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文军专利>正文

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10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洗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盒,所述清洗盒内部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清洗装置,且清洗盒内部两侧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引导条,两个所述引导条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升降条,且两个引导条下端的内侧固定焊接有放置室,所述清洗盒背面上端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风扇,两个所述风扇的背面螺纹连接有隔尘网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喷水头、升降条与风扇等达到清洗效果好的目的,操作人员预先调配好杀菌的药水注入到清洗盒中,随后通过升降条与放置盒实现整个内镜高度的改变,内镜结构先经过药水的浸泡与超声波的震动冲洗,随后在由喷水头冲洗内镜,完成冲洗后再将其移动到风扇区域。区域。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洗装置
,具体是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镜室,是一种器具,主要由医院使用,用于观察患者的某些人眼直接看不到的可能病变部位,其中内镜部分则是该器具的核心区域,内镜是通过物理成像的原理,将一根配有灯光的管子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检查或治疗疾病,内镜能可靠地解决常见肿瘤(如胃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肠息肉等)的诊断,尤其对早期癌的及时检出,并能在术前作出病理确诊,因而其优于其他诊断手段(包括MRI、CT、B超、ECT)。
[0003]该装置往往需要移动到患者的体内,这也就意味着该装置对其自身卫生要求比较高,以往采用的是药水浸泡的手段,该手段虽然能够对病菌进行有效的杀死,但整体操作过于简单,后续依旧需要进行多次操作才能够比较干净的完成细菌的处理,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处理的情况也没有办法保证,另外该手段拿取操作很麻烦,同时为了避免人手直接与水体接触,往往需要利用夹持工具夹持,也会对内镜的表面造成刮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具有清洗效果好与保护效果好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盒,所述清洗盒内部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清洗装置,且清洗盒内部两侧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引导条,两个所述引导条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升降条,且两个引导条下端的内侧固定焊接有放置室,所述清洗盒背面上端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风扇,两个所述风扇的背面螺纹连接有隔尘网盖,所述清洗盒背面的中部活动卡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中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五个送水管,五个所述送水管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喷水头,所述转动板背面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控制柄,五个所述送水管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集水盒,所述集水盒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洗盒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外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清洗盒正面的上端开设有散热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室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焊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外壳两侧的中部均固定焊接有升降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中部为矩形格结构,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口,且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凸块,所述橡胶凸块为圆台结构,所述底板与上盖结构完全一致,所述螺栓从上往下螺纹贯穿上盖且螺纹连接在外壳的内部,所述透水口与橡胶凸块位置互相错开。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尘网盖与散热口的位置相对应,所
述散热口的结构为前高后低倾斜角度为六十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条的内部开设有T型槽,所述升降条是由T型块、U型块与方形块一体焊接成型,所述方形块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所述清洗盒两侧的上端均开设有两排卡孔,所述方形块的卡孔与清洗盒的卡孔位置纵向相对应,所述T型块与T型槽相适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喷水头、升降条与风扇等达到清洗效果好的目的,操作人员预先调配好杀菌的药水注入到清洗盒中,随后通过升降条与放置盒实现整个内镜高度的改变,内镜结构先经过药水的浸泡与超声波的震动冲洗,随后在由喷水头冲洗内镜,完成冲洗后再将其移动到风扇区域,利用风扇对其吹风,一方面能够加快水体的滴落,同时也能够加快其表面的干燥,上述步骤完成后,整个内镜就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处理,整个初步处理过程简单方便效果好。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放置盒、清洗盒与升降条等达到保护效果好的目的,本专利中将内镜放置在放置室内部,放置室的表面开设有透水孔,且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凸块,同时外壳是由多个矩形框组成,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内镜的处理,也能够避免其在清洗的过程中碰撞接触,将上盖覆盖住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内镜位置的固定,但是不对影响其表面的细菌处理,另外本专利采用的是超声波处理方式,能够非常好的渗透到放置室的内部,保证内镜的处理效果好与保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面外观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结构背面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结构放置室爆炸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结构引导条与升降条位置示意图。
[0020]图中:1、清洗盒;2、散热口;3、排污管;4、控制阀;5、超声波清洗装置;6、引导条;7、升降条;8、风扇;9、隔尘网盖;10、转动板;11、送水管;12、集水盒;13、注水管;14、流量控制器;15、放置室;151、底板;152、外壳;153、上盖;154、螺栓;16、控制柄;17、喷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盒1,清洗盒1内部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清洗装置5,且清洗盒1内部两侧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引导条6,两个引导条6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升降条7,且两个引导条6下端的内侧固定焊接有放置室15,清洗盒1背面上端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风扇8,两个风扇8的背面螺纹
连接有隔尘网盖9,清洗盒1背面的中部活动卡接有转动板10,转动板10的中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五个送水管11,五个送水管11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喷水头17,转动板10背面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控制柄16,五个送水管11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集水盒12,集水盒12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注水管13,注水管1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器14。
[0023]其中,清洗盒1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污管3,排污管3外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4,清洗盒1正面的上端开设有散热口2。
[0024]其中,放置室15包括有底板151,底板151的顶部固定焊接有外壳152,外壳152的顶部放置有上盖153,上盖153顶部的四角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54,外壳152两侧的中部均固定焊接有升降条7,该内镜结构一般情况下在清洗过程中不能够使用夹持工具进行夹持,很容易造成其表面的刮伤,现在通过将其放置在外壳152的内部,利用底板151与上盖153形成一个覆盖固定,随后利用升降装置将其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盒(1)内部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清洗装置(5),且清洗盒(1)内部两侧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引导条(6),两个所述引导条(6)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升降条(7),且两个引导条(6)下端的内侧固定焊接有放置室(15),所述清洗盒(1)背面上端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风扇(8),两个所述风扇(8)的背面螺纹连接有隔尘网盖(9),所述清洗盒(1)背面的中部活动卡接有转动板(10),所述转动板(10)的中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五个送水管(11),五个所述送水管(11)的正面均固定安装有喷水头(17),所述转动板(10)背面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控制柄(16),五个所述送水管(11)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集水盒(12),所述集水盒(12)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注水管(13),所述注水管(1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盒(1)左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外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4),所述清洗盒(1)正面的上端开设有散热口(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室护理用内镜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室(15)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董文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