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01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7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在不增大后腔体积的前提下,提升低频响度。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内核和吸音颗粒;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第一壳体部分的厚度大于第二壳体部分的厚度;第一壳体部分围成第一腔体,第一壳体部分具有沿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二壳体部分围成第二腔体;内核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前腔;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形成部分后腔,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连通形成后腔;后腔内设有通气长槽,通气长槽的宽度小于吸音颗粒的直径,吸音颗粒灌装于所述后腔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备。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以及具有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扬声器模组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能够支持音频外放的功能,因此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对扬声器模组的音频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较高的低频响度,会带来更好的音频体验。而影响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的关键因素是后腔的体积大小,后腔的体积越大,低频响度会越高。但是,在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和微型化的趋势下,后腔的体积受到了限制,这将导致扬声器模组的音频体验难以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能够在不增大后腔体积的前提下,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内核和吸音颗粒。
[0007]其中,壳体包括并排布置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第一壳体部分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二壳体部分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第一壳体部分围成第一腔体,第一壳体部分具有沿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第二壳体部分围成第二腔体。
[0008]另外,内核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层叠,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前腔。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层叠,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形成部分后腔。该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连通形成后腔。
[0009]后腔内设有通气长槽,通气长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通气长槽的第一端位于部分后腔内,通气长槽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腔体内,通气长槽的宽度小于吸音颗粒的直径,吸音颗粒灌装于后腔内。吸音颗粒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胺类、沸石颗粒、玻璃纤维、活性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0]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模组中,由于设置了通气长槽,通气长槽的宽度小于吸音颗粒的直径,且通气长槽的第一端位于部分后腔内,通气长槽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腔体内,因此通气长槽形成连通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不会掉入吸音颗粒,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吸音颗粒堵塞第二腔体,而导致第二腔体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由此,能够在不增大后腔体积的前提下,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00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气长槽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腔体远离部分后腔的一端内。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吸音颗粒堵塞第二腔体的各个区域,使得整个第二腔体
均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00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气长槽的第一端位于部分后腔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内。这样,可以避免吸音颗粒堵塞部分后腔的各个区域,使得整个部分后腔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00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筋条,该多个筋条并排布置,通气长槽形成于相邻两个筋条之间。此结构简单,不会对通气长槽所处的后腔壁板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00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腔的内壁上设有一个筋条,该筋条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第一筋条段以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筋条段之间的第二筋条段,通气长槽形成于相邻两个第一筋条段之间。这样,筋条近似呈蛇形结构,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筋条与该筋条所处的后腔壁板一体成型。这样,扬声器模组包括的零部件较少,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00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气长槽为开设于后腔的内壁上的凹槽。此结构简单,且不会占用后腔的内部空间。
[00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腔的至少部分壁板为波纹板,通气长槽形成于该波纹板的相邻两个向后腔内拱起的波峰之间。此结构既不会占用后腔的内部空间,又能够保证后腔壁板的结构强度。
[00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气长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长槽并排设置,且多个通气长槽的第一端均位于部分后腔内,多个通气长槽的第二端均位于第二腔体内。这样,可以形成多条气流通道,以有效防止吸音颗粒堵塞第二腔体而导致第二腔体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00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模组还包括隔网。该隔网位于部分后腔内,且隔网覆盖于内核的位于部分后腔的部分外,吸音颗粒灌装于隔网的远离内核的一侧。隔网用于阻止吸音颗粒进入内核内,从而避免隔网对内核内驱动装置以及振膜的运动产生干涉。
[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部分具有沿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第三壁板的外表面和第一壁板的外表面朝向扬声器模组的第一侧,第四壁板的外表面和第二壁板的外表面朝向扬声器模组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为扬声器模组的相对两侧。第二壁板的外表面与第四壁板的外表面平齐。这样,使得扬声器模组能够通过第二壁板的外表面、第四壁板的外表面与背盖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同时,由于第一壳体部分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二壳体部分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其中,第一壳体部分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等于第一壁板的外表面与第二壁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壳体部分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等于第三壁板的外表面与第四壁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在第三壁板的外表面所朝向的一侧形成第一避让空间。在将该扬声器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内时,该第一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指纹识别模组。
[00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部分还包括第一侧框,第一侧框设置于第一壁板与第二壁板之间,且第一侧框围绕第一壁板以及第二壁板的边缘一周设置。第二壳体部分还包括第二侧框,第二侧框设置于第三壁板与第四壁板之间,且第二侧框
围绕第三壁板以及第四壁板的边缘设置。第一壁板、第三壁板、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一体成型为前壳。第二壁板和第四壁板一体成型为后壳。这样,壳体由前壳和后壳对合装配形成,能够同时兼顾装配效率和装配难度。
[002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壳和后壳均包括金属中板以及设置于金属中板的边缘的塑胶边框。金属中板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铝合金和镁铝合金等等。金属的硬度较大,有利于减小前壳和后壳的中部区域的厚度,增大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金属中板与塑胶边框可以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模内注塑(in

mold decoration,IMD)等工艺固定在一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中板与塑胶边框通过IMD工艺固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胶材或其他用于实现连接的耗材。此外,前壳的塑胶边框可以通过超声焊接工艺与后壳的塑胶边框直接压合在一起,以避免使用胶材或其他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81)、内核(82)和吸音颗粒(87);所述壳体(81)包括并排布置且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811)和第二壳体部分(812);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在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在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具有沿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围成第二腔体(C3);所述内核(8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之间层叠,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之间形成前腔(C1);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层叠,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形成部分后腔(C2);所述部分后腔(C2)与所述第二腔体(C3)连通形成后腔;所述后腔内设有通气长槽(83),通气长槽(8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83a)和第二端(83b),所述通气长槽(83)的第一端(83a)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内,所述通气长槽(83)的第二端(83b)位于所述第二腔体(C3)内,所述通气长槽(83)的宽度小于所述吸音颗粒(87)的直径,所述吸音颗粒(87)灌装于所述后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长槽(83)的第二端(83b)位于所述第二腔体(C3)远离所述部分后腔(C2)的一端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长槽(83)的第一端(83a)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远离所述第二腔体(C3)的一端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筋条(84),所述多个筋条(84)并排布置,所述通气长槽(83)形成于相邻两个筋条(8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的内壁上设有一个筋条(84),所述筋条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第一筋条段(841)以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段(841)之间的第二筋条段(842),所述通气长槽(83)形成于相邻两个第一筋条段(84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84)与所述筋条(84)所处的后腔壁板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长槽(83)为开设于所述后腔的内壁上的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的至少部分壁板为波纹板,所述通气长槽(83)形成于所述波纹板的相邻两个向所述后腔内拱起的波峰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长槽(8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气长槽(83)并排设置,且多个所述通气长槽(83)的第一端(83a)均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内,多个所述通气长槽(83)的第二端(83b)均位于所述第二腔体(C3)内。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网(85);所述隔网(85)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内,且所述隔网(85)覆盖于所述内核(82)的位于
所述部分后腔(C2)的部分外,所述吸音颗粒(87)灌装于所述隔网(85)的远离所述内核(82)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具有沿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所述第三壁板(812a)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朝向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第一侧,所述第四壁板(812b)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朝向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海刘宇褚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