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05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8
本申请涉及板坯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钢包内的钢水注入中间包中,使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板坯铸造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对于钢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板坯铸造中一般选择连铸,连铸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其也是炼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板坯的连铸生产工艺流程为钢包、中间包、结晶器、二次冷却、拉坯矫直、切割,得到板坯,即,钢水经过连铸得到板坯,且由于结晶器浇铸断面、拉速的限制,使得板坯的年产量一般在100

150万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唐山建龙结晶器浇铸断面为180
×
450mm2,拉速为1.5m/min,年产量为135万吨,如果直接提高拉速,虽然能够增加板坯的年产量,但是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鼓肚或漏钢的情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板坯质量,因此,急需研究一种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提高板坯连铸生产的年产量和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包内的钢水注入中间包中,使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为15

30℃;S2、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注入四流连铸机的结晶器中进行冷却,结晶器的浇铸断面为180
×
670

180
×
870mm2,结晶器的两个宽面平行,结晶器的两个窄面的倒锥度为1.00

1.20%/m,结晶器的有效长度为0.8

1.0m,钢水沿结晶器内壁冷却结晶形成以钢水为液芯的初成品,结晶器中含有用于保护钢水的保护渣,保护渣覆盖在结晶器钢水的钢液面上;S3、将初成品从结晶器的出口拉出,并使初成品进入四流连铸机的扇形导向段,对初成品进行二次冷却和拉坯矫直,扇形导向段采用密排辊,且相邻辊之间的辊缝≤0.5mm,扇形导向段的弧形半径为10

15m,初成品液芯的钢水继续冷却结晶且形成实心的中间品,中间品经过切割,得到板坯;且,连铸生产工艺过程中,拉速为1.00

1.40m/min,并使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的坯壳厚度为17.64

20.87mm,且初成品在二次冷却的作用下,使其液相穴深度为12.96

18.14m。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结晶器的浇铸断面提高到180
×
670

180
×
870mm2,增加板坯的截面积,另一方面将拉速提高到1.00

1.40m/min,增加板坯的产率,并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板坯的年产量在160万吨以上,甚至达到244万吨。申请人发现,由于结晶器的浇铸断面、拉速的增加,并提高了结晶器的热流量,初成品与结晶器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增大,并使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出现鼓肚和漏钢的情况。基于此发现,本申
请中,使结晶器的两个窄面的倒锥度为1.00

1.20%/m、结晶器的有效长度为0.8

1.0m,不仅适应钢水在结晶器内凝固产生的热收缩,而且还减小气隙,降低坯壳热回升现象,提高结晶器和初成品坯壳之间间隙的均匀性,并提高结晶器的冷却效率,有效的降低板坯产生裂纹和变形的情况,提高板坯的质量,增加板坯合格率,同时,还增加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的坯壳厚度,坯壳厚度为17.64

20.87mm,保证了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坯壳的厚度,降低出现鼓肚和漏钢的情况,提高板坯连铸生产中的稳定性。
[0006]同时,申请人还发现,在初成品于扇形导向段内运动过程中,初成品液芯的钢水继续冷却结晶且形成实心的中间品,由于浇铸断面的增加,增加了初成品内液芯的量,即增加了初成品液相穴深度,同时,也增加了液芯对坯壳的静压力,并于相邻辊的辊缝之间容易发生鼓胀且呈凸面现象,并进一步造成板坯鼓肚变形,影响板坯质量。基于此发现,本申请中采用二次冷却以及密排辊,且相邻辊之间的辊缝≤0.5mm,并使初成品液相穴深度为12.96

18.14m,降低相邻辊的辊缝对板坯质量的影响,提高板坯连铸生产的稳定性,提高板坯的合格率。
[0007]可选的,所述钢水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C:0.06

0.12%、Si:0.05

0.15%、Mn:0.35

0.45%、Al:0.005

0.015%、P≤0.05%、S≤0.05%、Cr≤0.30%、Ni≤0.30%、Cu≤0.30%,余量为Fe。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钢水的成分组成进行限定,便于板坯的连铸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0009]可选的,步骤S1中,钢包中钢水的温度为1565

1575℃,中间包中钢水的温度为1539

1554℃。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钢包中钢水的温度进行优化,降低钢包中钢水温度过低而影响钢水流动性,也降低钢包中钢水温度过高而增加铸造成本。也对中间包中的钢水温度进行限定,并使中间包中钢水的过热度为15

30℃,降低中间包中钢水温度过低而影响钢水流动性,并降低出现断浇的情况,降低中间包中钢水温度过高而增加铸造成本,也降低出现初成品坯壳厚度过薄并发生鼓肚或漏钢的情况,提高板坯连铸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1]可选的,步骤S2中,采用冷却水对结晶器中的钢水进行冷却,冷却水温度为15

25℃、压力为0.8

1.0MPa、用量为285

295m3/h。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结晶器的冷却水温度、压力、用量进行优化,并使拉速为1.00

1.40m/min时,钢水经过结晶器冷却后的坯壳厚度为17.64

20.87mm,满足结晶器中钢水形成初成品能量的需求,提高板坯连铸生产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步骤S3中,扇形导向段分为三个段,分别为前段、中断、后端,且在前段对初成品进行二次冷却,前段采用雾化水对初成品进行二次冷却,雾化水通过压缩空气和冷却水混合,且经过气

水雾化喷嘴得到,冷却水和压缩空气的气水比为0.6,冷却水温度为15

25℃、压力为0.8

1.0MPa,压缩空气的温度为室温、压力为0.4

0.6MPa,调节阀流量为21

35m3/h。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冷却水的温度、压力进行优化,也对压缩空气的温度、压力进行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包内的钢水注入中间包中,使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为15

30℃;S2、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注入四流连铸机的结晶器中进行冷却,结晶器的浇铸断面为180
×
670

180
×
870mm2,结晶器的两个宽面平行,结晶器的两个窄面的倒锥度为1.00

1.20%/m,结晶器的有效长度为0.8

1.0m,钢水沿结晶器内壁冷却结晶形成以钢水为液芯的初成品,结晶器中含有用于保护钢水的保护渣,保护渣覆盖在结晶器钢水的钢液面上;S3、将初成品从结晶器的出口拉出,并使初成品进入四流连铸机的扇形导向段,对初成品进行二次冷却和拉坯矫直,扇形导向段采用密排辊,且相邻辊之间的辊缝≤0.5mm,扇形导向段的弧形半径为10

15m,初成品液芯的钢水继续冷却结晶且形成实心的中间品,中间品经过切割,得到板坯;且,连铸生产工艺过程中,拉速为1.00

1.40m/min,并使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的坯壳厚度为17.64

20.87mm,且初成品在二次冷却的作用下,使其液相穴深度为12.96

18.14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水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C:0.06

0.12%、Si:0.05

0.15%、Mn:0.35

0.45%、Al:0.005

0.015%、P≤0.05%、S≤0.05%、Cr≤0.30%、Ni≤0.30%、Cu≤0.30%,余量为Fe。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钢包中钢水的温度为1565

1575℃,中间包中钢水的温度为1539

155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冷却水对结晶器中的钢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键许志军陈丰刘晓军胡守才李俊峰靳春江赵长春包石磊花凌冬温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