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24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将底部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根据上翻梁结构底标高的位置与对应的剪力墙模板对接连接;于底部模板之上对应第一区域施工形成与第一区域相适配的钢筋结构,并使钢筋结构伸入第一区域内;将若干个开口箍于第二区域的侧部沿着底部模板长度方向间隔且竖向地置于底部模板之上,并使开口箍部分插入钢筋结构内;将若干个第一钢筋穿置于若干个开口箍内,并使若干个第一钢筋沿着开口箍的侧部间隔地固设于开口箍上;于底部模板之上且在钢筋结构和开口箍的外围设置结构模板;于结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上翻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异型梁的钢筋绑扎较为困难的问题。扎较为困难的问题。扎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上翻梁结构就是梁的底面与现浇板底面标高一致的梁,上翻梁结构的主要作用:第一,和圈梁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二,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第三,增强砌体的强度,按构造配筋,并设置拉结筋。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呈凸字型或L型的异型梁,例如,呈凸字型的上翻梁结构,上翻梁结构位于楼板面以上部分的宽度小于位于楼板面以下部分的宽度,现有的技术中上翻梁结构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钢筋以及箍设于钢筋上的箍筋,由于上翻梁结构呈凸字型,且箍筋无法弯折呈凸字型地箍设于钢筋上,钢筋绑扎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异型梁的钢筋绑扎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上翻梁结构位于楼板以上的第一区域的宽度小于位于楼板以下的第二区域的宽度,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上翻梁结构位于楼板以上的第一区域的宽度小于位于楼板以下的第二区域的宽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底部模板,将所述底部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根据所述上翻梁结构底标高的位置与对应的剪力墙模板对接连接;于所述底部模板之上对应所述第一区域施工形成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适配的钢筋结构,并使所述钢筋结构伸入所述第一区域内;提供开口箍,将若干个所述开口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侧部沿着所述底部模板长度方向间隔且竖向地置于所述底部模板之上,并使所述开口箍部分插入所述钢筋结构内;提供第一钢筋,将若干个所述第一钢筋穿置于若干个所述开口箍内,并使若干个所述第一钢筋沿着所述开口箍的侧部间隔地固设于所述开口箍上;于所述底部模板之上且在所述钢筋结构和所述开口箍的外围设置结构模板;以及于所述结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上翻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梁结构的设计造型呈凸字型状;于所述底部模板之上且在所述钢筋结构和所述开口箍的外围设置结构模板的步骤包括:提供下部侧模板,将所述下部侧模板设于所述底部模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使所述下部侧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剪力墙模板对接连接;提供第一加固件,将所述第一加固件固设于对应的所述下部侧模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开口箍的上方,并使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底面与所述楼板顶面的设计标高对齐;提供上部侧模板,将所述上部侧模板置于所述钢筋结构的外侧且沿着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固件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加固件上,并使所述上部侧模板的底面与所述楼板顶面的设计标高对齐;提供第一端板,将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上部侧模板对应的端部且封挡两个所述上部侧模板间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上翻梁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箍为若干对,将每对所述开口箍的端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海芳杜高帅赵培龙莫婷潘文强林文彪向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