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27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通过于尖劈框架的基部空腔的上部填充第一吸声材料,于基部空腔的下部填充第二吸声材料,并于该尖部空腔的两侧填充第一吸声材料,于该尖部空腔的中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并设置位于尖部空腔中部的第二吸声材料的截面呈三角形,且该第一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二吸声材料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从而形成一种梯度式的尖劈吸声结构,用于消声室内吸声尖劈吸声材料的排布,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稳定性,其声学效果满足尖劈的声学性能要求,同时可降低重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声学
,尤其涉及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消声室是一种专业的声学实验室,消声室内需要设置吸声材料以达到消声室下限频率的要求。六个面均布设吸声材料称为全消声室,有一个面为反射面其余五个面为吸声材料称为半消声室。消声室下限频率定义为在消声室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能满足偏离自由场的允差要求的最低频率。消声室的下限频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吸声尖劈的截止频率,尤其对于纯音信号的测试,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不应小于0.99。吸声尖劈的截止频率是在某一频率以上,吸声尖劈的吸声系数均≥0.99时的最低频率。通常,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理论从截止频率推断所需尖劈的长度。在确定尖劈长度之后,影响到尖劈吸声系数因素还有吸声材料的纤维直径、密度、尖劈的角度、尖劈的尖劈与基部的长度比例、尖劈材料后部空气层的厚度等。在尖劈的形状确定后,影响到尖劈吸声系数的因素主要为吸声材料的规格,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吸声材料的密度。
[0003]当采用低密度的吸声材料时,低频部分或者对应尖劈截止频率上方的某些频段,其吸声系数难以达到0.99的要求。而采用较高密度的吸声材料时,虽基本上都能满足0.99的吸声系数要求,但是会带来尖劈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相应的结构及承重要求也会增加,总体会带来较高的成本提升,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希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可以满足尖劈的声学要求,同时具有更好的结构及成本优势。
[0005]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包括:尖劈框架;
[0006]所述尖劈框架内设置有基部空腔和位于所述基部空腔之上并与所述基部空腔相连通的尖部空腔;
[0007]所述基部空腔的上部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所述基部空腔的下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所述尖部空腔的两侧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所述尖部空腔的中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且位于尖部空腔中部的第二吸声材料的截面呈三角形;
[0008]其中,所述第一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二吸声材料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
[0009]优选的,所述尖劈框架为单尖尖劈框架或双尖尖劈框架。
[0010]优选的,位于所述尖部空腔的两侧的第一吸声材料的厚度为20~200mm。
[0011]优选的,位于所述基部空腔的第一吸声材料的厚度为20~200mm。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声材料的材质为玻璃棉、聚酯纤维棉或三聚氰胺棉,且所述第一吸声材料的密度为20kg/m3~100kg/m3。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吸声材料的材质为玻璃棉、聚酯纤维棉或三聚氰胺棉,且所述第二吸声材料的密度为20kg/m3~100kg/m3。
[0014]优选的,所述尖劈框架为金属孔板或表面设置有丝网的金属框架。
[0015]优选的,所述金属孔板内表面设置有护面材料,且所述护面材料为无纺布、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0016]优选的,所述金属框架由圆钢和条状孔板焊接而成。
[0017]优选的,所述丝网为玻纤纱网、聚酯纱网或金属丝网。
[0018]上述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通过于尖劈框架的基部空腔的上部填充第一吸声材料,于基部空腔的下部填充第二吸声材料,并于该尖部空腔的两侧填充第一吸声材料,于该尖部空腔的中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并设置位于尖部空腔中部的第二吸声材料的截面呈三角形,且该第一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二吸声材料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从而形成一种梯度式的尖劈吸声结构,用于消声室内吸声尖劈吸声材料的排布,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稳定性,其声学效果满足尖劈的声学性能要求,同时可降低重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的主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吸声尖劈的长度范围一般为200mm~2000mm,尖劈长度在200mm~800mm时一般制作为双尖结构,尖劈长度大于800mm时,通常设置为单尖结构,本申请中分别以双尖结构和单尖结构为例来对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进行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该尖劈为双尖尖劈,具体的,该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包括:尖劈框架10;该尖劈框架10内设置有基部空腔和位于基部空腔之上并与基部空腔相连通的2个尖部空腔;该基部空腔的上部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20,基部空腔的下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30,该尖部空腔的两侧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20,尖部空腔的中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30,且位于尖部空腔中部的第二吸声材料30的截面呈三角形;其中,第一吸声材料20和第二吸声材料30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即该第一吸声材料20和第二吸声材料30的材质和密度至少其中一个不同,具体的,两者的材质不同,密度相同;或两者的材质相同,密度不同;或者两者的材质和密度均不相同,从而使得整体吸声材料成为一个梯度式结构。
[0029]本申请的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应用逐渐过渡原理,把吸声材料做成锥形或尖劈状吸声体,统称为吸声尖劈。当声波从尖端入射时,由于吸声层的逐渐过渡性质,材料的声阻抗与空气中的声阻抗能较好的匹配,使声波传入吸声体,并被高效的吸收,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吸声尖劈采用单一吸声材料,存在着某些频率吸声系数不满足要求或整体较重等缺陷。
[00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述尖劈框架10为吸声材料的支撑结构,其结构通常为金属孔板或表面设置有丝网的金属框架(即金属框架加丝网的结构)。当尖劈框架10为金属孔板时,采用孔板材料进行钣金焊接及喷漆后,制成成品;且于该金属孔板内表面放置纤维防泄漏材料如无纺布、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护面材料。当尖劈框架10为金属框架加丝网的结构时,金属框架可用圆钢、条状孔板焊接而成,该丝网材质可为玻纤纱网、聚酯纱网或金属丝网等。
[003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吸声材料20的材质有玻璃棉、聚酯纤维棉、三聚氰胺棉等,密度范围为20kg/m3~100kg/m3。
[003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吸声材料30的材质有玻璃棉、聚酯纤维棉、三聚氰胺棉等,密度范围为20kg/m3~10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劈框架;所述尖劈框架内设置有基部空腔和位于所述基部空腔之上并与所述基部空腔相连通的尖部空腔;所述基部空腔的上部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所述基部空腔的下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所述尖部空腔的两侧填充有第一吸声材料,所述尖部空腔的中部填充有第二吸声材料,且位于尖部空腔中部的第二吸声材料的截面呈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吸声材料和所述第二吸声材料的材质和/或密度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劈框架为单尖尖劈框架或双尖尖劈框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尖部空腔的两侧的第一吸声材料的厚度为20~2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劈吸声材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部空腔的第一吸声材料的厚度为20~2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劈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吉任百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泛德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