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39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被吸尘装置贯穿且与吸尘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吸尘装置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底部设置在集灰装置内部,所述集灰装置底部放置在支撑板顶部。该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当集灰装置内部所储存的灰尘达到一定重量时,驱动柱会在驱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集灰装置向右移动而将集灰装置右侧的把手推出装置主体,使用者在装置主体外部可以通过把手伸出而得知集灰装置内部的灰尘需要及时清理,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因为没有及时清理集灰装置而导致的降尘效果变差和降尘装置损坏。致的降尘效果变差和降尘装置损坏。致的降尘效果变差和降尘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0003]建筑施工过程中,工地会扬起大量的灰尘,为了防止灰尘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现有的工地会使用降尘装置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行吸收,现有的降尘装置是直接通过吸尘器将灰尘储存在集灰装置内部。但是现有的降尘装置中的集灰装置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集灰装置内部的灰尘量,所以极易出现集灰装置内部灰尘没有及时清理而漫出的现象,轻则影响降尘效果,重则损坏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被吸尘装置贯穿且与吸尘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吸尘装置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底部设置在集灰装置内部,所述集灰装置底部放置在支撑板顶部,所述支撑板底部和装置主体内壁底部分别与支撑弹簧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左侧与驱动柱右侧贴合,所述驱动柱左端与驱动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弹簧左端与装置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通过设置在其右侧底部的缺口与L形定位杆卡接,所述L形定位杆左端与装置主体内壁铰接,所述L形定位杆底部与传动绳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绳另一端与转动杆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内部,所述转动杆左端顶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顶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集灰装置外壳为滤网式镂空设计。
[0009]优选的,所述集灰装置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套接在出气口外部。
[0010]优选的,所述集灰装置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与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装置主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柱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左侧与U形定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U形定位支架两端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内部,所述U形定位支架右侧被驱动柱贯
穿且与驱动柱活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L形定位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底端与装置主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传动绳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内部,所述第一滑轮位于L形定位杆底部,所述第二滑轮位于转动杆右端底部。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当集灰装置内部所储存的灰尘达到一定重量时,驱动柱会在驱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集灰装置向右移动而将集灰装置右侧的把手推出装置主体,使用者在装置主体外部可以通过把手伸出而得知集灰装置内部的灰尘需要及时清理,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因为没有及时清理集灰装置而导致的降尘效果变差和降尘装置损坏。
[0018](2)、该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伸缩杆使得支撑板只会上下移动,防止集灰装置内部重量不均而导致支撑板倾斜,提高了该装置内部元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装置主体、2吸尘装置、21进气口、22出气口、3集灰装置、31活动套、32把手、4支撑板、41推杆、42伸缩杆、5支撑弹簧、6驱动柱、61活动板、62U形定位支架、7驱动弹簧、8L形定位杆、81复位弹簧、9传动绳、91第一滑轮、92第二滑轮、10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顶部被吸尘装置2贯穿且与吸尘装置2固定连接,吸尘装置2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出气口22底部设置在集灰装置3内部,集灰装置3底部放置在支撑板4顶部,支撑板4底部和装置主体1内壁底部分别与支撑弹簧5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板4左侧与驱动柱6右侧贴合,驱动柱6左端与驱动弹簧7固定连接,驱动弹簧7左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驱动柱6通过设置在其右侧底部的缺口与L形定位杆8卡接,L形定位杆8左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铰接,L形定位杆8底部与传动绳9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绳9另一端与转动杆10右端底部固定连接,转动杆10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1内部,转动杆10左端顶部设置有推杆41,推杆41顶端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当集灰装置3内部所储存的灰尘达到一定重量时,驱动柱6会在驱动弹簧7的作用下推动集灰装置3向右移动而将集灰装置3右侧的把手32推出装置主体1,使用者在装置主体1外部可以通过把手伸出而得知集灰装置3内部的灰尘
需要及时清理,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因为没有及时清理集灰装置3而导致的降尘效果变差和降尘装置损坏。
[002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集灰装置3外壳为滤网式镂空设计。
[0025]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集灰装置3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套31,活动套31套接在出气口22外部。
[0026]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集灰装置3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2。
[0027]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底部与伸缩杆42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42另一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伸缩杆42使得支撑板4只会上下移动,防止集灰装置3内部重量不均而导致支撑板4倾斜,提高了该装置内部元件的稳定性。
[0028]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柱6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1,活动板61左侧与U形定位支架62滑动连接,U形定位支架62两端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内部,U形定位支架62右侧被驱动柱6贯穿且与驱动柱6活动连接。
[0029]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L形定位杆8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1,复位弹簧81底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
[003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绳9与第一滑轮91和第二滑轮92表面贴合,第一滑轮91和第二滑轮92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1内部,第一滑轮91位于L形定位杆8底部,第二滑轮92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被吸尘装置(2)贯穿且与吸尘装置(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2)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1)和出气口(22),所述出气口(22)底部设置在集灰装置(3)内部,所述集灰装置(3)底部放置在支撑板(4)顶部,所述支撑板(4)底部和装置主体(1)内壁底部分别与支撑弹簧(5)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左侧与驱动柱(6)右侧贴合,所述驱动柱(6)左端与驱动弹簧(7)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弹簧(7)左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6)通过设置在其右侧底部的缺口与L形定位杆(8)卡接,所述L形定位杆(8)左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铰接,所述L形定位杆(8)底部与传动绳(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绳(9)另一端与转动杆(10)右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0)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1)内部,所述转动杆(10)左端顶部设置有推杆(41),所述推杆(41)顶端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装置(3)外壳为滤网式镂空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装置(3)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友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