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51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镀油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配方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丙烯酸树脂: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油墨
,具体涉及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机盖板的炫彩效果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制造过程中由于电镀后表面发脆而不能进行热压成型的原因,需要先对大片的PC或PMMA盖板进行片料切割并进行热压成型后方可进行镜面效果电镀作业。随着5G手机对炫彩及高光金属镜面效果需求的日益增加,而可以通过热压成型来进行低成本成型及散热效果比玻璃更佳的PC/PMMA材料制成的后盖正被大量使用。
[0003]现有的使用超薄电镀铝浆制备的镜面银浆油墨在形成电镀表面后,会出现大量的漫反射进而使金属镜面效果变差,因此仅可大批量用于小表面的表面加工,同时在后期的热压成型出加工中会出现开裂的现象,故仅可用于平面材料。并且该油墨保质期较短,保存条件苛刻不易留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该配方及方法可实现更好的电镀表面效果,热压成型后不会出现开裂且易留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配方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0006]丙烯酸树脂:5

15重量份;
[0007]苯氧基树脂:0.5

1.5重量份;
[0008]银粉:10

40重量份,所述银粉粒径D100≤200nm;所选择的银粉为纳米银粉,D100≤200nm,原因在于较大粒径金属粉末所制的油墨容易出现漫反射现象,进而使浆料油墨失去金属光泽及镜面反射效果,导致最终的电镀表面效果降低,同时纳米银粉不会催化丙烯酸树脂双键开环形成自交联,由此使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存储更加稳定。
[0009]溶剂:50

80体积份;
[0010]流平剂:0.1

0.3体积份;
[0011]消泡剂:1

3体积份;
[0012]偶联剂:0.25

1.5体积份;
[0013]润湿剂:0.1

0.5体积份;
[0014]防沉降剂:0.05

0.2体积份;
[0015]分散剂:1

5体积份;
[0016]固化剂:1

5体积份。
[0017]在本方案中选择的苯氧基树作为第二树脂,该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相容性佳,干燥
后硬度高且具备高温延展性能,用于主体油墨配方的硬度提升。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树脂选自多重聚合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本方案中所选择的丙烯酸树脂,均具备低玻璃化温度高软化点温度高拉伸的特性,且在PC/PMMA基材上附着力好,故能提供优良的耐高温及延展性能,进而使得热压成型过程中其表面不会发生开裂及脱落的问题。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溶剂选自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丁醚、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流平剂选自有机硅流平剂。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丙烯酸消泡剂、醋酸纤维素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选自环氧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润湿剂选自有机硅改性润湿剂、氟碳改性润湿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防沉降剂选自聚醚改性防沉降剂、气相二氧化硅防沉降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5]所述分散剂选自羧酸盐分散剂、油酸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所选择的分散剂对银粉分散效果佳,使均匀分散后的银粉不发生二次团聚。
[0026]所述固化剂选自封闭型异氰酸酯。所选择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常温下

NCO基团为封闭状态,与树脂中的

OH不反应,由此使本专利技术制备成单组分结构的油墨存储稳定,存放周期长,同时自封闭型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其在90℃情况下实现解封,使油墨在90℃下即可完成固化过程,由此在表面加工处理过程中使PC/PMMA基材可以避免经受高温,由此也进一步可以保证基材不发生变形,保证后期产品的合格率。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银粉的形貌为颗粒状或球状。
[002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的制备方法,用于使用上述的配方制备电镀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将丙烯酸树脂、苯氧基树脂、溶剂混合,使用高速分散机以1500

2500rpm的速度进行高速分散、搅拌,使丙烯酸树脂及苯氧基树脂完全溶解于溶剂中,得混合液A;
[0030]S2、将流平剂、消泡剂、偶联剂、润湿剂、防沉降剂、固化剂、混合液A混合,使用高速分散机以1500

2000rpm的速度进行高速分散、搅拌,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得混合液B;
[0031]S3、将混合液B、分散剂、银粉混合,先使用高速分散机以1000

2000rpm的速度进行高速分散、搅拌,然后使用三辊研磨机进行预研磨分散,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得混合液C。
[0032]S4、将混合液C,倒入纳米砂磨机中以3000

4000rpm的速度进行高速锆珠研磨分散,直至油墨中银粉粒径D100≤200nm,且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后,即得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本专利技术的浆料油墨可匹配不同目数网纱进行丝网印刷,得到不同厚度的固化干膜;由此代替传统的电镀工艺,免除电镀废水、清洗废水带来的环保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浆料油墨,具备耐高温且具有高压延拉伸性能,可在印刷固化后,再进行高温热
压二次成型,并且在高温热压二次成型后表面不出现开裂脱落的现象。
[0035]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浆料油墨主体成分为银粉,而纳米银粉不会催化丙烯酸树脂双键开环形成自交联,并且自封闭性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常温下

NCO基团为封闭状态,与树脂中的

OH不反应,使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油墨常温状态下稳定性好,存放周期长。
[003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浆料油墨因印刷固化后可进行热压拉伸,故材料可大片印刷加工完毕后,再进行单片材料成型加工,无需先将大片片材切割加工成单独的单片后再对每组单片材料进行单独加工处理,由此可大大节约成本,其加工工艺的过程的对比如图1所示。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传统电镀工艺及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仿电镀油墨对手机后盖板进行加工制造的工艺流程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配方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丙烯酸树脂:5

15重量份;苯氧基树脂:0.5

1.5重量份;银粉:10

40重量份,所述银粉粒径D100≤200nm;溶剂:50

80体积份;流平剂:0.1

0.3体积份;消泡剂:1

3体积份;偶联剂:0.25

1.5体积份;润湿剂:0.1

0.5体积份;防沉降剂:0.05

0.2体积份;分散剂:1

5体积份;固化剂:1

5体积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树脂选自多重聚合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丙二醇丙醚、二乙二醇丁醚、甘油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选自有机硅流平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丙烯酸消泡剂、醋酸纤维素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电镀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选自环氧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组分低温固化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超军鲁英杰姜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