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线路规划
,具体来说,涉及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力线路规划技术方法,未能引入三维地形要素,在地形存在起伏的区域无法计算线路杆塔及线路的高程、通视情况,也不能更直观地显示电力线路规划成果;此外,目前的电力线路规划技术方法只引入点、线、面等常规性的基础平面数据,无法引入多维立体类型数据进行拓扑计算。
[0003]本专利技术中所涉的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电力线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多维、多源、异构数据等要素的计算引入问题,同时实现规划成果的三维呈现与多层大数据的叠加展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该技术方法可以解决电力线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多维、多源、异构数据等要素的计算引入问题,同时实现规划成果的三维呈现与多层大数据的叠加展示。
[0005]本专利技术具体为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立基础数据及系统坐标系;步骤2、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处理;步骤3、建设电力线路规划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步骤4、处理并接入电力线路周边数据;步骤5、处理并接入气象数据;步骤6、处理并接入水系、路网、地名地址、危险品数据;步骤7、处理并接入图片、视频、表格等异构数据;步骤8、基于融合大数据进行智能线路规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为统一数据基础,按照国家测绘规范,采用CGCS2000为基础数据及系统坐标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射影像数据需经过润色、镶嵌流程,数字高程模型需进行剔除粗差、镶嵌处理,最终输出为TIF或IMG格式的标准影像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叠加数字正射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逐级建立瓦片金字塔,并以流规则的模式创建三维地形集,三维地形数据集中包含影像与高程数据;三维数据集经发布为符合OGC标准的地图数据服务,利用程序开发动态加载三维地形数据集搭建电力线路规划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建立电力相关数据库,将电力线路、变电站、地质数据以全属性要素方式分类整理并入库,发布为WFS网络矢量服务,并以数据接口方式在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中加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源多维异构大数据的电力线路智能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处理并接入气象数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51、利用DBSCAN聚类算法对气象数据进行聚类并获取规划气象信息:在运用DBSCAN算法进行聚类时,需要使用haversine方法计算两个气象站之间的距离,因此需将数据的球面坐标系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系,haversine方法的计算数学方法如下:因此需将数据的球面坐标系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系,haversine方法的计算数学方法如下:式中:R为地球半径,取平均值6371km,表示两点的纬度,Δλ表示两点经度的差值;步骤52、构建气象数据集合{S}进行聚类,聚类算法如下:
a.确定搜索半径e和最小数目minPts;b.检测集合S中尚未检查过的气象站G
p
,如果G
p
未被处理,归为某个簇或者标记为噪声,则搜索与气象站G
p
相似度s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黄峰,马骏,徐华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