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56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包括净化雨水桶装置主体,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包括上部的收集区和下部的存水区,所述收集区和存水区之间设有隔板;其中,所述收集区外部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收集区内部底面设置有细格栅;所述存水区内部顶面连接有与细格栅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顶端封闭,所述净水装置底端与贯通存水区底部的排渣管连接,所述净水装置侧壁开有出水口,所述存水区侧壁分别连接有回用水管和放空管;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外部底面连接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收集并快速处理屋面雨水,对高污染初期雨水也有净化作用。雨水也有净化作用。雨水也有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雨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中,可收集的雨水按照下垫面性质可分为屋面雨水、绿地雨水、路面雨水三种。当降雨时,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屋面及大气上的污染物会汇集到路面,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路面雨水径流的污染物非常复杂,且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处理困难较大,成本高;草坪、绿地收集到的雨水水质较好;城市屋面雨水仅受屋面本身和大气中的污染物的影响,其水质明显优于道路雨水。考虑到草坪、绿地的渗透能力较强,可收集到的雨水量十分有限,草坪、绿地用作雨水渗透方式更加合理,因此在海绵城市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回用。而屋面雨水初期径流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SS等,可生化性差,不宜采用生化处理。传统的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往往只有简单的过滤、沉淀和储存功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仅能过滤或沉淀杂物、树叶等大颗粒的固体垃圾,净化功能有限。因此,现在往往将初期雨水弃流至污水管网,仅收集后期雨水。
[0003]然而,这部分生化性较低的初期雨水在汇入污水管网后,不仅挤占了原有污水管网的排水能力,更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从而增加污水厂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收集并快速处理屋面雨水,对高污染初期雨水也有净化作用的用于屋面雨水的净化雨水桶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包括净化雨水桶装置主体,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包括上部的收集区和下部的存水区,所述收集区和存水区之间设有隔板;其中,所述收集区外部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收集区内部底面设置有细格栅;所述存水区内部顶面连接有与细格栅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顶端封闭,所述净水装置底端与贯通存水区底部的排渣管连接,所述净水装置侧壁开有出水口,所述存水区侧壁分别连接有回用水管和放空管;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外部底面连接有底座。
[0006]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侧壁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放空管另一端连接。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侧壁还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贯穿存水区侧壁与存水区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装置为水力旋流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回用水管、放空管和排渣管均装有阀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本装置可通过进水管直接连接屋面雨水立管,可预制,安装简单。
[0012](2)本装置设有收集区,有一定的储存容积,可有效的收集屋面雨水,避免雨水未
经处理而溢流。
[0013](3)本装置内细格栅装置三面过流,过水面积大,过滤能力强。
[0014](4)本装置内水力旋流器是采用全水力结构设计的净化设备,拦截油污、漂浮物、砂砾和粗颗粒,无需外加动力,无搅拌器,无加药设施,体积小,一体化程度高,维护简单,排渣方便,流量大,抗雨水的冲击负荷。
[0015](5)本装置设有净化后雨水的存储区,方便回用。
[0016](6)本装置可自动运行,没有能耗需求,后期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9]图中,1.进水管;2.收集区;3.细格栅;4.连接管;5.水力旋流器;6.存水区;7.溢流管;8.回用水管;9.放空管;10.排渣管;1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1]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包括净化雨水桶装置主体,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包括上部的收集区2和下部的存水区6,所述收集区2和存水区6之间设有隔板;其中,所述收集区2外部分别连接有进水管1和溢流管7,所述收集区2内部底面设置有细格栅3;所述存水区6内部顶面连接有与细格栅3贯通的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另一端连接有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顶端封闭,所述净水装置底端与贯通存水区6底部的排渣管10连接,所述净水装置侧壁开有出水口,所述存水区6侧壁分别连接有回用水管8和放空管9;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外部底面连接有底座11。
[0022]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7侧壁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放空管9另一端连接。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7侧壁还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贯穿存水区6侧壁与存水区6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装置为水力旋流器5。
[0025]进一步地,所述回用水管8、放空管9和排渣管10均装有阀门。
[0026]所述进水管1与屋面的雨水立管连接,位于净化雨水桶装置主体前端,屋面雨水上游来水由此进入,上游来水经管道重力自流至收集区2,收集的雨水先由细格栅3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连接管4进入水力旋流器5,利用涡流原理,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总悬浮固体(TSS)、漂浮垃圾、油污等污染物,净化后的雨水溢流进入存水区6,储存的净化雨水通过回用水管8利用,超量的雨水通过溢流管7排出,溢流管7可接LID设施或绿地;净化后的残渣、污染物通过排渣管10排放。
[0027]所述进水管1、连接管4、溢流管7尺寸根据上游雨水管管径和屋面雨水流量综合确定。所述水力旋流器5尺寸、规格根据雨水流量综合确定。所述存水区6有效容积根据回用雨水需求综合确定。
[0028]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技术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净化雨水桶装置,包括净化雨水桶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雨水桶主体包括上部的收集区和下部的存水区,所述收集区和存水区之间设有隔板;其中,所述收集区外部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收集区内部底面设置有细格栅;所述存水区内部顶面连接有与细格栅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顶端封闭,所述净水装置底端与贯通存水区底部的排渣管连接,所述净水装置侧壁开有出水口,所述存水区侧壁分别连接有回用水管和放空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繁星艾庆华鲁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