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23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频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件和副连接件,副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座桩,主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头,单元插头贯穿主连接件,单元插头的一端设置有内导体柱,内导体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力柱,压力柱设置在内导体柱上开设的圆柱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主连接件和副连接件之间的牢固对接效果,预先控制顶头,进而控制若干压力柱缩回到内导体柱中,即可将内导体柱顺利插入到插孔中,随后若干压力柱自动凸出来,顶在顶头的内壁上,实现单元插头和单元插座桩之间的稳定对接效果。的稳定对接效果。的稳定对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高频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高频极速连接器可传输16芯信号,结构为插头、插座为两排,每排8芯,通过推入式螺钉锁紧结构,实现高频信号的传输,插头适配柔性电缆,插座为焊印制板结构。实现多通道信号同时传输的小型化、轻型连接器; 适用于空间位置紧凑,有重量和环境要求的多信号传输场合。
[0003]普通的连接器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牢固性有待提高,在意外冲击力的影响下,存在自身分解的隐患,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高频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频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件和副连接件,副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座桩,所述主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头,单元插头贯穿主连接件,单元插头的一端设置有内导体柱,所述内导体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力柱,所述压力柱设置在内导体柱上开设的圆柱槽中,且压力柱中设置有弹簧片和支撑块,所述内导体柱的一端设置有顶头,顶头的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圆锥体,顶头的圆柱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端部开设的粗柱槽中,且内导体柱的粗柱槽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内导体柱中开设有主管腔和支管腔,所述主管腔的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外部,主管腔的另一端和内导体柱上的粗柱槽底面连接,主管腔的一侧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管腔,支管腔的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的圆柱槽中,主管腔和支管腔中均设置有控制阀。/>[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密封筒、密封柱和L型片,所述密封筒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柱,密封柱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L型片,L型片的一端固定在密封筒上,L型片的另一端凸出到密封柱的外壁上开设的滑槽中,密封柱为圆柱状且柱体一端为尖端,密封柱的尖端延伸到密封筒的内腔中。
[0007]优选的,所述弹簧片为波浪板状,弹簧片的一端接触有支撑块,弹簧片和支撑块设置在压力柱的一侧壁上开设的滑槽中,所述支撑块固定在内导体柱上的圆柱槽内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弹簧一端抵在内导体柱的粗柱槽底面上,弹簧的另一端和顶头的圆柱接触,内导体柱的粗柱槽内腔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出滑块,且凸出滑块部分延伸到顶头的圆柱侧壁上开设的滑槽中。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技术实现了主连接件和副连接件之间的牢固对接效果,预先控制顶头,进而控制若干压力柱缩回到内导体柱中,即可将内导体柱顺利插入到插孔中,随后若干压
力柱自动凸出来,顶在顶头的内壁上,实现单元插头和单元插座桩之间的稳定对接效果;
[0011]2.本技术产品结构紧凑、形状轻巧、体积小、重量轻、对插方便、防误插合、接触可靠、长度上可视客户要求而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压力柱位置分布图;
[0014]图3为单元插座桩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主连接件1、单元插头2、内导体柱3、压力柱4、弹簧片5、支撑块6、顶头7、弹簧8、主管腔9、支管腔10、控制阀11、密封筒12、密封柱13、L型片14、副连接件15、单元插座桩16、插孔17、绝缘子一18、绝缘子二19、卡爪20、外壳条片21、线夹22、电缆23、电缆芯线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频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件1和副连接件15,副连接件15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座桩16,主连接件1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头2,单元插头2贯穿主连接件1,单元插头2的一端设置有内导体柱3,内导体柱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力柱4,压力柱4设置在内导体柱3上开设的圆柱槽中,且压力柱4中设置有弹簧片5和支撑块6,内导体柱3的一端设置有顶头7,顶头7的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圆锥体,顶头7的圆柱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3端部开设的粗柱槽中,且内导体柱3的粗柱槽底部设置有弹簧8,内导体柱3中开设有主管腔9和支管腔10,主管腔9的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3外部,主管腔9的另一端和内导体柱3上的粗柱槽底面连接,主管腔9的一侧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管腔10,支管腔10的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3的圆柱槽中,主管腔9和支管腔10中均设置有控制阀11,参考图1理解现有技术中单元插头2和主连接件1的位置关系,以及副连接件15在单元插座桩16上的分布位置,主连接件1和副连接件15对接时,内导体柱3直接插入到单元插座桩16上的插孔17中。
[0018]控制阀11包括密封筒12、密封柱13和L型片14,密封筒12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柱13,密封柱13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L型片14,L型片14的一端固定在密封筒12上,L型片14的另一端凸出到密封柱13的外壁上开设的滑槽中,密封柱13为圆柱状且柱体一端为尖端,密封柱13的尖端延伸到密封筒12的内腔中。
[0019]弹簧片5为波浪板状,弹簧片5的一端接触有支撑块6,弹簧片5和支撑块6设置在压力柱4的一侧壁上开设的滑槽中,支撑块6固定在内导体柱3上的圆柱槽内壁上。
[0020]弹簧8一端抵在内导体柱3的粗柱槽底面上,弹簧8的另一端和顶头7的圆柱接触,内导体柱3的粗柱槽内腔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出滑块,且凸出滑块部分延伸到顶头7的圆柱侧壁上开设的滑槽中。
[0021]工作原理:内导体柱3插入到插孔17中前,工人手动使用工具反复按压顶头7,顶头
7上的圆柱在内导体柱3中发生活塞运动,具体为顶头7插入到内导体柱3中过程,将主管腔9中的气体出到内导体柱3外部,而弹簧8反弹使顶头7远离内导体柱3过程,在主管腔9中产生吸力效果,吸附压力柱4,迫使压力柱4逐渐缩回到内导体柱3中,因为控制阀11起到单向导流的效果,具体为流体通过控制阀11,只能是流体带动密封柱13移动,密封柱13远离密封筒12,彼此间产生流体通道,进而流体可以通过控制阀11,这样若干压力柱4缩回到内导体柱3中后,可以控制内导体柱3顺利插入到插孔17中,随后弹簧片5反弹使压力柱4逐渐伸出到内导体柱3外部,这里压力柱4和内导体柱3上的圆柱槽内壁之间存有空隙,外界气体可以渗透到内导体柱3的圆柱槽中,若干压力柱4顶在插孔17的内腔壁上,实现内导体柱3牢固固定在插孔17中的效果。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件(1)和副连接件(15),副连接件(15)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座桩(16),所述主连接件(1)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单元插头(2),单元插头(2)贯穿主连接件(1),单元插头(2)的一端设置有内导体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柱(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压力柱(4),所述压力柱(4)设置在内导体柱(3)上开设的圆柱槽中,且压力柱(4)中设置有弹簧片(5)和支撑块(6),所述内导体柱(3)的一端设置有顶头(7),顶头(7)的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圆锥体,顶头(7)的圆柱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3)端部开设的粗柱槽中,且内导体柱(3)的粗柱槽底部设置有弹簧(8),所述内导体柱(3)中开设有主管腔(9)和支管腔(10),所述主管腔(9)的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3)外部,主管腔(9)的另一端和内导体柱(3)上的粗柱槽底面连接,主管腔(9)的一侧连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管腔(10),支管腔(10)的一端延伸到内导体柱(3)的圆柱槽中,主管腔(9)和支管腔(10)中均设置有控制阀(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友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