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28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7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包括壳体、电流互感器和压紧机构。壳体具有放置线缆的空腔。电流互感器设置于壳体,电流互感器上电性连接有取电件,取电件的远离电流互感器的取电端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压紧机构包括绝缘部和调节部,绝缘部位于空腔内,绝缘部用于抵靠空腔内的线缆的裸露区,使裸露区与取电端接触并被固定。调节部设置于绝缘部,且用于调节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本申请提供的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能调节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确保不同线径的线缆的裸露区均可以固定在绝缘部和取电端之间,使裸露区与取电端处于接触状态,从而满足电流互感器对不同线径的线缆的取电需求。的取电需求。的取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互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电网维护检修过程中,一般要对区域电网断电后再开始进行维护检修。但在断电情况下,一些企业、用户等会自行发电,这时,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对维护检修的线缆进行防倒供电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一般做法是对绝缘线缆去皮裸露线芯,在进行线路检修维护时,再将放电装置连接于裸露线芯段上。另一方面,检修人员也会提前在线缆上安装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采集线缆电信号,将采集到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再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能够准确定位故障地点,提高检修效率。
[0003]电流互感器一般采用刺针穿破线缆外皮来取电,当电流互感器安装在户外时,刺针容易氧化腐蚀生锈从而影响取电效果;并且如果在刺针强度不够而线缆外皮较硬的情况下,刺针容易弯曲,此时也会存在取不到电或取电不稳定的情况,影响实测结果。
[0004]一般而言,防倒供电保护装置和电流互感器是分次进行安装的。
[0005]申请号为202010776014.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倒供电型电流互感器,其将防倒供电保护装置与电流互感器结合,通过设置于中间线盒内壁的支撑座抵压裸露线芯,使其接触导电金属块,导电金属块与电流互感器连通,从而在实现电流互感器取电的同时进行防倒供电。
[0006]但当裸露线芯的线径存在差异时,支撑座无法确保裸露线芯与导电金属块贴合状态,裸露线芯与导电金属块贴合过紧,存在将裸露线芯压断的风险;裸露线芯与导电金属块存在间隙,又可能使两者接触不良。两种情况最终均会导致取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其能调节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确保不同线径的线缆的裸露区均可以固定在绝缘部和取电端之间,使该裸露区与取电端处于接触状态,使电流互感器对不同线径的线缆均可以顺利取电。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手段: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包括壳体、电流互感器和压紧机构。壳体具有放置线缆的空腔。电流互感器设置于壳体,电流互感器上电性连接有取电件,取电件的远离电流互感器的取电端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压紧机构包括绝缘部和调节部,绝缘部位于空腔内,绝缘部用于抵靠空腔内的线缆的裸露区,使裸露区与取电端接触并被固定。调节部设置于绝缘部,且用于调节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去除一段线缆的外部绝缘层露出内部导线形成线缆的裸露区,将包含裸露区的线缆放置于壳体的空腔和电流互感器中,调节部调节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使绝缘部和取电端之间固定有裸露区,通过取电端,使取电件与裸露区连通,取电件与电流互感器电性连接,则可以实现线缆裸露区与电流互感器的连通,电流互感器得以取电的同时进行
防倒供电。
[0009]由于调节部可以调节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满足不同线径的线缆的裸露区被固定在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使裸露区与取电端处于接触状态,电流互感器对不同线径的线缆均可以顺利取电。
[0010]进一步的,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调节部包括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固定绝缘部,另一端穿设于通孔,调节杆与通孔的孔壁螺纹连接。
[0011]在将线缆放置于空腔之前,首先旋转调节杆,使固定于调节杆的绝缘部朝向远离取电端的方向移动,以增大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对于线径较小的线缆裸露区,将线缆放置在空腔内以后,反转调节杆较多,使绝缘部朝向取电端方向移动,以减小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使裸露区固定在绝缘部和取电端之间、裸露区与取电端接触(此时,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然后停止调节杆的旋转,使绝缘部的位置被固定。对于线径较大的线缆裸露区,将线缆放置在空腔内以后,反转调节杆较少,使绝缘部朝向取电端方向移动,以减小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使裸露区固定在绝缘部和取电端之间、裸露区与取电端接触(此时,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然后停止调节杆的旋转,使绝缘部的位置被固定。从而满足电流互感器对不同线径线缆的取电。
[0012]进一步的,调节部还包括位于壳体外的手柄,手柄固定于调节杆远离绝缘部的一端。在对绝缘部和取电端的距离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位于壳体外的手柄,即可带动调节杆转动,并在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使距离调节操作简单省力。
[0013]进一步的,调节部还包括套设于调节杆的限位件。限位件位于手柄与壳体外壁之间,用于限制调节杆与壳体发生相对运动。绝缘部和取电端的距离调节完成后,通过套设于调节杆上的限位件与壳体外壁产生挤压并将此状态进行固定,限制调节杆与壳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进一步保证绝缘部与取电端距离的固定。
[0014]进一步的,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调节部包括调节杆和紧固件,调节杆的一端与绝缘部固定,另一端穿设于通孔并沿通孔的轴线方向在通孔内移动。紧固件固定于壳体外壁并设置于调节杆,用于限制调节杆在通孔内移动。
[0015]在将线缆放置于空腔之前,首先移动穿设于通孔的调节杆,使固定于调节杆的绝缘部朝向远离取电端的方向运动,以增大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对于线径较小的线缆裸露区,将线缆放置于空腔之后,反向移动调节杆的距离较长,使绝缘部朝向取电端方向运动,以减小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使裸露区位于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裸露区与取电端接触(此时,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然后停止移动调节杆,再使用设于壳体外的紧固件限制调节杆在通孔内的继续移动,使绝缘部的位置被固定。对于线径较大的线缆裸露区,将线缆放置于空腔以后,反向移动调节杆的距离较短,使绝缘部朝向取电端方向移动,以减小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使裸露区位于绝缘部和取电端之间、裸露区与取电端接触(此时,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三距离),然后停止移动调节杆,再使用设于壳体外的紧固件限制调节杆在通孔内的继续移动,使绝缘部的位置被固定。从而满足电流互感器对不同线径线缆的取电。
[0016]进一步的,紧固件包括开口环和固定件,开口环的两端分别凸设有两个连接片,开口环固定于壳体且套设于调节杆,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片,并用于使开口环
与调节杆固定。
[0017]在停止移动调节杆后,调节设置于两连接片的固定件,使开口环两端逐渐靠近,进而使开口环与套设其中的调节杆之间产生挤压,且开口环固定于壳体,开口环挤压调节杆后使调节杆不能够再在通孔内移动,调节杆的位置得以固定,进而实现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距离的固定与保持。在需要改变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距离的情况下,调节固定件使开口环两端逐渐远离,即可恢复调节杆在通孔的轴线方向的移动,实现绝缘部与取电端之间距离的改变。
[0018]进一步的,一个连接片上设置有穿透孔,固定件包括连接杆和调节环,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连接片,另一端穿设于穿透孔,连接杆上螺接调节环,以调节两个连接片之间的距离。
[0019]转动调节环,调节环在连接杆上沿连接杆轴线方向移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放置线缆的空腔;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流互感器上电性连接有取电件,所述取电件的远离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取电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绝缘部和调节部,所述绝缘部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绝缘部用于抵靠所述空腔内的线缆的裸露区,使所述裸露区与所述取电端接触并被固定;所述调节部设置于所述绝缘部,且用于调节所述绝缘部与所述取电端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绝缘部,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通孔的孔壁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手柄,所述手柄固定于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绝缘部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调节杆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外壁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壳体发生相对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供电互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杆和紧固件,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绝缘部固定,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并沿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所述通孔内移动;所述紧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龙文德何峰熊铎宁刘旭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