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建利专利>正文

一种塔式积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97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式积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塔基、塔体和塔顶;塔基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第二底盘设置在第一底盘的中心上方;塔体包括下支撑盘、上支撑盘和至少三个塔本体,塔本体位于下支撑盘和上支撑盘之间,塔本体与下支撑盘和上支撑盘之间分别连接连接杆,第二底盘与下支撑盘之间插接第一立柱,第一底盘与塔本体之间插接斜支撑柱;塔顶包括塔球和塔尖,上支撑盘与塔球之间插接第二立柱,塔尖与塔球之间插接第三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掌握装配知识,可作为玩具、摆件或展示用的模型。展示用的模型。展示用的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式积木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
,尤其涉及一种塔式积木。

技术介绍

[0002]积木玩具大多是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拼装而成,组成一个或多个整体的玩具。
[0003]但现有积木玩具创意游戏中,很多积木都是固定格式的,材料单一,幼儿拼到最后都是大同小异的,十分的枯燥乏味,不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幼儿空间感的形成,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塔式积木,该积木材料多样,可依幼儿想象进行搭建,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掌握装配知识,可作为玩具、摆件或展示用的模型。
[0005]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塔式积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塔基、塔体和塔顶;
[0007]所述塔基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所述第二底盘设置在第一底盘的中心上方,所述第一底盘上绕中心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一斜插孔,所述第二底盘绕中心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上插接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斜插孔上插接斜支撑柱;
[0008]所述塔体包括下支撑盘、上支撑盘和至少三个塔本体,所述下支撑盘、上支撑盘和第一底盘的轴线同轴,所述塔本体位于下支撑盘和上支撑盘之间,所述下支撑盘下方均匀分布与第一插孔对应的第二下插孔;所述下支撑盘上方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二上插孔,所述上支撑盘下方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三下插孔,所述上支撑盘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三上插孔;所述塔本体为半圆环状,所述塔本体以第一底盘的轴线为轴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塔本体的开口朝内设置,所述塔本体外侧上下两端对称开设第四插孔,所述塔本体外侧下方设有与第一斜插孔对应的第二斜插孔;所述第二上插孔和第三下插孔上分别插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塔本体上对应的第四插孔插接,所述第二斜插孔与相应的斜支撑柱的另一端插接;所述第一立柱的另一端与第二下插孔插接;
[0009]所述塔顶包括塔球和塔尖,所述塔球沿圆周均匀分布与第三上插孔对应的第五下插孔,所述塔球顶端设有第五上插孔;所述塔尖为圆柱状,沿所述塔尖的圆周开设第六插孔;所述第五下插孔与第三上插孔之间插接第二立柱,所述第六插孔与第五上插孔之间插接第三立柱。
[0010]上述的塔式积木,其中,所述第一底盘、第二底盘为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0011]上述的塔式积木,其中,所述第四插孔与第二上插孔深度之和、所述第四插孔与第三下插孔深度之和均小于连接杆的长度。
[0012]上述的塔式积木,其中,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斜支撑柱均为三根。
[0013]上述的塔式积木,其中,所述第四插孔的轴线与塔本体的对称轴线垂直。
[0014]上述的塔式积木,其中,所述塔本体为3

8个。
[0015]上述的塔式积木,其中,所述塔本体为6个。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7]本技术通过塔基、塔体和塔顶的插接组合,可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建立空间概念,掌握装配知识,可作为玩具、摆件或展示用的模型。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塔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下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上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示,1、塔基;11、第一底盘;111、第一斜插孔;112、斜支撑柱;12、第二底盘;121、第一插孔;122、第一立柱;2、塔体;21、下支撑盘;211、第二上插孔;22、上支撑盘;221、第三上插孔;23、塔本体;231、第四插孔;232、第二斜插孔;3、塔顶;31、塔球;311、第五下插孔;312、第五上插孔;313、第二立柱;32、塔尖;321、第六插孔;322、第三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塔式积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塔基1、塔体2和塔顶3。
[0025]塔基1包括第一底盘11和第二底盘12,第一底盘11、第二底盘12可为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第一底盘11、第二底盘12均为矩形。第二底盘12设置在第一底盘11的中心上方,第一底盘11上绕中心均匀分布三个第一斜插孔111,第二底盘12绕中心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一插孔121,第一插孔121上插接第一立柱122,第一斜插孔111上插接斜支撑柱112;
[0026]如图1、3、4所示,塔体2包括下支撑盘21、上支撑盘22和至少三个塔本体23。塔本体23为3

8个。下支撑盘21、上支撑盘22和第一底盘11的轴线同轴,塔本体23位于下支撑盘21和上支撑盘22之间,下支撑盘21下方周向均匀分布与第一插孔121对应的第二下插孔(图中未画出);下支撑盘21上方周向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二上插孔211,上支撑盘22下方周向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三下插孔(图中未画出),上支撑盘22上周向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三上插孔221。
[0027]如图1、2所示,塔本体23呈半圆环状,本实施例的塔本体23为6个,6个塔本体23以第一底盘11的轴线为轴径向竖直均匀分布,塔本体23半圆环状的开口朝内设置,塔本体23外侧上下两端对称开设第四插孔231,第四插孔231的轴线与塔本体23的对称轴线垂直,塔本体23外侧下方设有与第一斜插孔111对应的第二斜插孔232;第二上插孔211和第三下插孔上分别插接连接杆(图中未画出),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塔本体23上对应的第四插孔231插接,第二斜插孔232与相应的斜支撑柱112的另一端插接;第一立柱122的另一端与第二下插孔插接;第四插孔231与第二上插孔211深度之和、第四插孔231与第三下插孔深度之和均小于连接杆的长度,这保证下支撑盘21和下支撑盘21与塔本体23上下两端抵靠,提高塔体2的
整体感。
[0028]如图1所示,塔顶3包括塔球31和塔尖32,塔球31沿圆周均匀分布与第三上插孔221对应的第五下插孔311,塔球31顶端设有第五上插孔312;塔尖32为圆柱状,沿塔尖32的圆周开设第六插孔321;第五下插孔311与第三上插孔221之间插接第二立柱313,第六插孔321与第五上插孔312之间插接第三立柱322。
[0029]本实施例的第一立柱122、第二立柱313和斜支撑柱112均为三根。
[0030]本技术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二底盘12放置在第一底盘11的中央上方位置,第二底盘12与第一底盘11中心同轴。
[0031]在下支撑盘21上方的第二上插孔211上插入连接杆,再将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塔本体23下端的第四插孔231内,然后将塔本体23上端的第四插孔231插入连接杆,然后再将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上支撑盘22下方的第三下插孔内,完成塔体2的组装;然后在第二底盘12的第一插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式积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塔基、塔体和塔顶;所述塔基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所述第二底盘设置在第一底盘的中心上方,所述第一底盘上绕中心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一斜插孔,所述第二底盘绕中心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上插接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斜插孔上插接斜支撑柱;所述塔体包括下支撑盘、上支撑盘和至少三个塔本体,所述下支撑盘、上支撑盘和第一底盘的轴线同轴,所述塔本体位于下支撑盘和上支撑盘之间,所述下支撑盘下方均匀分布与第一插孔对应的第二下插孔;所述下支撑盘上方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二上插孔,所述上支撑盘下方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三下插孔,所述上支撑盘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第三上插孔;所述塔本体为半圆环状,所述塔本体以第一底盘的轴线为轴径向均匀分布,所述塔本体的开口朝内设置,所述塔本体外侧上下两端对称开设第四插孔,所述塔本体外侧下方设有与第一斜插孔对应的第二斜插孔;所述第二上插孔和第三下插孔上分别插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塔本体上对应的第四插孔插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边建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