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30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气管切开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整人工鼻朝向更方便的气管切开导管组件。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包括翼板,翼板上设有插管接口和第一接口,插管接口和第一接口通过翼板连通,还包括接管,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接口连通并与第一接口旋转配合,接管上设有轴线与接管的轴线垂直的人工鼻接口,接管的另一端为第二接口;还包括驱动电机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翼板内,驱动电机固定在翼板上,驱动电机和电路板电连接,接管的外壁上环绕接管的轴线设有齿圈,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切开导管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气管切开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气管切开导管由气管插管、翼板、呼吸机接口组成,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口通过翼板连通,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通孔,系带的两端绑在翼板的两端的通孔中;
[0003]呼吸机接口一般用来连接吸痰管和人工鼻,人工鼻即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人工鼻的顶部中有化学吸附剂,被通气者呼气时,将进入其中的相当于体温、饱和湿度的气体凝结,释放出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气体进入其中得到湿化和温化,再进入肺内,主要用于人工气道患者;
[0004]患者处于仰卧位时,人工鼻的顶部位于位于患者的上方,处于远地侧,当患者的体位从仰卧变为侧卧后,人工鼻位于患者的侧方或者侧下方,处于近地侧,若不及时调整人工鼻顶部的朝向,患者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将人工鼻的中的化学吸附剂浸湿,进而使得人工鼻报废,需要更换新的人工鼻,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其次,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当患者的体位发生变化后,需要及时调整人工鼻顶部的朝向向上,需要人工时刻监测患者的体位,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整人工鼻朝向更方便的气管切开导管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包括翼板,翼板上设有插管接口和第一接口,插管接口和第一接口通过翼板连通,还包括接管,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接口连通并与第一接口旋转配合,接管上设有轴线与接管的轴线垂直的人工鼻接口,接管的另一端为第二接口;
[0007]还包括驱动电机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翼板内,驱动电机固定在翼板上,驱动电机和电路板电连接,接管的外壁上环绕接管的轴线设有齿圈,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
[000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固定在翼板上,重力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是,在沿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气垫,系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气垫固定连接,系带、气垫和翼板之间为颈部固定位,插管接口位于颈部固定位中,气垫上连通有单向注气管。
[0010]进一步的是,还还包括气泵,气泵固定在翼板上,气泵与电路板电连接,气泵的出气口与气垫通过注气管连通。
[0011]进一步的是,还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上位于颈部固定位的一侧,压力传感器和气泵通过电路板电连接。
[0012]进一步的是,在沿翼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气垫,气垫与翼板等长,气垫上连通有单向注气管。
[0013]进一步的是,在气垫上位于颈部固定位的一侧设有防滑凸起。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包括翼板,翼板上设有插管接口和第一接口,插管接口和第一接口通过翼板连通,还包括接管,接管的一端与第一接口连通并与第一接口旋转配合,接管上设有轴线与接管的轴线垂直的人工鼻接口,接管的另一端为第二接口,接管上的人工鼻接口用来连接人工鼻,第二接口用来连接吸痰管或其他设备接口;
[0015]还包括驱动电机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翼板内,驱动电机固定在翼板上,驱动电机和电路板电连接,接管的外壁上环绕接管的轴线设有齿圈,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
[0016]当患者的体位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电路板来控制驱动电机旋转,从而控制人工鼻接口的朝向,进而控制连接到人工鼻接口上的人工鼻的顶部的朝向,还可通过在电路板上电连接遥控模块或传感器等零部件,实现远程控制或自动化控制人工鼻的顶部朝向向上,无需护理人员花费时间监测患者体位和人工鼻朝向,调整人工鼻朝向更方便,节省人力,本组件也使得人工鼻不易被水浸湿,使得人工鼻的使用寿命变长,为患者节省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轴测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左视图;
[0019]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翼板1、第一接口101、插管接口102、气垫2、单向注气管201、气泵3、注气管301、系带4、压力传感器5、接管6、齿圈601、人工鼻接口602、第二接口603、驱动电机7、驱动齿轮701、重力传感器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包括翼板1,翼板1上设有插管接口102和第一接口101,插管接口102和第一接口101通过翼板1连通,还包括接管6,接管6的一端与第一接口101连通并与第一接口101旋转配合,接管6上设有轴线与接管6的轴线垂直的人工鼻接口602,接管6的另一端为第二接口603,人工鼻接口602用来连接人工鼻上的接口,第二接口603用来连接吸痰管或其他设备;
[0022]还包括驱动电机7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翼板1内,驱动电机7固定在翼板1上,驱动电机7和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用以控制驱动电机7的旋转,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方式实现,例如蓝牙控制、红外通信控制、开关控制、传感器控制等,接管6的外壁上环绕接管6的轴线设有齿圈601,驱动电机7的驱动齿轮701与齿圈601啮合传动,还可通过驱动电机7带动皮带来向接管5传动,或者通过直线电机带动齿条直线运动,齿条与齿圈601啮合,或者其他能使得接管6绕着第一接口101的轴线旋转即可。
[0023]使用本组件时,将翼板1固定在患者颈部,将插管接口102与气管插管连接,将人工鼻接口602与人工鼻连接,第二接口603与吸痰管或其他器械连接。
[0024]为了进一步节省人力,实现自动控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重力传感器8,重力传感器8固
定在翼板1上,重力传感器8与电路板电连接,当患者的体位发生变化时,重力传感器8检测到翼板的姿态变化,通过电路板将控制信号发给驱动电机7,控制驱动电机7旋转,进而使得人工鼻接口602的朝向旋转,最终使得人工鼻的顶部朝向向上,也可在电路板上设置旋转范围,使得人工鼻接口602的旋转范围控制在一定的角度内。
[0025]在使用本组件时,将气管插管插入病员体内后,病员处于仰卧体位时,通过系带4系在病员颈部而将翼板1固定在病员的颈部,根据指示或经验,操作人员在病员颈部和系带4之间插入手指来判断系带的张紧程度,使得翼板1紧贴病员的颈部,在第二接口603上连接呼吸机或其他设备的组件;
[0026]由于系带1一般为纺织带或松紧带,操作人员的手指的粗细也不一,通过手指判断系带的张紧程度时,不同的操作人员对同一个病员调整的张紧程度也不一致,再者当病员体位发生变化时,例如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或者从侧卧位变为仰卧位时,由于人体的肌肉组织在运动时会发生变形,使得病员的颈部变形,从而使得在病员体位发生变化后系带与病员颈部之间具有较大空隙,系带4在病员颈部不能张紧,使得翼板1不能紧贴病员颈部,从而使得插入病员体内的气管插管发生移动,刺激病员的气管,使得病员产生呛咳等行为,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每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后,操作人员需要重新绑扎系带4来调整系带4的张紧程度,耗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包括翼板(1),其特征在于:翼板(1)上设有插管接口(102)和第一接口(101),插管接口(102)和第一接口(101)通过翼板(1)连通,还包括接管(6),接管(6)的一端与第一接口(101)连通并与第一接口(101)旋转配合,接管(6)上设有轴线与接管(6)的轴线垂直的人工鼻接口(602),接管(6)的另一端为第二接口(603);还包括驱动电机(7)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翼板(1)内,驱动电机(7)固定在翼板(1)上,驱动电机(7)和电路板电连接,接管(6)的外壁上环绕接管(6)的轴线设有齿圈(601),驱动电机(7)的驱动齿轮(701)与齿圈(601)啮合传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力传感器(8),重力传感器(8)固定在翼板(1)上,重力传感器(8)与电路板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切开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翼板(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固定有一个气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