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558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包括前端主机,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之间设有前面板,中心隔板用于将后腔壳体分割为进风路和出风路,进风路内设有进风风机模块,出风路设有排风风机模块,后腔壳体的底部设有外部排风口和外部进风口,前面板上设有内部排风口、内部进风口和风阀控制模块,内部排风口上设有内部排风口阀,内部进风口上设有内部进风口阀,进风风机模块与内部进风口阀连通,排风风机模块与内部排风口阀连通,前腔壳体的两侧设有室内进排风口,前腔壳体的内侧设有热交换室,热交换室连接内部排风口阀、内部进风口阀,热交换室内设有热交换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智能、易用、节能的目的,确保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良。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通风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行的新风系统多为管道安装系统,按照通风方式分为单向流、双向流、带热交换的双向流系统等;安装时需要在室内铺设管道,在顶部铺设时需要房间具有足够高度,即使是使用地送风扁管铺设,也会降低房间高度,同时必须在装修施工前完成。而且采用扁管送风由于管道截面积小,送风效果是达不到空气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的热交换主机出风静压较小,送风距离有限,而采用地送风多的欧洲市场是使用高静压的专门风机。传统新风的全热交换在北方地区工作时,虽然可以回收热量和湿度,但热交换器前端进气风路和热交换器冷凝和结冰也是常见问题。
[0003]2014年后市场也出现部分无管道新风系统,采用单管道进风、排风控制,但是目前的无管道新风系统基本需要在外墙开180mm圆孔,大部分新建楼盘考虑美观问题都有施工难度,还会破坏建筑外立面和保温层。单向流无管道系统由于不具备热交换功能,会损失房间冷热量,不能做到绿色节能,在北方地区使用会降低舒适度。往复式单风路无管道系统也存在过滤方式的问题,系统工作是按照进风排风间歇工作,由于进风、排风都通过同一个滤芯,空气流动是经过滤芯的内外两面,会造成在排风时将空气携带的微小颗粒:如织物纤维及人的皮屑等累积在滤芯内部,在进风时自然会将微尘再度吹入室内。双向流无管道系统墙壁安装,进排风入口太近会产生风短路,降低效率,也不符合国家标准。另外无管道系统受单机风量原因,多为单房间换气,无法管理整个生活区域空气质量。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包括前端主机,所述前端主机包括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所述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之间设有前面板,所述后腔壳体的中部设有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用于将后腔壳体分割为进风路和出风路,所述进风路内设有进风风机模块,所述出风路设有排风风机模块,所述后腔壳体的底部设有外部排风口和外部进风口,所述外部排风口与排风风机模块连通,所述外部进风口与进风风机模块连通,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内部排风口、内部进风口和风阀控制模块,所述内部排风口上设有内部排风口阀,所述内部进风口上设有内部进风口阀,所述进风风机模块与内部进风口阀连通,所述排风风机模块与内部排风口阀连通,所述前腔壳体的两侧设有室内进排风口,所述前腔壳体的内侧设有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室连接内部排风口阀、内部进风口阀,所述热交换室内设有热交换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机模块和内部进风口阀、排风风机模块和内部排风口阀均受智能程序控制分时工作。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部进风口与进风风机模块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后腔壳体与前腔壳体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部排风口阀、内部进风口阀位于热交换室进风流向的前段。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央控制主机,所述前端主机内设有智能控制及无线主板、电机控制板和传感器接口,所述智能控制及无线主板上设有无线连接模块,所述前端主机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与中央控制主机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及无线主板通过风阀控制模块连接内部排风口阀和内部进风口阀,所述电机控制板还连接进风风机模块和排风风机模块。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包括与预备安装位置的玻璃尺寸大小一致的亚克力板材,所述亚克力板材设有开孔,主机固定条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亚克力板材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固定条的上端向前面板一侧倾斜。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主机为控制面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端主机支持区域智能组网,多个前端主机通过联网实现联动控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前端主机还用于状态及空气质量参数的上传,由中央控制主机集中管理、控制及进行数据收集分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双风机双风路,双风机设计提高了运转效率,进排风风机模块分时运转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同时双风机模块实现更好的出入风压,提升了通风效果;电子风阀的设计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性能;双风路工作彻底解决了滤芯内部污染和电机长期运转动平衡变差的问题;前端主机固定条采用倾斜设计,不但解决了雨水倒流,而且解决行业中普遍的了冷凝问题;底部进排风口的设计,解决了大风量高风速时雨水吸入的问题,也减少了大质量杂质吸入的可能;前端主机配置无线连接模块,可以由中央控制主机对通风过程进行管理,既实现了整个安装环境通风的气流管理,又实现了不同通风模式及组合时间控制,达到了智能、易用、节能的目的,确保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本专利技术还采用标准化的通用安装构件,可以对不同的房间外窗轻易的实现窗式安装,大大节约了安装时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风机双风路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多前端智能联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后腔壳体;2.前腔壳体;3.进风风机模块;4.排风风机模块;5.室内进排风口;6.外部排风口;7.外部进风口;8.内部排风口;9.过滤装置;10.内部进风口;11.热交换体;12.风阀控制模块;13.热交换室;14.前面板;15.中心隔板;16主机固定条;17.智能控制及无线主板;18.电机控制板;19.固定螺钉;20.亚克力板材;21.前端主机;22.中央控制主机;23.传感器接口;24.内部排风口阀;25.内部进风口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4]参阅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包括前端主机21,前端主机21包括后腔壳体1和前腔壳体2,后腔壳体1和前腔壳体2之间设有前面板14,后腔壳体1的中部设有中心隔板15,中心隔板15用于将后腔壳体1分割为进风路和出风路,进风路内设有进风风机模块3,出风路设有排风风机模块4,后腔壳体1的底部设有外部排风口6和外部进风口7(与室外产生空气交换),外部排风口6与排风风机模块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包括前端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主机包括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所述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之间设有前面板,所述后腔壳体的中部设有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用于将后腔壳体分割为进风路和出风路,所述进风路内设有进风风机模块,所述出风路设有排风风机模块,所述后腔壳体的底部设有外部排风口和外部进风口,所述外部排风口与排风风机模块连通,所述外部进风口与进风风机模块连通,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内部排风口、内部进风口和风阀控制模块,所述内部排风口上设有内部排风口阀,所述内部进风口上设有内部进风口阀,所述进风风机模块与内部进风口阀连通,所述排风风机模块与内部排风口阀连通,所述前腔壳体的两侧设有室内进排风口,所述前腔壳体的内侧设有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室连接内部排风口阀、内部进风口阀,所述热交换室内设有热交换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机模块和内部进风口阀、排风风机模块和内部排风口阀均受智能程序控制分时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风口与进风风机模块之间设有过滤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壳体和前腔壳体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后腔壳体与前腔壳体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刚正信息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