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18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为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初耕种苗在第一年生长期正常生长刈割,在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中土壤改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农业由于长期保持复种、连作,过量施用化肥的种植习惯,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出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匮乏或贫富不均,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层变浅,结构变差等问题,进而导致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而红象草为直立丛生的禾本科草本多年生植物,其生长快速,根系发达,红象草密集的根系三个月即覆盖地表形成须根网络,深达三米,牢固地锁住水分和泥土,固土力极强,防止水土流失,并且红象草新陈代谢旺盛,代谢后的根是极好的有机质,利于土壤土质改良,还可用于饲喂牛、羊、猪、鹅、兔等草食畜禽和草鱼。因此,红象草的种植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用来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所述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步骤2):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一年生长期,植株成长15天后追施富硒复合肥,并在每次刈割后松根除杂草并追肥;步骤3):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无病虫害的茎节作为备选种苗,并对其余植株进行收割;步骤4):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让其在土壤中腐熟;步骤5):待土壤腐熟后,将所述备选种苗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被分隔开的四片区域选种其他作物;步骤6):所述备选种苗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步骤1)中的初耕种苗,重复步骤1)至步骤5),以达到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0005]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扦插种植所述初耕种苗前,将土壤耕深30cm以上,并保持土壤湿润。
[0006]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初耕种苗以株行距40cm
×
60cm进行扦插种植,所述备选种苗以株距为30cm进行扦插种植。
[0007]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初耕种苗和所述备选种苗在扦插种植时与地面成45
°
角斜插于土壤中,入土10cm。
[0008]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凹凸棒土。
[0009]作为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的同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及20~35kg钙镁磷肥做基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首先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在其第一年生长期,植株成长15天后追施富硒复合肥,保证植株的生长,并在每次刈割后松根除杂草并追肥,在土壤中形成红象草根系牢固地锁住水分和泥土的同时红象草叶用于饲喂牛、羊、猪、鹅、兔等草食畜禽和草鱼,然后在其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无病虫害的茎节作为备选种苗,并对其余植株进行收割,此时红象草经两个生长期根系分蘖大多数有30、50株,多的可达100多株,由于红象草陈代谢旺盛,代谢后的根是极好的有机质,利于土壤土质改良,因此再进行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将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让其在土壤中腐熟,以达到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而待土壤腐熟后,将所述备选种苗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可作为下一年度的初耕种苗,被分隔开的四片区域可以选种其他作物,经过上述红象草的循环种植方式,可以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来改良土壤结构,缓解了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所述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一年生长期,植株成长15天后追施富硒复合肥,并在每次刈割后松根除杂草并追肥;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无病虫害的茎节作为备选种苗,并对其余植株进行收割;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让其在土壤中腐熟;待土壤腐熟后,将所述备选种苗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被分隔开的四片区域选种其他作物;所述备选种苗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下一年度的初耕种苗,经过上述红象草的循环种植方式,以达到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0015]红象草的根系生长迅速,长可达3m以上,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须根网络,可以牢固地锁住水分和泥土,并且红象草经两个生长期根系分蘖大多数有30、50株,多的可达100多株,由于红象草陈代谢旺盛,代谢后的根是极好的有机质,利于土壤土质改良,缓解了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在第一年生长期红象草叶用于饲喂牛、羊、猪、鹅、兔等草食畜禽和草鱼,在经红象草的根系时土壤腐熟后,可以选种其他作物,同时红象草种植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在红象草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作为下一年度的初耕种苗时,也减少了红象包围范围内其他作物种植的病虫害发生,会给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0016]实施例2:
[0017]本实施例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除了以下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扦插种植所述初耕种苗前,将土壤耕深30cm以上,并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红象草根系有充分生长和延伸空间。
[0018]实施例3:
[0019]本实施例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除了以下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所述初耕种苗以株行距40cm
×
60cm进行扦插种植,所述备选种苗以株距为30cm进行扦插种植。
[0020]实施例4:
[0021]本实施例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除了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所述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步骤2):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一年生长期,植株成长15天后追施富硒复合肥,并在每次刈割后松根除杂草并追肥;步骤3):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无病虫害的茎节作为备选种苗,并对其余植株进行收割;步骤4):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让其在土壤中腐熟;步骤5):待土壤腐熟后,将所述备选种苗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被分隔开的四片区域选种其他作物;步骤6):所述备选种苗成长至3

4m高时,选取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步骤1)中的初耕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锦祥黄秀声蔡东孟张雄高黄种衍蔡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一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