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8325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采用BIM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得到换流变全景模型;将传感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尤其涉及换流变内外部实景和多物理场建模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电力工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命脉,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而换流变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流变的工作原理复杂,设备内部多物理场复杂,相互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且由于换流变电压等级较高、体积较大,使得换流变的检修运维工作缺乏全面性和时效性。数字孪生在电力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电力装备管理。降低设备运行时的风险,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二是电力系统调度。利用数字孪生实时数据,达到减少资源调动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目的。
[0003]数字孪生是一种通过平台连接物理实体和数字模型,借助历史、实时数据及算法等模拟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具备双向、持续、开放、互联的特点。它能够综合集成设备内外多种物理信息,在数字虚拟世界中建立一种对物理实体世界的全面映射,实时快速的反映出物理实体当下的运行状况,并根据记录的传感器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分析修正数字模型,做到物理实体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换流变的数字孪生技术就是运用数字孪生的超强时效性和设备健康管理及预测性维护功能,为换流变建立一对一的数字孪生体,其快速响应、实时分析的特点,充分保证了换流变在高电压下工作的安全性。
[0004]然而,在电力行业中,数字孪生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电力装备多维度的高保真度孪生模型,完整的数字孪生模型需要包含装备内部各个物理场及运行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其实现难度远大于传统仿真中的物理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首先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得到换流变全景模型;将传感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
[0008]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



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
[0009]最后,基于API分离出BIM模型所包含的信息,将几何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模型区,将材料和属性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信息区;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实景模型和多物理场模型,通过相互调用关键信息,实现两种模型的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换流变孪生模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是通过有效独立
法确定传感装置的初始布置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它每次从所有传感器可选位置的剩余中,移除对目标函数贡献最少或较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直到只有所需的可选位置数或最大非对角线元素达到预置值为止,最终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
[0012]进一步的,所述采用BIM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具体包括:
[0013]1)根据现场情况,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选取合适的测站位置,经过多次扫描对工作面进行整体覆盖;
[0014]2)在墙壁四周张贴标靶纸后,架设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结构每个部分依次进行扫描;
[0015]3)在软件中进行点云测站拼接、提取点云数据、坐标系转换、点云去噪与分类、点云输出与格式转换等操作;
[0016]4)将*.rcp或*.rcs格式的文件导入软件中,提取关键点坐标,得到实际扫描修正后的结构BIM模型。
[0017]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得换流变实景数据,具体包括:基于坐标转换实现时空一致性完成实景数据与几何孪生模型的匹配,将监测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得到融合几何与实景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其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指的是通过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的视角同步采集影像,获取丰富的变压器顶面及侧视的高分辨率纹理。
[0018]进一步的,所述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



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具体包括:
[0019]在传统耦合方式上考虑空间电荷影响,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泊松方程、电流连续性定理和守恒方程等电磁学方法对空间电荷的分布进行进一步推导,即可建立温度

场强

流速下的空间电荷移动路径得到计及微观粒子下电



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
[0020]将泊松方程(1

1)和已知边界电压条件转化为等价的变分形式(1

2),运用到计算模型中转化为矩阵形式(1

3)。由泊松方程的变分原理可知含有边界条件的方程(1

1)的解就是方程(1

3)取最小值的函数。得到最终表达式平衡方程(1

4),用于计算模型内各点电势;
[0021][0022][0023][0024]其中,为空间电荷各点电位值,[K]为总系数矩阵(也即总刚度矩阵),[f]为局部矩阵总体合成的结果。
[0025][K][Φ]=[f]ꢀꢀꢀꢀꢀꢀꢀꢀꢀꢀꢀꢀꢀꢀꢀꢀꢀꢀꢀꢀꢀꢀꢀꢀꢀ
(1

4)
[0026]进一步的,得到电



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换流变单一部件进行简化并利用多维度数据传递技术及不同网格尺度异构映射将分区部件装配至换流变整体数字孪生模型。
[0027]进一步的,所述基于API分离出BIM模型所包含的信息,将几何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模型区,将材料和属性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信息区,具体包括:
[0028]基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分离出BIM模型的几何信息、材料信息、属性信息,并将几何信息转换为OBJ格式文件,存储到JSON文件的模型区,将材料信息和属性信息存储到JSON文件的信息区,实现模型信息的分离及调用。
[0029]进一步的,所述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实景模型和多物理场模型,通过相互调用关键信息,实现两种模型的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换流变孪生模型,具体包括:
[0030]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三种信息,利用objLoader通过API提取JSON文件模型区的几何信息,供三维实景建模调用,构建出几何与实景维度的孪生模型;通过API提取JSON文件的几何信息、材料、属性信息形成多物理维度的孪生模型;最后,基于统一标识符关联两类孪生模型的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得到换流变全景模型;将传感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



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最后,基于API分离出BIM模型所包含的信息,将几何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模型区,将材料和属性信息储存到JSON文件信息区;设置统一标识符关联实景模型和多物理场模型,通过相互调用关键信息,实现两种模型的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换流变孪生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变压器运行工况确定传感装置的分布位置,是通过有效独立法确定传感装置的初始布置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逐步消去法修正传感体系,它每次从所有传感器可选位置的剩余中,移除对目标函数贡献最少或较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直到只有所需的可选位置数或最大非对角线元素达到预置值为止,得到换流变传感网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BIM技术构建换流变几何维度模型,具体包括:1)根据现场情况,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选取合适的测站位置,经过多次扫描对工作面进行整体覆盖;2)在墙壁四周张贴标靶纸后,架设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结构每个部分依次进行扫描;3)在软件中进行点云测站拼接、提取点云数据、坐标系转换、点云去噪与分类、点云输出与格式转换等操作;4)将*.rcp或*.rcs格式的文件导入软件中,提取关键点坐标,得到实际扫描修正后的结构BIM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得换流变实景数据,具体包括:基于坐标转换实现时空一致性完成实景数据与几何维度模型的匹配,将监测数据对换流变模型进行映射,得到融合几何与实景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其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指的是通过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的视角同步采集影像,获取丰富的变压器顶面及侧视的高分辨率纹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及空间电荷的换流变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肖特基注入作为自由粒子的唯一来源,基于对空间电荷的推导,得到微观粒子下电



力多场耦合计算模型,具体包括:在传统耦合方式上考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高三策吴涛郝翰学张相杰张玉琛池骋杨子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