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玉龙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651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导流坝一和导流坝二,所述溢洪道的内侧侧壁顶部设置有护板,所述导流坝一和所述导流坝二相对一侧沿水流方向均开设有若干导流槽,所述溢洪道与所述导流坝一之间构成流道一,所述导流坝二与所述溢洪道之间构成流道二,所述导流坝一与所述导流坝二之间构成流道三;当水流流过溢洪道时,可以使水流通过导流坝与溢洪道之间的流道时,保持水流流速一致,进而较少了水流对通道口的冲击,减弱了水流的侵蚀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溢洪道的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指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各类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拆除等项目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出水渠。目前现有的溢洪道出口处的截面呈喇叭状结构,当水流进过时,溢洪道逐渐变窄,会是水流的流水增加,使水流对溢洪道出口的侧壁的冲击力增加,增大了水流的侵蚀作用,会加速溢洪道出口的损坏速度,现有的水渠溢洪道导流装置只是起到导流,放置快速流过的水流在通道口内时不会产生涡流,无法起到稳定流速,亦无法避免溢洪道侧壁受水流侵蚀。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具有减弱水流的侵蚀作用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导流坝一和导流坝二,所述溢洪道的内侧侧壁顶部设置有护板,所述导流坝一和所述导流坝二相对一侧沿水流方向均开设有若干导流槽,所述溢洪道与所述导流坝一之间构成流道一,所述导流坝二与所述溢洪道之间构成流道二,所述导流坝一与所述导流坝二之间构成流道三。
[0006]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优选的,所述导流坝一与所述导流坝二结构相同,所述导流坝一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导流坝一包括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一侧设置有等宽段一。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优选的,所述弧形段的宽度由所述导流坝一的一端向所述等宽段一递增。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优选的,所述护板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护板的顶端与水平面相切。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优选的,所述流道一与所述流道二的结构相同且两者的宽度一致,所述流道一弧形段的宽度与平直段的宽度一致。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优选的,所述流道三包括渐变段,所述渐变段的一侧设置有等宽段二。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溢洪道内对称设置有两导流坝和导流坝二,从而将溢洪道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构成不同的流道,从而当水流流过溢洪道时,可以使水流通过导流坝与溢洪道之间的流道时,保持水流流速一致,进而较少了水流
对通道口的冲击,减弱了水流的侵蚀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溢洪道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15]图中:1、溢洪道;2、导流坝一;3、导流坝二;4、护板;5、导流槽;6、流道一; 7、流道二;8、流道三;9、弧形段;10、等宽段一;11、渐变段;12、等宽段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1]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包括溢洪道1,所述溢洪道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导流坝一2和导流坝二3,所述溢洪道1的内侧侧壁顶部设置有护板4,所述导流坝一2 和所述导流坝二3相对一侧沿水流方向均开设有若干导流槽5,所述溢洪道1与所述导流坝一2之间构成流道一6,所述导流坝二3与所述溢洪道1之间构成流道二7,所述导流坝一2与所述导流坝二3之间构成流道三8。
[002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溢洪道1内对称设置有两导流坝一2和导流坝二3,从而将溢洪道1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构成不同的流道,从而当水流流过溢洪道1时,可以使水流通过导流坝与溢洪道1之间的流道时,保持水流流速一致,进而较少了水流对通道口的冲击,减弱了水流的侵蚀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溢洪道的作用。
[0023]如图1所示;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坝一2与所述导流坝二3结构相同,所述导流坝一 2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导流坝一2包括弧形段9,所述弧形段9的一侧设置有等宽段一10,所述弧形段9的宽度由所述导流坝一2的一端向所述等宽段一10递增。
[0026]本实施例中:导流坝一2的顶端为锥形,可以减少水流对坝体的冲击,流线型的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弧形段9与等宽段一10相配合,两者之间圆弧过渡使水流经过时更加顺畅。
[0027]如图2所示;
[0028]图2为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护板4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护板4的顶端与水平面相切。
[003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溢洪道1的顶端增设弧形护板4,当水流快速经过溢洪道1时,护板4可以有效防止溅起的水花溅落在通道口墙体的顶端,可以有效防止墙体顶端积水。
[0031]如图1所示;
[003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道一6与所述流道二7的结构相同且两者的宽度一致,所述流道一6弧形段的宽度与平直段的宽度一致,所述流道三8包括渐变段11,所述渐变段11的一侧设置有等宽段二12。
[0034]本实施方案中:当水流经过导流坝一2和导流坝二3分流后,将水流分为三股,分别从流道一6和流道二7及流道三8中流出,届时由于流道一6和流道二7的宽度处处相同,但水流经过时,流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使水流速度趋于均匀,依此减少对溢洪道1侧壁的冲击、侵蚀。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水流通过溢洪道1流向下级支流时,水流经过导流坝一2和导流坝二3的分流,将水流分为三股,分别从流道一6和流道二7及流道三 8中流出,届时由于流道一6和流道二7的宽度处处相同,但水流经过时,流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使水流速度趋于均匀,依此减少对溢洪道1侧壁的冲击、侵蚀,而水流流经流道三8使,首先经过渐变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包括溢洪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洪道(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导流坝一(2)和导流坝二(3),所述溢洪道(1)的内侧侧壁顶部设置有护板(4),所述导流坝一(2)和所述导流坝二(3)相对一侧沿水流方向均开设有若干导流槽(5),所述溢洪道(1)与所述导流坝一(2)之间构成流道一(6),所述导流坝二(3)与所述溢洪道(1)之间构成流道二(7),所述导流坝一(2)与所述导流坝二(3)之间构成流道三(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渠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坝一(2)与所述导流坝二(3)结构相同,所述导流坝一(2)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导流坝一(2)包括弧形段(9),所述弧形段(9)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齐玉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