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51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涉及凯式定氮仪技术领域,包括全自动的凯式定氮仪本体,所述凯式定氮仪本体上具有用于放置试管的试管安放区域,试管安放区域内底部设置有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板,升降板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试管座,试管座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放试管的外管槽,且每个外管槽中均设置有用于试管底周部进行限位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盘式的试管座能够一次性将不同种的检测物质分别装入到试管中进行,而后轮流依次移动到中间的中管筒中进行滴定检测,从而省去了一个一个将试管放到试管安放区域下方进行滴定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显著的使用效果。显著的使用效果。显著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


[0001]本技术涉及凯式定氮仪
,具体是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

技术介绍

[0002]凯氏定氮仪是根据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恒定的原理,通过测定样品中氮的含量从而计算蛋白质含量的仪器,因其蛋白质含量测量计算的方法叫做凯氏定氮法,故被称为凯氏定氮仪,又名定氮仪、蛋白质测定仪、粗蛋白测定仪,凯氏定氮仪仪器用凯氏方法检测谷物、食品、饲料、水、土壤、淤泥、沉淀物和化学品中的氨、蛋白质氮含量、酚、挥发性脂肪酸、氰化物、二氧化硫、乙醇等含量,具有相当好的性价比,仅仅滴定过程需要人工操作一下,非常适合实验室及检验机构常规检测,广泛用于食品、农作物、种子、土壤、肥料等样品的含氮量或蛋白质含量分析。
[0003]往往都是将待检测物质放入到试管进行滴定操作,现有的大多数凯氏定氮仪中的试管只能一个一个进行使用,轮流滴定,这无疑需要反复装加待检测物质到试管中,需要一个一个将试管放到试管安放区域下方进行滴定,尤其在大量的待检测物质需要测定时,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包括全自动的凯式定氮仪本体(1),所述凯式定氮仪本体(1)上具有用于放置试管(3)的试管安放区域(2),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安放区域(2)内底部设置有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板(7),升降板(7)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试管座(8),所述试管座(8)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安放试管(3)的外管槽(9),且每个外管槽(9)中均设置有用于试管(3)底周部进行限位的定位机构,同时每个外管槽(9)均为半圆槽环状且其朝向试管座(8)圆心的一侧开设有供试管(3)滑移的导槽通道(14),且导槽通道(14)连通限位筒(16)周部开设的开槽(15),且限位筒(16)的内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中管筒(13),中管筒(13)处于试管安放区域(2)中出液管的正下方,且在中管筒(13)中还具有当试管(3)放入后自动对试管(3)进行夹持的重力触发夹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触发夹持机构包括中管筒(13)底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均布的弹片(12),多个弹片(12)顶部固定安放有一用于承托试管(3)的支撑片(11),而中管筒(13)两侧的试管座(8)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滑轴(25),竖滑轴(25)上滑动连接有横向的升降轴(35)的一端,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6),滑块(26)的前侧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3)的一端,第二连杆(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中管筒(13)上周壁固定连接的安装杆(34)外端,而滑块(26)的后侧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0)的一端,第一连杆(30)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连动杆(31)的一端,连动杆(31)滑动连接在中管筒(13)侧壁开设的通孔中,且连动杆(31)处于中管筒(1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块(10),抵块(10)一体成型为与试管(3)外周部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所述中管筒(13)的内底部还设置有当试管(3)受重时用于抬起升降轴(35)的触发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凯式定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支撑片(11)两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齿杆(29),第二齿杆(29)的啮合连接有齿轮(28)的一侧,齿轮(28)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中管筒(13)的内底面,而齿轮(28)的另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杆(27),且第一齿杆(27)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涛罗洋
申请(专利权)人:鼎泰湖北生化科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