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465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具有箱体,箱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沿容置腔的长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并将容置腔分隔为依次串联的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和反洗水池,混凝池连接有进水管,反洗水池连接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既能够保证其出水的水质平稳,又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应用。便于应用。便于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混凝沉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级混凝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市政污水一般通过混凝沉淀装置进行处理。在混凝沉淀装置中,污水和混凝剂充分混合形成大量的悬浮物质,这些悬浮物质在混凝装置中向下层沉淀,上层的水变清符合出水水质要求后便可排出使用。
[0003]随着出水水质标准提高,现有的混凝沉淀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质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多级混凝沉淀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级混凝沉淀装置,既能够保证其出水的水质平稳,又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应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具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容置腔的长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依次串联的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和反洗水池,所述混凝池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反洗水池连接有出水管。
[0007]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具有间隔。
[0008]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混凝池内添加混凝剂的混凝剂投加管,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混凝搅拌机构,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絮凝池内添加絮凝剂的絮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机构。
[0009]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具有间隔,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密封连接。
[0010]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的底部与第一排泥管相连通。
[0011]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沉淀池和澄清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具有间隔,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三隔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密封连接。
[0012]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澄清池内设有集水槽和污泥拦截机构,所述集水槽具有开口向上的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顶沿高度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端高度相
同,所述污泥拦截机构设置在所述集水槽下方,所述污泥拦截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多个斜管,多个所述斜管顺序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斜管的侧壁相抵接,多个所述斜管拼合而形成一斜面,各所述斜管具有沿其轴向贯通的内腔,所述澄清池底部开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与第二排泥管道相连通。
[0013]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澄清池底部设置有刮泥机构,用于将所述澄清池底部的淤泥集中至所述排泥口。
[0014]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澄清池和所述过滤池之间的隔板为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的顶端、底端和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容置腔内壁面密封连接,一第一输水管贯穿所述第四隔板,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池相连通。
[0015]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水平设置并将所述过滤池分隔为过滤部和清水部,所述滤板上方设置有过滤材料形成过滤层,所述滤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滤头。
[0016]如上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中,所述过滤池和所述反洗水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的顶端、底端和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所述反洗水池内设置有反洗水泵,一第二输水管贯穿所述第五隔板,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洗水泵相连通。
[0017]本技术提出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
[0018]本技术提出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在一个箱体内集中设置了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和反洗水池,既增加了污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提高了出水水质,又保证了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灵活用于市政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001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
[0020]图1为本技术中多级混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混凝池和絮凝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沉淀池和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反洗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多级混凝沉淀装置;
ꢀꢀꢀꢀꢀꢀ
10、箱体;
[0027]11、容置腔;
ꢀꢀꢀꢀꢀꢀꢀꢀꢀꢀꢀꢀꢀꢀꢀꢀꢀ
12、第一隔板;
[0028]13、第二隔板;
ꢀꢀꢀꢀꢀꢀꢀꢀꢀꢀꢀꢀꢀꢀꢀ
14、第三隔板;
[0029]15、第四隔板;
ꢀꢀꢀꢀꢀꢀꢀꢀꢀꢀꢀꢀꢀꢀꢀ
16、第五隔板;
[0030]20、混凝池;
ꢀꢀꢀꢀꢀꢀꢀꢀꢀꢀꢀꢀꢀꢀꢀꢀꢀ
21、混凝剂投加管;
[0031]22、混凝搅拌机构;
ꢀꢀꢀꢀꢀꢀꢀꢀꢀꢀꢀ
30、絮凝池;
[0032]31、絮凝剂投加管;
ꢀꢀꢀꢀꢀꢀꢀꢀꢀꢀꢀ
32、絮凝搅拌机构;
[0033]40、沉淀池;
ꢀꢀꢀꢀꢀꢀꢀꢀꢀꢀꢀꢀꢀꢀꢀꢀꢀ
41、泥斗;
[0034]50、澄清池;
ꢀꢀꢀꢀꢀꢀꢀꢀꢀꢀꢀꢀꢀꢀꢀꢀꢀ
51、集水槽;
[0035]52、污泥拦截机构;
ꢀꢀꢀꢀꢀꢀꢀꢀꢀꢀꢀ
521、斜管;
[0036]53、排泥口;
ꢀꢀꢀꢀꢀꢀꢀꢀꢀꢀꢀꢀꢀꢀꢀꢀꢀ
54、刮泥机构;
[0037]55、第一输水管;
ꢀꢀꢀꢀꢀꢀꢀꢀꢀꢀꢀꢀꢀ
60、过滤池;
[0038]61、滤板;
ꢀꢀꢀꢀꢀꢀꢀꢀꢀꢀꢀꢀꢀꢀꢀꢀꢀꢀꢀ
62、过滤部;
[0039]63、清水部;
ꢀꢀꢀꢀꢀꢀꢀꢀꢀꢀꢀꢀꢀꢀꢀꢀꢀ
64、过滤材料;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具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沿所述容置腔的长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依次串联的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和反洗水池,所述混凝池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反洗水池连接有出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具有间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混凝池内添加混凝剂的混凝剂投加管,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混凝搅拌机构,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絮凝池内添加絮凝剂的絮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搅拌机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具有间隔,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密封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的底部与第一排泥管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和澄清池之间的隔板为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顶端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具有间隔,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三隔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的底板密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伟宋超梁思懿刘启吕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