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686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所述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包括被π接架空线路和新建架空线路,被π接架空线路包括转角塔、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一跳线,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新建架空线路包括终端塔、第三导线组、第二跳线和第三跳线,第三导线组包括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终端塔和转角塔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一导线和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第二导线和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
π
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具体涉及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平原地带,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在电力建设时多采用同塔双回或者同塔多回架设的输电线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线路走廊,增加电网输送能量,节省工程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网架结构也日趋复杂及完善。在已有的输电线路(如图1所示)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如图2所示),是目前比较广泛的电网网架完善形式。例如,完善前,第一变电站200和第二变电站300之间通过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被π接架空线路)电连接;完善后,在第一变电站200和第二变电站300之间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的第三变电站400。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的方法存在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时存在的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为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上述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时存在的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为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包括:
[0007]被π接架空线路,所述被π接架空线路包括转角塔、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一跳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或者预设竖直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转角塔上,所述第三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跳线电连接;和
[0008]新建架空线路,所述新建架空线路包括终端塔、第三导线组、第二跳线和第三跳线,所述第三导线组包括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所述终端塔和所述转角塔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五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终端塔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所述第三跳线电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塔在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转角塔之间具有预设水平距离。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交。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为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垂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水平距离为米13

17米。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五导线、所述第六导线、所述第二跳线和所述第三跳线中的每一者包括m根分裂导线,其中m为大于等于的整数。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角塔为双回路转角塔,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终端塔的结构和所述转角塔的结构相同。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跳线通过第一引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跳线通过第二引流板电连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1、在转角塔的旁侧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新建一座终端塔,并在所述终端塔上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
[0019]步骤2、在停电状态下,拆除连接在转角塔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原跳线,以便断开所述转角塔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转角塔的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0020]步骤3、在停电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同时将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其中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没有先后顺序。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方法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2中,拆除所述第一导线上与原跳线电连接的第一引流板的第一引流板螺栓以及所述第二导线上与原跳线连接的第二引流板的第二引流板螺栓,以便拆除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原跳线;
[0023]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跳线通过所述第一引流板电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跳线通过所述第二引流板电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相关技术中被π接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网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单侧π接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网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单侧π接架空输电线路的π节点处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4中转角塔和终端塔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4中第二跳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图5中第一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第一铁塔10;第二铁塔20;第一基分歧塔30;第二基分歧塔40;第三基分歧塔50;原导线60;新导线70;第一变电站200;第二变电站300;第三变电站400;输电线路500;
[0034]连接结构100;
[0035]被π接架空线路101;
[0036]转角塔1;第一导线组23;第一导线2;原跳线201;第一耐张绝缘子串202;第一引流板203;第二导线3;第二耐张绝缘子串302;第二引流板303;
[0037]第二导线组45;第三导线4;第一跳线401;第四导线5;终端塔6;
[0038]新建架空线路102;
[0039]第三导线组78;第五导线7;第二跳线701;第三耐张绝缘子串702;第三引流板703;第六导线8;第三跳线801;第四耐张绝缘子串802;第四引流板803。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1]如图4至图8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包括被π接架空线路101和新建架空线路10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被π接架空线路,所述被π接架空线路包括转角塔、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一跳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或者沿预设竖直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转角塔上,所述第三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跳线电连接;和新建架空线路,所述新建架空线路包括终端塔、第三导线组、第二跳线和第三跳线,所述第三导线组包括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所述终端塔和所述转角塔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五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终端塔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所述第三跳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塔在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转角塔之间具有预设水平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为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水平距离为米13

17米。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五导线、所述第六导线、所述第二跳线和所述第三跳线中的每一者包括m根分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陶宁陈楠孙鹏王佳鹏高平平于洋赵翔谢龙至罗栋梁赵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汇能宁波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