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保护套及其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33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保护套,用于安装在电芯两端;包括相连的端面托板、侧面托板、顶面托板以及底面托板,端面托板为镂空的板体,其镂空包括极柱采集板避让孔;所述端面托板、侧面托板、顶面托板和底面托板分别用于紧贴所述电芯的端面、侧面、顶面和底面;所述电芯保护套还包括折弯限止结构;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所述折弯限止结构用于位移限止以避免两个极柱串接的电芯在极柱串接处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电芯保护套和电池模组整体的优化,利用电芯保护套使得电芯与模组框架的四面板体之间绝缘隔离,并通过在电芯保护套上设置的折弯限止结构用于位移限止以避免两个极柱串接的电芯在极柱串接处折弯。处折弯。处折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保护套及其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芯保护套及使用到此电芯保护套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模组中包括模组框架和电芯组,模组框架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通过前端开口设置的前端组件和后端开口设置的后端组件,将电芯组封在模组框架内;电芯组由多个电芯串所组成的方形阵列;电芯呈长条方形结构,其两电极的极柱分别位于其两端;电芯串通过其中一个电芯正极的极柱与另一个电芯负极的极柱相焊接后串接而成;目前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其内的电芯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0003]1、两相邻电芯在焊接处发生正负向弯折时,导致电芯表面包覆的薄膜互相摩擦,从而破坏电芯的绝缘性;
[0004]2、两相邻电芯极柱焊接位置强度偏弱,抗振动、抗冲击、抗交变剪切能力比较低;
[0005]3、两相邻电芯在焊接过程中,会发生同极性极柱被焊接在一起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对电芯保护套和电池模组整体的优化,利用电芯保护套对电芯进行包边处理,使得电芯与模组框架的四面板体之间绝缘隔离,通过在电芯保护套上设置折弯限止结构用于位移限止以避免两个极柱串接的电芯在极柱串接处折弯,进一步提高两相邻电芯极柱焊接位置强度,抗振动、抗冲击、抗交变剪切能力。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电芯保护套,用于设置在电芯端部;包括相连的端面托板、侧面托板、顶面托板以及底面托板,所述端面托板为镂空的板体,其镂空包括极柱采集板避让孔;所述端面托板、侧面托板、顶面托板和底面托板分别用于紧贴所述电芯的端面、侧面、顶面和底面;当所述电芯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电芯端部时,所述端面托板的内侧面紧贴所述电芯端面,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和单芯采集板则穿过极柱采集板避让孔;所述电芯保护套还包括折弯限止结构;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所述折弯限止结构用于位移限止以避免两个极柱串接的电芯在极柱串接处折弯。
[0008]所述折弯限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端面托板外侧面角部的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之间的四角通过所述限止块相抵。
[0009]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中,其中一个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外侧面四角分别设置有限止块,另一个电芯保护套未设置有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设置有限止块的电芯保护套上的四个限止块顶在另一个未设置有限止块的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上。
[0010]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外侧面四角均设置有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两个电芯保护套上的限止块分别相抵。
[0011]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分别设置有两个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一个电芯保护套上的限止块顶在另一个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上。
[0012]所述电芯保护套上的两个限止块分别位于所述端面托板外侧面的两个对角。
[0013]所述折弯限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面托板限位凹槽;当所述电芯串设置在模组框架内时,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模组框架上的限位凸条相卡合。
[0014]所述折弯限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面托板限位凸条;当所述电芯串设置在模组框架内时,所述限位凸条和所述模组框架上的限位凹槽相卡合。
[0015]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和电芯组,模组框架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通过前端开口设置的前端组件和后端开口设置的后端组件,将电芯组封在模组框架内;所述电芯组由多个电芯串所组成的方形阵列;所述电芯串包括若干个电芯,电芯呈长条方形结构,其两电极的极柱分别位于其两端;所述电芯串通过其中一个电芯正极的极柱与另一个电芯负极的极柱相焊接后串接而成;所述电芯两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芯保护套,所述电芯保护套用于将所述电芯架空,使得所述电芯与所述模组框架的四面板体之间绝缘隔离。
[0016]所述电芯保护套的顶面托板上设置有防错孔;设置在所述电芯正极端的电芯保护套和设置在所述电芯负极端的电芯保护套上的所述防错孔外形不同。
[001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对电芯保护套和电池模组整体的优化,利用电芯保护套对电芯进行包边处理,使得电芯与模组框架的四面板体之间绝缘隔离;通过在电芯保护套上设置折弯限止结构用于位移限止以避免两个极柱串接的电芯在极柱串接处折弯,进一步提高两相邻电芯极柱焊接位置强度,抗振动、抗冲击、抗交变剪切能力;并通过电芯保护套上设置有的防错孔便于在电芯焊接过程中的防呆,避免同极性的电芯极柱焊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爆炸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电芯串的结构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电芯保护套与电芯的结构爆炸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电芯串的两个电芯对接端端部的局部结构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中两个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之间的结构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中两个限止块位于对角上的电芯保护套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二中两个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之间的结构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三中两个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之间的结构图。
[0026]图9是本技术中实施例四中当电芯组位于模组框架中时,电芯保护套与模组框架配合时的结构图。
[0027]图10是图9中电芯保护套与模组框架的结构爆炸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中电芯串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00是模组框架,1是L形板,11是侧板,12是顶板,13是底板,200是电芯组,20电芯串,2是电芯,21是极柱,22是单芯采集板,2P是正极端,2N是负极端;3是电芯保护套,31是端面托板,311是采集板避让孔,312是防错孔,32是侧面托板,33是顶面托板,34是底面托板,35是折弯限止结构,351是限止块,352是限位凹槽,353是限位凸条,4是导热层,300是前端组件,400是后端组件,500是采集电路板,600是汇集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框架100和电芯组200,模组框架100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通过前端开口设置的前端组件300和后端开口设置的后端组件400,将电芯组200封在模组框架100内,所述电芯组200的顶部设置有采集所述电芯2电压和温度的采集电路板500,所述采集电路板500与模组框架100之间设置有汇集支撑架600;具体地,模组框架100由两块长条形的L形板1对扣后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保护套,用于设置在电芯端部;包括相连的端面托板、侧面托板、顶面托板以及底面托板,所述端面托板为镂空的板体,其镂空包括极柱采集板避让孔;所述端面托板、侧面托板、顶面托板和底面托板分别用于紧贴所述电芯的端面、侧面、顶面和底面;当所述电芯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电芯端部时,所述端面托板的内侧面紧贴所述电芯端面,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和单芯采集板则穿过极柱采集板避让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弯限止结构;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所述折弯限止结构用于位移限止以避免两个极柱串接的电芯在极柱串接处折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限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端面托板外侧面角部的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之间的四角通过所述限止块相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中,其中一个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外侧面四角分别设置有限止块,另一个电芯保护套未设置有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设置有限止块的电芯保护套上的四个限止块顶在另一个未设置有限止块的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部所设置的电芯保护套的端面托板外侧面四角均设置有限止块;当两个所述电芯端面上的极柱串接而形成电芯串时,两个电芯保护套上的限止块分别相抵。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芯对接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南邓月飞刘晨南姜斌钟君焐桂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