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35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涉及秸秆再利用技术领域,解决了秸秆发酵过程中存在无法实时把控发酵数据导致影响发酵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混合筒以及设置在混合筒圆周外壁上的喂料口和沼气口,混合筒内部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焊接有隔板,且混合筒内部沿隔板分别形成混合仓、上操作仓和下操作仓,喂料口位于混合仓内部上侧,两个隔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活动杆,中心活动杆位于两个隔板中间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片,且中心活动杆上设置有上压板;达到智能把控发酵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且采取实时信息反馈,便于提高秸秆发酵效果。便于提高秸秆发酵效果。便于提高秸秆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再利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问题必须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加以解决,即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要以企业化的制度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径,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找到了多种用途,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还走出了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
[0003]秸秆中加入发酵菌种后,使秸秆中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繁殖。
[0004]但是在发酵加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安排人员去观察检测秸秆发酵的具体状况,工作效率较低,且在收集发酵后秸秆的过程中,其中的混合物中由发酵后的秸秆饲料和多余的水分组成,给收集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达到智能把控发酵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且采取实时信息进行信息反馈,便于提高秸秆发酵效果,节约人力。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混合筒以及设置在混合筒圆周外壁上的喂料口和沼气口,所述混合筒内部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焊接有隔板,且所述混合筒内部沿隔板分别形成混合仓、上操作仓和下操作仓,所述喂料口位于混合仓内部上侧;
[0007]两个所述隔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活动杆,所述中心活动杆位于两个隔板中间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片,且所述中心活动杆上设置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且所述上压板与螺旋片之间匹配;
[0008]其中位于下侧的所述隔板上侧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料扇片,所述混合筒的圆周外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料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料口和排水口的设置位置与排料扇片之间匹配;
[0009]所述中心活动杆上端延伸至上操作仓的内部,且所述中心活动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上操作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伺服电机,所述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下操作仓内部固定安装有下伺服电机,所述下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隔板且与下托板下表面中心位置之间固定连接;
[0010]所述上操作仓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仪,所述混合筒位于混合仓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呈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PH检测探头,且所述混合筒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上伺服电机、下伺服电机、温度检测仪和PH检测探头之间电性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中以多个PH检测探头和温度检测仪来检测秸秆发酵过程中混合筒的温度和PH值变化,以二者的数值变化来控制整体装置的运行;
[0012]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通过上压板的移动,可以对混合筒内部的原料进行挤压,将秸秆中的水分和沼气挤出,此外,加速秸秆内部细胞的植物壁的破碎,快速析出水分,以此来提高秸秆发酵效率。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H检测探头沿竖直方向呈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所述PH检测探头沿横截面呈等角度均匀分布。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多个PH检测探头,可以对不同高度位置上的原材料进行实时检测,此外,在横截面上以等角度分布的情况下,可以对原料的多个位置进行PH检测,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率。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面板中设置有PH检测探头的临界运行数值T,且所述控制面板与PH检测探头的临界运行数值T来启动上伺服电机或下伺服电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装置中以PH检测探头的实时数据来作为内部伺服电机的运行时间、运行频率和运行方向,从而启动了智能控制的作用,摒弃了人工观察检测控制的控制方式,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筒位于混合仓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加热板,所述中心活动杆内部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下端延伸至混合仓的下端,且所述加热棒和加热板均与温度检测仪和控制面板之间电性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装置中设置加热组件,通过加热组件对混合筒的原材料升温到一定温度后,加快秸秆发酵速度,设置位置分别为外部和内部,从而保证升温过程中保持相对均匀。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板的圆周外壁呈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定位滑条,所述混合筒内壁上开设有与定位滑条匹配的定位滑槽,所述中心活动杆末端与排料扇片中心位置之间转动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上伺服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螺旋片带动上压板进行旋转,并通过对应的定位滑条和定位滑槽,使上压板可以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移,并因为中心活动杆下端与排料扇片之间转动连接,从而保证上压板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料扇片由多个侧翼板和弧形翼板组成,所述侧翼板和弧形翼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所述侧翼板沿垂直平面呈倾斜状,所述侧翼板的倾斜方向与排料扇片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弧形翼板与混合筒内壁之间匹配。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料扇片由侧翼板和弧形翼板组成,在排料扇片转动的过程中,因为侧翼板呈倾斜状,所以可以带动原材料逐渐向下堆积,从而配合排料口起到了积极排料的作用。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侧翼板上呈均匀分布开设有通孔。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料扇片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对其内部的原材料进行搅动,在搅动的过程中,通过通孔可以将发酵后的秸秆中的水分析出。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弧形翼板末端延伸至另一个弧形翼板的外表面,且所述弧形翼板二分之一的圆周外壁上呈均匀分布开设有析水口;
[0026]其中一个所述弧形翼板的设置位置与排料口和排水口之间匹配,所述排水口末端与析水口之间匹配。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料扇片旋转的过程中,当析水口与排水口之间匹配的时候,起到排出原材料中水分的作用,而在析水口错开排水口且弧形翼板与排料口匹配的时候,起到了排出原材料的作用,将发酵后的秸秆以混合物和水分两组方式分别排放。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隔板分别与上伺服电机和下伺服电机输出端的相交处均固定安装有动静密封环。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装置中的伺服电机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动静密封环,保证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整体装置中以温度检测仪和多个PH检测探头检测到的实时数据,来作为装置运行的基础,并将温度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包括混合筒(1)以及设置在混合筒(1)圆周外壁上的喂料口(2)和沼气口(8),其特征是:所述混合筒(1)内部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焊接有隔板(9),且所述混合筒(1)内部沿隔板(9)分别形成混合仓(102)、上操作仓(101)和下操作仓(103),所述喂料口(2)位于混合仓(102)内部上侧;两个所述隔板(9)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活动杆(14),所述中心活动杆(14)位于两个隔板(9)中间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片(15),且所述中心活动杆(14)上设置有上压板(13),所述上压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且所述上压板(13)与螺旋片(15)之间匹配;其中位于下侧的所述隔板(9)上侧设置有下托板(19),所述下托板(19)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排料扇片(22),所述混合筒(1)的圆周外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排料口(5)和排水口(6),所述排料口(5)和排水口(6)的设置位置与排料扇片(22)之间匹配;所述中心活动杆(14)上端延伸至上操作仓(101)的内部,且所述中心活动杆(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16),所述上操作仓(1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伺服电机(11),所述上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与从动齿轮(16)啮合的主动齿轮(17),所述下操作仓(103)内部固定安装有下伺服电机(10),所述下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隔板(9)且与下托板(19)下表面中心位置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操作仓(101)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仪(12),所述混合筒(1)位于混合仓(102)位置的圆周外壁上呈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PH检测探头(7),且所述混合筒(1)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4),所述控制面板(4)与上伺服电机(11)、下伺服电机(10)、温度检测仪(12)和PH检测探头(7)之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PH检测探头(7)沿竖直方向呈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所述PH检测探头(7)沿横截面呈等角度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的智能发酵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面板(4)中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少花吴柱月肖正中王自豪周晓情周俊华黄光云杨翠严静罗斯忠温斌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