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及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44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9
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及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目前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后后肢拖曳行走及损伤后脊柱流线型结构破坏问题难以解决。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包括围带,所述围带扣合在大鼠上,围带的宽度与大鼠的胸部、腰部和腹部的宽度之和相配合,围带为记忆金属带,围带上加工有开口,开口朝向大鼠的T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及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及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差,脊髓损伤之后会存在较多后遗症及功能障碍。目前对于脊髓损伤之后的辅助器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活辅具、矫形器、轮椅、压力衣、助行器具等。脊髓损伤可造成重要的残疾,后期的继发性损伤及并发症会增加康复的难度。脊髓损伤之后上肢矫形器主要是预防关节挛缩、畸形发生,保持上肢关节正常的运动范围,促进或代偿上肢功能重建。下肢矫形器主要是固定稳定与引导下肢关节活动,预防矫正下肢畸形,防止站立步行中的肌挛缩。现在在脊髓损伤中常用的脊柱静态矫形器有肩关节托位的肩外展矫形器,肩部悬吊带,C1

C3脊髓损伤将前臂置于功能位,休息位的和抗痉挛位的前臂矫形器和肘部矫形器。C4平面脊髓损伤可使用活动式支持性前臂矫形器(或称平衡的前臂矫形器),活动式支持性矫形器是一种动态矫形器,是通过外部装置,将患者肩部有目的地主动运动来实现代偿肘部、腕部和手部的功能性活动,同时支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带(1),所述围带(1)扣合在大鼠(6)上,围带(1)的宽度与大鼠(6)的胸部、腰部和腹部的宽度之和相配合,围带(1)为记忆金属带,围带(1)上加工有开口(2),所述开口(2)朝向大鼠(6)的T5

T11节段背部脊柱处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其特征在于:围带(1)包括内芯片(1

1)和数个记忆金属条(1

2),内芯片(1

1)为柔性片体,内芯片(1

1)缠绕在大鼠(6)的胸部、腰部和腹部之间,内芯片(1

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数个记忆金属条(1

2)沿内芯片(1

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内芯片(1

1)上,内芯片(1

1)上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条形孔(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其特征在于:围带(1)还包括外柔性套(1

3),内芯片(1

1)插设在外柔性套(1

3)内,外柔性套(1

3)上分别加工有上通孔(4)和下通孔(5),上通孔(4)与条形孔(3)的上端相连通,下通孔(5)与条形孔(3)的下端相连通,上通孔(4)、条形孔(3)和下通孔(5)从上至下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开口(2)。4.利用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的矫形支具实现的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为首先形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然后将维持脊柱生理曲度支具围合在大鼠C7

L1椎骨处,确保开口(2)朝向大鼠(6)的T5

T11节段背部脊柱处的过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髓损伤大鼠用脊柱矫正法为:麻醉和固定操作过程:首先利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大鼠,然后将麻醉后大鼠处于俯卧状态在鼠板上,再将大鼠的位置固定在鼠板上;损伤区的确定过程:观察并确定大鼠的T10节段脊髓的位置后,将大鼠的T10节段脊髓所在区域定为损伤区;切割操作过程:将损伤区的皮肤消毒后,以损伤区中T7至T9节段骨性标志为切割中心点,将尖刀片延棘突做纵行切口,纵行切口的长度为3.8~4.3cm,首先切开皮肤和浅筋膜并皮下游离,然后将尖刀片紧贴棘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潇历佳琦陶嘉隆闫晨苗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