应用。
[0004]CN110051006A公开了一种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玉米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乙醇水溶液共混,通过调节pH、混合比例等实验参数即可形成均一、稳定、单分散分布的复合纳米颗粒分散液,无需反溶剂过程。但是,该制备方法并没有解决颗粒在不同pH、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下不稳定的问题。
[0005]因此,增强谷物醇溶蛋白颗粒在分散体系中的稳定性,在宽范围的盐浓度和pH值条件下保持稳定,不沉淀、絮凝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蛋白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蛋白微粒,该微粒以谷物醇溶蛋白为核、阿拉伯胶为壳,且可食用多酚存在于核与壳之间并与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分别结合。
[000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蛋白微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可食用多酚溶液与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混合。
[0009]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蛋白微粒。
[0010]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蛋白微粒作为药物载体或营养素载体的用途。
[0011]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蛋白微粒在pH4

8.5的具有不同盐浓度(0.2

3mol/L)的盐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发生沉淀或絮凝。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蛋白微粒在作为药物载体或营养素载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具体地:
[0012]1、本专利技术利用阿拉伯胶分子通过静电作用和/或疏水作用吸附于谷物醇溶蛋白表面,形成了以谷物醇溶蛋白为核心,以阿拉伯胶为外壳的“核

壳”结构;可食用多酚如单宁酸等含有大量羟基,能够与蛋白质上的羰基反应,该反应会产生稳定的氢键,从而促进谷物醇溶蛋白与阿拉伯胶上蛋白质基团间的交联反应。所形成的“核

壳”分子因在表面引入大
量亲水多糖基团,因而能够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保持稳定从而增强谷物醇溶蛋白颗粒的稳定性,使其更具实用性。
[0013]2、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含将可食用多酚溶液与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混合,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效果显著。其中,在优选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加入可食用多酚溶液加至含有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中,以此加入顺序制备得到的蛋白微粒在不同盐浓度及pH值溶液中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14]3、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的蛋白微粒的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或营养素载体应用可以增加药物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A

F为实施例1及各对比例的分散液在不同pH和NaCl浓度条件下的背散射光强度变化图。图1A为实施例1中的玉米醇溶蛋白

单宁酸

阿拉伯胶微粒分散液,图1B为玉米醇溶蛋白颗粒

阿拉伯胶分散液,图1C为玉米醇溶蛋白颗粒

单宁酸分散液,图1D为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分散液,图1E为阿拉伯胶

单宁酸分散液,图1F为阿拉伯胶分散液。
[0016]图2为实施例1及对比例1

5各组分散液经离心后的状态图。A为实施例1中的玉米醇溶蛋白

单宁酸

阿拉伯胶微粒分散液,B为玉米醇溶蛋白颗粒

阿拉伯胶分散液,C为玉米醇溶蛋白颗粒

单宁酸分散液,D为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分散液,E为阿拉伯胶

单宁酸分散液,F为阿拉伯胶分散液。
[0017]图3显示的是pH值对实施例1中玉米醇溶蛋白

单宁酸

阿拉伯胶微粒分散液的zeta

电位值的影响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19]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蛋白微粒,该微粒以谷物醇溶蛋白为核、阿拉伯胶为壳,且可食用多酚存在于核与壳之间并与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分别结合。
[0020]本专利技术对谷物醇溶蛋白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为本领域常见的谷物醇溶蛋白。优选的情况下,所述醇溶蛋白包括α

醇溶蛋白、β

醇溶蛋白、γ

醇溶蛋白和δ

醇溶蛋白的一种或多种。
[0021]更优选的,所述谷物醇溶蛋白选自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大麦醇溶蛋白。进一步优选的情况下,所述醇溶蛋白为玉米醇溶蛋白。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食用多酚可以是本领域常见的食品添加用多酚,所述可食用多酚包括但不限于单宁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绿原酸、茶多酚、槲皮素和白藜芦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可食用多酚为单宁酸。
[0023]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谷物醇溶蛋白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0.25

4,更优选为1:1

3.5。
[0024]优选的情况下,所述谷物醇溶蛋白与可食用多酚的质量比为1:0.05

1,更优选为
1:0.06

0.85。
[0025]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蛋白微粒的直径为150

300nm,优选为180

270nm,多分散指数为0.01

0.4,优选为0.05

0.32。蛋白微粒的直径通过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多分散指数动通过动态光散射方法得到。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蛋白微粒,其特征在于,该蛋白微粒具有以谷物醇溶蛋白为核、阿拉伯胶为壳的核壳结构,且可食用多酚存在于核与壳之间并与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分别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微粒,其中,所述谷物醇溶蛋白选自α

醇溶蛋白、β

醇溶蛋白、γ

醇溶蛋白和δ

醇溶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谷物醇溶蛋白选自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和大麦醇溶蛋白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可食用多酚选自单宁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绿原酸、茶多酚、槲皮素和白藜芦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谷物醇溶蛋白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0.25

4,优选为1:1

3.5;优选地,所述谷物醇溶蛋白与可食用多酚的质量比为1:0.05

1,优选为1:0.06

0.85;优选地,所述蛋白微粒的直径为150

300nm,优选为180

270nm,多分散指数为0.01

0.4,优选为0.05

0.32。3.一种制备蛋白微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可食用多酚溶液与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混合;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将可食用多酚溶液加至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中,相对于每100ml的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所述可食用多酚溶液的加入速度优选为0.1

20ml/min,更优选为1

10ml/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食用多酚溶液中可食用多酚的质量浓度为0.01

6%,优选为1

6%;优选地,所述可食用多酚溶液与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的用量使得谷物醇溶蛋白与可食用多酚的质量比为1:0.07

1.5,优选为1:0.1

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谷物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分散系通过以下步骤而制得:将谷物醇溶蛋白分散系与pH值为7

9.5的阿拉伯胶分散系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杰佟毅李义张义全刘宁刘安妮武丽达黄家强李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