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柏州专利>正文

音调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242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帮助简谱使用者转换音调的装置。在一固定座上方设一旋转座,其顶面上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区域,于旋转座上再设一由固定元件与固定座紧固的基座,基座的顶面也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另一组区域,在同一座体的一组区域中,在每个区域内各标有一音名,而在另一座体上的另一组区域中则依序标有可代表七个唱名的符号。按需要调整旋转座与基座间区域的对应关系,可使转调后乐谱中的唱名与音名的对应关系清楚显现。(*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帮助音乐简谱使用者转换音调的装置。五线谱表现力虽然强但难理解,从而易学的简谱在只能吹奏单音的管乐演奏领域被学习者广为应用。虽然简谱易学,但吹奏者需将简谱转换成不同的音高(转调号)时却遇困难。其主要原因是音名C与D之间有一C#的半音。相同情况也存在于D、E之间,F、G之间,G、A之间和A、B之间,但在F、C之间及B、C之间却无半音。即一个完整的音程包含以下12个音名C、C#(Db)、D、D#(Eb)、E、F、F#(Gb)、G、G#(Ab)、A、A#(Bb)、B。如此复杂的音程变化,当然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现尚无一种可简单地调整唱名与音名间对应关系以便利转调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乐谱转调后,乐谱中的唱名得以和音名相对照的音调转换装置。本技术的结构是在一固定座上方组装有一旋转座,旋转座顶面为一环形的成型面,此成型面上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区域,于旋转座上再组装一籍一固定元件与固定座相紧固的基座,基座的顶面也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并可和旋转座上区域对应的另一组区域,在同一座体的一组区域中,按下列顺序在每个区域内各标有一音名C、C#、D、D#、E、F、F#、G、G#、A、A#、B或者C、Db、D、Eb、E、F、Gb、G、Ab、A、Bb、B,而在另一座体上的另一组区域中则依顺序标有可代表七个唱名的符号,这些代表唱名的符号的排列方向与音名相同,并且当代表唱名DO这一符号的区域与标有音名C的区域对应时,其他唱名依次分别与不具升或降记号的音名对应。根据这样的装置结构设计,可按需要调整旋转座与基座间区域的对应关系,而使转调后乐谱中的唱名与音名的对应关系清楚显现,以实现便利于曲调转换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可简单地调整唱名与音名间对应关系以便利转调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实施例1的剖视分解图。图3为实施例1在C大调时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转换成D大调时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转换成E大调时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俯视示意图。实施例1见图1至图5。固定座1为一圆盘状体,在盘体中央向上突出一支柱2,此支柱2上设有一在圆盘中心的轴孔3,于轴孔3底端扩大形成一扩张部4。旋转座5也成圆盘状,它套设于固定座1顶面,在旋转座5中央设有一轴向的通孔6,位于通孔6的顶端再扩大形成一圆形且以支柱2为中心的凹面7,凹面7外为旋转座5的顶面,该顶面上被以支柱2为中心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区域9,在每一个区域9上分别设有一音名,这些音名按反时针方向依下述顺序排列C、C#、D、D#、E、F、F#、G、G#、A、A#、B。基座8由固定元件9与固定座1相紧固联接。基座8也为一圆盘状体,在盘体上有一直径最大且可容置于凹面7内的突出部10,该突出部10底端延伸一直径缩小且可穿设于通孔6内的定位部11,于定位部11的底端开设一可供支柱2容身的定位槽12,位于定位槽12内再设一螺纹状的定位孔13,又位于突出部10顶端为一与旋转座5的顶面等高的成形面14,成形面14也被以支柱2为中心等分区隔成可与十二个区域9对应的十二个空间,这些空间为七个内填区域15,以及穿插于其间而空白的内空区域16,其中内填区域15依反时针方向载有七个代表唱名的符号,在本实施例中,以简谱中代表DO、RE、MI、FA、SO、LA、SI等唱名的数字1-7来作表示,排列时在代表唱名DO、RE的符号1、2之间为一内空区域16,符号2和3之间,符号4和5之间,符号5和6之间,符号6和7之间均夹设一内空区域16。固定元件9穿过固定座1的轴孔3,并螺设在基座8的定位孔13内,固定元件9底端突出的一扩大端部17则沉入固定座1所预设的扩张部4内。当分别设在基座8和旋转座5上且载有符号1和音名C的区域相对应时,表示该转调装置所显示的为C大调或c小调。也就是说当,当吹奏者想使用C大调来吹奏C大调乐曲时,只需如图3所示,旋转旋转座5使载有音名C的区域与基座8上设有符号1的区域对应,即可获得C大调音名与唱名的对应关系。当吹奏者想使用C大调简谱来吹奏D大调乐曲时,只需如图4所示,旋转旋转座5使载有音名D的区域与基座8上设有符号1的区域对应,即可获得该简谱由C大调转换成D大调后,简谱中的符号(即唱名)与音名的对应关系。当吹奏者想使用C大调简谱来吹奏E大调乐曲时,只需如图5所示,旋转旋转座5使载有音名E的区域与基座8上设有符号1的区域对应,即可获得该简谱由C大调转换成E大调后,简谱中的符号(即唱名)与音名的对应关系。前述说明虽以大调为例,但本实施例也可用于小调的乐谱,其转换方式完全相同。由于大调或小调的主旋律都已将唱名载于乐谱上,使用者只要以简谱来对照本实施例的音名与唱名间的对应关系即可。实施例2见图6。在基座的区域组中,按下列顺序在每个区域内各标有一音名C、C#、D、D#、E、F、F#、G、G#、A、A#、B,而在旋转座上的区域组中则依顺序标有代表七个唱名的符号DO、RE、MI、FA、SO、LA、SI。这些代表唱名的符号的排列方向与音名相同,并且当代表唱名DO这一符号的区域与标有音名C的区域对应时,其他唱名依次分别与不具升或降记号的音名对应。以上两个实施利仅为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而本技术的范围不受所举实施例的局限。权利要求1.一种音调转换装置,其特征是在一固定座上方组装有一旋转座,旋转座顶面为一环形的成型面,此成型面上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区域,于旋转座上再组装一籍一固定元件与固定座相紧固的基座,基座的顶面也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并可和旋转座上区域对应的另一组区域,在同一座体的一组区域中,按下列顺序在每个区域内各标有一音名C、C#、D、D#、E、F、F#、G、G#、A、A#、B或者C、Db、D、Eb、E、F、Gb、G、Ab、A、Bb、B,而在另一座体上的另一组区域中则依顺序标有可代表七个唱名的符号,这些代表唱名的符号的排列方向与音名相同,并且当代表唱名DO这一符号的区域与标有音名C的区域对应时,其他唱名依次分别与不具升或降记号的音名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音调转换装置,其特征是固定座(1)为一圆盘状体,在盘体中央向上突出一支柱(2),此支柱(2)上设有一在圆盘中心的轴孔(3),于轴孔(3)底端扩大形成一扩张部(4),旋转座(5)也成圆盘状,它套设于固定座(1)顶面,在旋转座(5)中央设有一轴向的通孔(6),位于通孔(6)的顶端再扩大形成一圆形且以支柱(2)为中心的凹面(7),基座(8)由固定元件(9)与固定座(1)相紧固联接。专利摘要本技术为帮助简谱使用者转换音调的装置。在一固定座上方设一旋转座,其顶面上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区域,于旋转座上再设一由固定元件与固定座紧固的基座,基座的顶面也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另一组区域,在同一座体的一组区域中,在每个区域内各标有一音名,而在另一座体上的另一组区域中则依序标有可代表七个唱名的符号。按需要调整旋转座与基座间区域的对应关系,可使转调后乐谱中的唱名与音名的对应关系清楚显现。文档编号G09B15/00GK2309593SQ97222700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陈柏州 申请人:陈柏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调转换装置,其特征是:在一固定座上方组装有一旋转座,旋转座顶面为一环形的成型面,此成型面上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的区域,于旋转座上再组装一籍一固定元件与固定座相紧固的基座,基座的顶面也等分区隔成十二个同中心并可和旋转座上区域对应的另一组区域,在同一座体的一组区域中,按下列顺序在每个区域内各标有一音名:C、C↑[#]、D、D↑[#]、E、F、F↑[#]、G、G↑[#]、A、A↑[#]、B或者C、D↑[b]、D、E↑[b]、E、F、G↑[b]、G、A↑[b]、A、B↑[b]、B,而在另一座体上的另一组区域中则依顺序标有可代表七个唱名的符号,这些代表唱名的符号的排列方向与音名相同,并且当代表唱名DO这一符号的区域与标有音名C的区域对应时,其他唱名依次分别与不具升或降记号的音名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州
申请(专利权)人:陈柏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