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93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体和耳带,口罩体至少设有三层结构,口罩体外层为防水无纺布,内层为过滤材料层;过滤材料层由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无纺布复合而成;口罩体外层的防水无纺布与过滤材料层的四周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过滤材料层由上层无纺布、中间层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下层无纺布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PTFE纳米滤材与亲肤型无纺布复合形成过滤材料层,耳带采用扁平结构,佩戴舒适;全塑型鼻梁条不会刺破口罩体,使用安全。PTFE微孔薄膜不易变形,口罩可以水洗或酒精消毒,PTFE薄膜的微孔不易堵塞,从而实现口罩的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
,尤其是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口罩通常结构复杂,加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使用时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需要与支撑材料粘合在一起,但是粘合剂又会堵塞薄膜的微孔,增加口罩的透气阻力。
[0003]中国专利CN204091059U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覆合膜防霾口罩,其外表层采用竹炭布,中间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覆合膜,内里层采用纳米银纤维面料,采用记忆海绵材料的拱桥形鼻垫,外表层和内里层剪裁封合为立体,中间层为不剪裁,通过折叠成立体,具有高透气性、低通气阻力,可以滤除空气中直径大于0.45μm或1.0μm的细菌和细颗粒物,起到除菌防霾作用,除尘有效率可达99%以上,并具有防毒、防霉、除臭作用。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较为复杂,口罩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容易变形,薄膜的微孔易堵塞,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不易变形,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体和耳带,所述口罩体至少设有三层结构,口罩体外层为防水无纺布,内层为亲肤型无纺布,中间为过滤材料层;所述过滤材料层由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无纺布复合而成;口罩体外层的防水无纺布与内层的亲肤型无纺布及中间过滤材料层的四周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材料层设为三层结构,过滤材料层由上层无纺布、中间层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下层无纺布复合而成。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材料层的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的边框相互粘合,PTFE纳米微孔薄膜设在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材料层的无纺布是亲肤型无纺布。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口罩体上方设有内置全塑型鼻梁条,鼻梁条宽度为3.0

3.5毫米,鼻梁条厚度为0.8

1.0毫米。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耳带设为扁平结构,耳带的宽度为 3.5

4.0毫米。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TFE纳米微孔薄膜的孔径为100

200 纳米。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TFE纳米微孔薄膜的孔隙率为 80%

90%。微孔薄膜的表面具有蜘蛛网式的微孔结构,在三维结构上具备网状连通、孔镶套、孔
道弯曲等非常复杂的变化。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口罩体设有五层结构,其外层为防水无纺布、中间层为过滤材料层、内层为亲肤型无纺布;所述过滤材料层由PTFE 纳米微孔薄膜与上下两层无纺布复合而成,口罩体的四周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口罩体上设有三道折叠形成的褶皱。
[0016]本技术通过上、下两层无纺布保护中间PTFE纳米薄膜层不被机械损伤,可适用于全自动化的平面口罩生产线大批量生产。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PTFE纳米滤材,即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制造时先将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与上下两层亲肤型无纺布复合形成口罩的过滤材料层,然后再将过滤材料层与外层防水无纺布焊接形成口罩体。过滤材料层的上下两层无纺布与PTFE微孔薄膜以及口罩的外层防水无纺布只通过边框粘合或焊接,从而避免了传统的粘合剂堵塞薄膜的微孔。
[0018]本技术的耳带采用扁平结构,佩戴舒适;全塑型鼻梁条不会刺破口罩体,使用安全。口罩可以水洗或沸水、酒精、84消毒液消毒,PTFE薄膜的微孔不易变形和堵塞,口罩可以重复循环使用20次以上。
[0019]本技术PTFE纳米微孔膜表面具有蜘蛛网式的微孔结构,在三维结构上具备网状连通、孔镶套、孔道弯曲等非常复杂的变化,因此具备优异的表面过滤功能,佩戴口罩时呼吸更加轻松和自由,长时间佩带无潮湿感。采用PTFE纳米微孔薄膜制得的平面防护口罩,具有生产效率高、阻隔细菌及微粒子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轻薄透气的特点,是未来口罩发展的新方向。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口罩体,2、外层防水无纺布,3、内层亲肤型无纺布,4、PTFE 纳米微孔薄膜,5、过滤层无纺布,6、鼻梁条,7、耳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体 1和耳带7,所述口罩体1外层为防水无纺布,内层为亲肤型无纺布3,中间为过滤材料层;过滤材料层由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无纺布复合而成;口罩体1外层的防水无纺布2与内层的亲肤型无纺布3及中间过滤材料层的四周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0026]所述过滤材料层设为三层结构,过滤材料层由上层无纺布、中间层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下层无纺布复合而成。所述过滤材料层的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的边框相互粘合,PTFE纳米微孔薄膜设在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
[0027]所述过滤材料层的无纺布是亲肤型无纺布。口罩体1上方设有内置全塑型鼻梁条6,鼻梁条6宽度为3.0

3.5毫米,鼻梁条6厚度为0.8

1.0毫米;鼻梁条6的材质为环保型聚乙
烯和环保型聚丙烯按照9:1的配比挤出成型。耳带7 设为扁平结构,耳带7的宽度为3.5

4.0毫米。所述PTFE纳米微孔薄膜4的孔径为100

200纳米;PTFE纳米微孔薄膜4的孔隙率为80%

90%。口罩体1上设有多道折叠形成的褶皱。
[0028]实施例二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体1和耳带7,口罩体1设有五层结构,其外层为防水无纺布2、中间层为过滤材料层、内层为亲肤型无纺布3;所述过滤材料层由PTFE纳米微孔薄膜4与上下两层无纺布5复合而成,口罩体1的四周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材料层由上层无纺布5、中间层PTFE纳米微孔薄膜 4与下层无纺布复合而成;过滤层无纺布5是亲肤型无纺布;口罩体1上设有多道折叠形成的褶皱。
[0031]所述口罩体1上方设有内置全塑型鼻梁条6,鼻梁条6宽度为3.0

3.5毫米,鼻梁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体和耳带,其特征是:所述口罩体至少设有三层结构,口罩体外层为防水无纺布,内层为亲肤型无纺布,中间为过滤材料层;所述过滤材料层由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无纺布复合而成;口罩体外层的防水无纺布与内层的亲肤型无纺布及中间过滤材料层的四周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材料层设为三层结构,过滤材料层由上层无纺布、中间层PTFE纳米微孔薄膜与下层无纺布复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材料层的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的边框相互粘合,PTFE纳米微孔薄膜设在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材料层的无纺布是亲肤型无纺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PTFE纳米滤材的平面防护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口罩体上方设有内置全塑型鼻梁条,鼻梁条宽度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晖赵文杰侯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氟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