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可控制的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77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病人可控制的病床,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顶板,顶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底柱,底柱的底面活动套接有滚轮,顶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顶板的一侧开设有侧孔,侧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套接有转动柱,顶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板,转动柱的外圆壁面设置有摇动装置,通过转动柱转动带动调节板进行升高,在调节板升高的时候,调节板的内部的传感器会感应到升高的幅度,然后患者可以通过角度仪查看到调节板的升高角度,方便调整到患者最需要的角度,同时调节板调高到30度的时候角度仪的指针就会显示超过红线,防止床头抬太高,对病人的身体恢复造成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人可控制的病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病人可控制的病床。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由于人口的基数变大,每年患病的人数也在急剧增长,所以很多医院由于患者太多,医护人员不能对每一个患者都时时刻刻的照顾到,在很多患者住院治疗的时候,必须需要陪护才能将床头摇起来,而且陪护对床头调节的高度有时候不利于病人的身体康复,如果一旦没有人陪护,那么患者就不能进行床头的高度调节,只能一个躺在床上,长时间的卧床不动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心情。
[0003]现有的床头调节装置基本都是在床的尾部,只能由陪护进行调节,而且调整的幅度太大,不利于病人的身体恢复,同时在患者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进行调节,让患者的身体,心情都受到了影响,也不利于后期的身体治疗,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病人可控制的病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病人可控制的病床,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病人可控制的病床,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为矩形结构,顶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底柱,底柱为矩形结构,底柱的底面活动套接有滚轮,滚轮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顶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保护板为矩形结构,顶板的一侧开设有侧孔,侧孔为圆形通孔,侧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套接有转动柱,转动柱为圆柱形结构,顶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为矩形结构,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为圆形通孔,转动柱与固定孔固定安装在一起并延伸至固定孔的外部,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板,调节板为矩形结构,调节板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转动柱的外圆壁面设置有摇动装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在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对调节板进行摇动,从而对调节板进行高度的调节,让患者能得到更好的休息,更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0007]较佳的,所述摇动装置包括大齿轮,所述转动柱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大齿轮,大齿轮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大齿轮的一侧开设有内孔,内孔为圆形通孔,转动柱与内孔固定安装在一起并延伸至内孔的外部,内孔的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盖,限位盖为圆柱形结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盖可以防止转动柱从固定板的内部脱离出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09]较佳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移动孔,移动孔为矩形通孔,移动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柱,移动柱为矩形结构,移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为矩形结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柱带动内孔转动,内孔可以通过移动槽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
[0011]较佳的,所述移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为矩形结构,移动板的顶面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为矩形槽,移动槽与大齿轮活动套接在一起。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大齿轮转动可以带动移动槽进行转动,移动槽移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
[0013]较佳的,所述顶板的顶面开设有顶槽,顶槽为矩形槽,顶板的一侧开设有卡孔,卡孔为圆形通孔,卡孔与顶槽相连通,卡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套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为圆柱形结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孔可以对转动轴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同时顶槽让患者可以更容易的握住转动轴进行转动,让患者在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对调节板的调节。
[0015]较佳的,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卡孔的外部并固定安装有小齿轮,小齿轮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小齿轮与移动槽活动套接在一起,顶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角度仪,角度仪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可以通过角度仪查看到调节板的升高角度,方便调整到患者最需要的角度,同时调节板最高只能调高到度,调高到度的时候角度仪就会显示超过红线,防止床头抬太高,对病人的身体恢复造成影响。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滚轮在地面上滚动从而让顶板进行移动,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移动,在患者休息的时候,保护板可以对患者起到了一个保护的作用,为了防止患者休息的时候从顶板翻滚下来,患者可以通过把手伸入顶槽的内部,然后顺时针转动转动轴,转动轴转动的时候通过小齿轮带动移动槽移动,移动槽移动可以通过大齿轮带动转动柱进行转动。
[0019]通过转动柱转动的时候,侧孔对转动柱进行限位,防止转动柱从侧孔的内部脱离出来,同时转动柱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固定板带动调节板进行升高,在调节板升高的时候,调节板的内部的传感器会感应到升高的幅度,然后患者可以通过角度仪查看到调节板的升高角度,方便调整到患者最需要的角度,同时调节板最高只能调高到30度,调高到30度的时候角度仪的指针就会显示超过红线,防止床头抬太高,对病人的身体恢复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转动柱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顶板;2、底柱;3、滚轮;4、保护板;5、侧孔;6、转动柱;7、固定板;8、固定孔;9、调节板;10、大齿轮;11、内孔;12、限位盖;13、移动孔;14、移动柱;15、限位板;16、移动板;17、移动槽;18、顶槽;19、卡孔;20、转动轴;21、小齿轮;22、角度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考图1和图2,病人可控制的病床,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为矩形结构,顶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底柱2,底柱2为矩形结构,底柱2的底面活动套接有滚轮3,滚轮3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顶板1可以通过滚轮3在地面上滚动从而进行移动,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移动,顶板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4,保护板4为矩形结构,保护板4是为了防止患者休息的时候从顶板1翻滚下来,起到了一个保护的作用,顶板1的一侧开设有侧孔5,侧孔5为圆形通孔,侧孔5的内圆壁面活动套接有转动柱6,转动柱6为圆柱形结构,顶板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为矩形结构,固定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8,固定孔8为圆形通孔,转动柱6与固定孔8固定安装在一起并延伸至固定孔8的外部,固定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板9,调节板9为矩形结构,调节板9的内部设置有传感器,通过转动柱6在侧孔5的内部转动,转动柱6带动固定板7进行转动,固定板7可以带动调节板9进行旋转,转动柱6的外圆壁面设置有摇动装置,摇动装置可以让患者在一个人的时候对调节板9进行摇动,从而对调节板9进行高度的调节,让患者能得到更好的休息,更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病人可控制的病床,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底柱(2),底柱(2)的底面活动套接有滚轮(3),顶板(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板(4),顶板(1)的一侧开设有侧孔(5),侧孔(5)的内圆壁面活动套接有转动柱(6),顶板(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8),转动柱(6)与固定孔(8)固定安装在一起并延伸至固定孔(8)的外部,固定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板(9),转动柱(6)的外圆壁面设置有摇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可控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动装置包括大齿轮(10),所述转动柱(6)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大齿轮(10),大齿轮(10)的一侧开设有内孔(11),转动柱(6)与内孔(11)固定安装在一起并延伸至内孔(11)的外部,内孔(1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盖(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