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负极膨胀、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99559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负极膨胀、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通过在负极片制备过程中采用逐级提高压实密度并在每次提高压实密度后静置再继续提高压实密度的方式进行碾压,有利于为负极颗粒在锂化反应过程中的可逆膨胀提供更多的缓冲空间,从而减少不可逆膨胀的发生;通过在电池化成过程中采用逐级提高压力的方式进行首次充电,有利于隔膜与正负极片之间形成平整且紧密的界面,并减小锂化反应过程中负极体积的膨胀。化反应过程中负极体积的膨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负极膨胀、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低负极膨胀、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方式之一。但无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还是新能源汽车,或者大规模储能等应用场景,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长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始终有着更高的期待。因此,由传统石墨负极体系向新型硅基负极体系的探索与发展也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主流趋势之一。然而,硅基负极虽然有着远超石墨的克容量发挥,但与此同时区别于石墨与锂离子嵌入式反应的硅锂合金反应也产生了约30倍于石墨的体积膨胀效应。巨大的体积膨胀不仅容易导致硅基负极本身的容量衰减和降低循环性能,同时对于实际应用过程中电芯尺寸乃至模组pack的机械设计也会带来极大的困难。基于以上原因,目前硅基负极的产业化应用尤其是动力电池上通常是以较小的占比(<30%)与石墨进行掺混从而使用,即便如此,硅基负极的膨胀问题依然需要有效的控制。
[0003]硅基负极在整个电池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负极膨胀、长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负极片制备的碾压过程中,逐级提高压实密度,并在每次提高压实密度后静置再继续提高压实密度;在电池化成过程中采用逐级提高压力的方式进行首次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的具体过程如下:将负极片碾压至压实密度为1.1~1.3g/cc,静置30~40min,再碾压至压实密度为1.4~1.5g/cc,静置12~15h,最后碾压至压实密度为1.6~1.8g/cc,静置23~25h。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过程中,压力为8~10kN,辊间隙为250~350μm,走带速度为10~15m/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逐级提高压力的方式进行首次充电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压力依次增大,且分别充电至25~35%SOC、65~75%SOC和90~100%SOC。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彬林王慧敏陆佳婷许梦清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