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中杰专利>正文

声光五线谱识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694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音乐示教乐器。它以电子琴电路为基础,其特点是增加了若干个符头电路。符头电路控制旋律演奏电路,并附带有微型发光装置,使得音乐在示教板谱表的任一位置上能同时发光、发声,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谱能力,其教学效果比较显著。(*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乐示教乐器。目前,老师教学生认五线谱,都是先用教鞭指认音符,尔后再用乐器按音符演奏。示教时音符和声音联系不起来,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起来困难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声光五线谱识谱器。它可使音符在谱表的任一位置上同时发光发声,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谱能力。本技术以原有的电子琴电路为基础,它包括时钟振荡电路,旋律演奏电路,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和自动节奏电路。其特点是,它增加了若干个符头电路,各符头电路控制相对应的模拟开关控制端,若干模拟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旋律演奏电路的开关节点连接。各符头电路又受由时钟节拍电路、单稳电路和三个十进计数器组成的脉冲分配器的输出端控制。其中,单稳态电路的输入端与键盘开关连接,符头电路包括符头和符头插座。符头内部由磁性开关、微型发光装置和放大电路组成,外形为一椭圆形。若干符头插座安装在示教板表面,若干符头就分别插接在对应的符头插座上。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电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示教板外形图;图4是本技术符头内电原理图5是本技术符头外形图;图6是本技术符干、符尾外形图;图7是本技术脉冲分配器和模拟开关电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唱名选择电路;图9是本技术旋律演奏电路;图10是本技术高音谱表的键盘开关和音调变换电路。图11是本技术低音谱表的键盘开关和音调变换电路;图12是本技术谱号、调号外形图。如图2所示若干符头插座cz安装在图3中示教板1面板上,音符在五线谱谱表所有常用位置上都安装一个符头插座cz。示教板1上两排谱表所安装的插座完全相同,即垂直方向每列有12个插座cz,每排为16个。同一排的符头插座cz为一行,同一行的符头均代表同一个唱名(图3)。本技术中符头即为五线谱中的音符,符头插座的安装位置。它所代表的唱名及符干、符尾和谱号、调号等均遵照音乐乐理的规定,完全按音乐常识来使用。符头插座cz有七个插脚孔,如图2。符头插座cz上的接线是从缺口开始顺时针数,所有插座的第①插脚孔并接到+6V电源上,第⑦插脚孔并接后接地,第③插脚孔并接后为8′(1/8拍)音符输出,第④插脚孔并接后为4′(1/4拍)音符输出,第⑤插脚孔并接后为2′(1/2拍)音符输出。同一行符头插座cz的第⑥插脚孔并接到图8唱名选择电路中相应与门的一个输入端Y-B上,而同一列所有符头插座cz的第②插脚孔并接后,按地1列、第2列……第32列次序同图7中脉冲分配器的输出端OA1、OA2……OA3依次连接。符头2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它由开关二极管D(1N4148)、三极管T1、T2(9013)。干簧管GJ及电阻R1、R2组成,用微型电珠L(6V,0.1A)做发光指示,有较高亮度,白天在教室内也可看清。符头2有七个插脚,对应符头插座cz的七个插脚孔连接。当某一符头2插入示教板1上的某一对应的符头插座cz后,三极管T1、T2处于截止状态,电珠L不发光。当教鞭头部磁铁靠近符头2内干簧管GJ时,GJ的常开触头闭合,使T1、T2进入饱和状态,电珠L发光。同时经开关二极管D从符头2的第⑥输出“1”信号,二极管D在这里起隔离作用,使位于同一行(相同唱名)上的符头2不致同时发光。由符头2第⑥脚输出的“1”信号就通过符头插座cz的第⑥插脚孔送到图8唱名选择电路中与门Y1~Y33中的相对应与门的一个输入端y-B上。自奏时则由图7脉冲分配器的输出端OA1~OA32依次将“1”信号从第一列到第32列经符头插座cz第②插脚孔输入到相应符头2的第②脚,使电珠L发光。同时由符头2第⑥脚输出“1”信号,送到图8唱名选择电路中的相应与门的一个输入端Y-B上。符头2的外形如图5,符头外壳用塑料制成椭圆形音符,上端面为深红色可透光塑料,下端面有一槽插符干3。符头2的七个插脚按顺时针排列(仰视),第③、④、⑤脚和第②脚之间在符头下端面处用铜插头接插,以选择不同节拍用。与符头2连接的符干3和符尾4如图6所示,符干3是用0.5mm铁皮制成细条形,可插入符头2下端面的槽中。图6中符尾4是用塑料制成扁长条形,两端粘有两粒磁铁5,使符尾4能根据需要吸附在符干3上,符头2、符干3、符尾4三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符6(图6)。脉冲分配器和模拟开关电原理图如图7所示。脉冲分配器由时钟节拍电路,单稳电路,三个十进计数器IC1,IC2和IC3组成,SW1~SW36为双向模拟开关。图7中IC1-IC3是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CC4017,F1~F5是六反相器CC4069,IC4-IC12是双向模拟开关CC4066,Y41-Y47是与门CC4081。其中,模拟开关SW1-SW32的输入端I/O由IC12中的SW33~SW36分别接通+6V电源。而模拟开关SW1-SW32的输出端OA1-OA32对应接到示数板1上的各列符头插座cz的第②插脚孔,SW1-SW32的控制端V1-V32受IC2输出端Q0~Q9的控制。SW33~SW36的控制端Vc33~Vc33受IC3输出端Q0~Q3的控制。从而IC2、IC3共同完成对双向模拟开关SW1~SW32的选通。图7中当开关K1-a、K1-b均接在位置“I”时,即本技术自奏时,由与门Y41、非门F1、F2组成的时钟节拍电路就产生钟脉冲。时钟节拍电路输出的钟脉冲节拍由电位器W2设定。在通电瞬间,电源经电容C3使脉冲分配器IC1、IC2、IC3复位。它们的输出端Q0均为高电平“1”,其中IC3的Q0输出“1”信号送到双向模拟开关SW33的控制端Vc33,使SW33导通将+6V电源送到双向模拟开关SW1-SW9的输入端I/0,为双向模拟开关SW1-SW9准备好电源,同时,IC1的Q0端“1”信号使与门Y42的一个输入端置“1”。开关K1-a接通自奏时已使与门Y42的另一个输入端置“1”,则与门Y42输出“1”信号到IC2的CP端,IC2开始计数。从IC2的Q1输出“1”信号到双向开关SW1的控制端V1,使SW1导通。其输出端OA1输出“1”信号,送到示教板1的第1列符头插座cz的第②插脚孔。随着时钟脉冲的输入,IC1在时钟节拍和符头内节拍选定电路共同作用下复位。IC1的Q0又输出“1”信号从与门Y42送到IC2的CP端,使IC2进位。Q2输出“1”信号将SW2接通,SW2的输出端OA2输出“1”信号到第2列符头插座cz的第②插脚孔。依次类推,直到SW32的输出端OA32输出“1”信号到第32列符头插座cz的第②插脚孔。IC2的QCO端连接IC3的CP端,从而组成两位十进制计数/脉冲分配电路,最多能控制99个双向开关。本技术只用了其中的32个,即SW1~SW32。当第33个脉冲输入后,由与门Y46输出“1”信号使IC1、IC2、IC3同时复位。又从示教板1上第一列(第一个)音符开始自奏。图7中IC1用于控制每个音符的拍子长短。若某一符头要表示8′(1/8拍)音符时,可将图4符头电路中,符头2的第③脚与第②脚用铜插头连接好。而符头2的第③脚经符头插座cz巳接到图7中与门Y43的一个输入端,这样脉冲分配器经双向开关SW的输出端OA向这个符头插座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光五线谱识谱器,它以电子琴电路为基础,包括有时钟振荡电路,旋律演奏电路,音频功放电路和自动节奏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增加了若干个符头电路,各符头电路控制开关矩阵中相对应的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若干模拟开关矩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旋律演奏电路的开关节点连接,各符头电路受由时钟节拍电路、单稳电路和三个十进计数器IC↓[1]、IC↓[2]、IC↓[3]组成脉冲分配器的输出端控制,脉冲分配器的单稳电路的输入端与键盘开关连接,符头电路包括的符头和符头插座,符头内部由磁性开关,微型发光装置和放大电路组成,外形为一椭圆形,若干符头插座安装在示教板表面,若干符头就分别插接在对应的符头插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中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