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科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88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声科用轮椅,包括椅面、靠背、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靠背和腿托均呈内凹形曲面,所述椅面下设有椅脚,所述椅面与靠背采用铰链连接,所述椅面与腿托通过合页以及固定杆连接,所述合页设置于椅面与腿托连接处中间,所述固定杆共两件,分别设置于腿托左右两侧,所述椅面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固定孔,所述靠背顶部设有推杆,所述腿托底部设有踏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病人在移动中的痛苦,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科用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是一种超声科用轮椅。

技术介绍

[0002]病人去超声科检查经常要借助轮椅,轮椅给予一些伤残或老年病人极大的方便。尽管如此,在轮椅与超声科检验床之间的移动依然让一些特定的病人苦不堪言,在旁服务的亲属或工作人员也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和精力。如何解决这最后一米是摆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超声科用的辅助轮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轮椅与超声科检验床之间的移动的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轮椅与床之间自由转换,并且能调整床的高度,需要时能将床抬走变成担架的超声科用轮椅,能有效减少病人在移动中的痛苦,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科用轮椅,包括椅面、靠背、腿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靠背和腿托均呈内凹形曲面,所述椅面下设有椅脚,所述椅面与靠背采用铰链连接,所述椅面与腿托通过合页以及固定杆连接,所述合页设置于椅面与腿托连接处中间,所述固定杆共两件,分别设置于腿托左右两侧,所述椅面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固定孔,所述靠背顶部设有推杆,所述腿托底部设有踏脚架。
[0005]进一步的,所述椅脚与椅面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椅脚包括上部的液压升降装置和下部的脚轮,所述脚轮包括五根支撑杆和第一支撑圈,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呈120度,所述第二连杆包括一段直杆和一段圆弧杆,所述直杆与圆弧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直杆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圆弧杆为五分之一个圆环,所有圆弧杆两端分别设有卡头和卡槽,所有圆弧杆合并后组成第二支撑圈。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与踏脚架结构相同,所述推杆与靠背采用铰链连接,所述踏脚架与腿托也采用铰链连接,所述推杆与踏脚架均由两个直段和一个横段组成,所述直段为伸缩杆。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卡头呈圆柱体形状,所述卡槽呈一侧开有缺口的圆柱体环形,所述卡槽的内部空间略大于卡头体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与五根第一连杆呈垂直关系,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底面与五根第一连杆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能在轮椅与床之间自由转换,并且能调整床的高度,需要时能将床抬走变成担架的超声科用轮椅,能有效减少病人在移动中的痛苦,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椅脚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椅脚在第二连杆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作为床使用时的示意图;
[0015]图5是卡槽和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椅面,2. 靠背,3. 腿托,4. 推杆, 5. 踏脚架,6. 椅脚,7. 合页,8. 固定杆,9. 固定孔, 10. 液压升降装置,11. 脚轮,101. 支撑杆,101. 第一连杆,103. 第二连杆,104. 第一支撑圈,105. 圆弧杆,106. 第二支撑圈,107. 卡头,108. 卡槽,109. 万向轮,201. 直段,202. 横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超声科用轮椅,包括椅面1、靠背2、腿托3,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1、靠背2和腿托3均呈内凹形曲面,所述椅面1下设有椅脚6,所述椅面1与靠背2采用铰链连接,所述椅面1与腿托3通过合页7以及固定杆8连接,所述合页7设置于椅面1与腿托3连接处中间,所述固定杆8共两件,分别设置于腿托3左右两侧,所述椅面1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固定孔9,所述靠背2顶部设有推杆4,所述腿托3底部设有踏脚架5。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椅脚6与椅面1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椅脚6包括上部的液压升降装置10和下部的脚轮11,所述脚轮11包括五根支撑杆101和第一支撑圈104,所述支撑杆101包括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所述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可调节角度,可使第二连杆103向上翻折;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之间呈120度,所述第二连杆103包括一段直杆和一段圆弧杆105,所述直杆与圆弧杆105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直杆底部设有万向轮109,所述圆弧杆105为五分之一个圆环,所有圆弧杆105两端分别设有卡头107和卡槽108,所有圆弧杆105合并后组成第二支撑圈106,即可整体支撑受力,也可分拆后向上翻折。
[0019]所述推杆4与踏脚架5结构相同,所述推杆4与靠背2采用铰链连接,所述踏脚架5与腿托3也采用铰链连接,可实现不同的角度需要;所述推杆4与踏脚架5均由两个直段201和一个横段202组成,所述直段201为伸缩杆,作为床使用时,直段201可伸长,作为担架使用时,直段201可缩短;本技术作为床使用时,推杆4与踏脚架5作为前后支架,本技术作为担架使用时,推杆4与踏脚架5作为把手。
[0020]所述液压升降装置10与五根第一连杆102呈垂直关系,所述液压升降装置10底面与五根第一连杆102在同一水平面上,液压升降装置10底面与五根第一连杆102与地面形成较大的接触面,较传统的车轮锁定方式更为稳固,加之推杆4与踏脚架5转换而来的两头支架,作为床使用非常稳固。
[0021]如图5所示,所述卡头107呈圆柱体形状,所述卡槽108呈一侧开有缺口的圆柱体环形,所述卡槽108的内部空间略大于卡头107体积。
[0022]使用时,病人乘坐本技术的来到检查床前,将轮椅调整至侧向检查床,头部与检查床头部方向一致。将五根第二连杆103之间的卡头107和卡槽108松开,五根第二连杆
103整体向上翻折,液压升降装置10底面与五根第一连杆102与地面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然后调整推杆4与踏脚架5中直段201的角度和长度,使本技术转变成床的模式,将此床调至和检查床一样的高度,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病人,可自行移动或抱至检查床。对于无法自行移动或多处受伤怕加重伤情的病人,此事解开椅脚6与椅面1通过螺纹连接,调整推杆4与踏脚架5中直段201的角度和长度,椅面1、靠背2、腿托3以及推杆4与踏脚架5转变成了担架且与椅脚6脱离,可将担架整体移至检查床。待检查完毕,将之前步骤倒着完成,将病人送出超声科室。
[0023]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科用轮椅,包括椅面(1)、靠背(2)、腿托(3),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1)、靠背(2)和腿托(3)均呈内凹形曲面,所述椅面(1)下设有椅脚(6),所述椅面(1)与靠背(2)采用铰链连接,所述椅面(1)与腿托(3)通过合页(7)以及固定杆(8)连接,所述合页(7)设置于椅面(1)与腿托(3)连接处中间,所述固定杆(8)共两件,所述固定杆(8)分别设置于腿托(3)左右两侧,所述椅面(1)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固定孔(9),所述靠背(2)顶部设有推杆(4),所述腿托(3)底部设有踏脚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科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脚(6)与椅面(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椅脚(6)包括上部的液压升降装置(10)和下部的脚轮(11),所述脚轮(11)包括五根支撑杆(101)和第一支撑圈(104),所述支撑杆(101)包括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所述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第一连杆(102)和第二连杆(103)之间呈120度,所述第二连杆(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