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452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箱,养殖箱的一端开口,养殖箱开口的一端设有开闭门,开闭门与养殖箱转动连接,养殖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散气孔,相邻的第一散气孔之间间距相等,养殖箱内设有养殖板,养殖箱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气孔,相邻的第二散气孔之间间距相等,隔板将养殖箱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连接有增氧机,第一腔室内还连接有控制器,增氧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养殖箱的上端面连接有饲养管,饲养管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内还连接有球形块,解决了现有的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氧气供应量不足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氧气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死亡的问题。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死亡的问题。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现引种到各大湖区都有培育养殖过去大闸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生长在长江下游一带的湖河港汊中,现有的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氧气供应量不足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氧气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的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氧气供应量不足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氧气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的死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氧气供应量不足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氧气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死亡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养殖箱为矩形体,养殖箱的内部镂空,养殖箱的一端开口,养殖箱开口的一端设有开闭门,开闭门与养殖箱转动连接,养殖箱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散气孔,相邻的第一散气孔之间间距相等,养殖箱内设有养殖板,养殖板位于养殖箱的底部,养殖箱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气孔,相邻的第二散气孔之间间距相等,隔板将养殖箱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连接有增氧机,第一腔室内还连接有控制器,增氧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养殖箱的上端面连接有饲养管,饲养管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内还连接有球形块。
[000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物,保持大闸蟹生长的营养需求,大闸蟹吃饱后需要进行充足的休息,大闸蟹饲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饲养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现有的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氧气供应量不足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氧气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的死亡,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现在设置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通过设置的养殖箱作为饲养大闸蟹的空间,通过养殖箱上设置的第一散气孔,便于将养殖箱放入水中饲养后,使得饲养的水进入养殖箱内,进而通过设置的开闭门,便于开启、关闭养殖箱,进而便于将大闸蟹放入养殖箱内,大闸蟹长大后便于将大闸蟹取出,通过养殖箱底部设置的养殖板,便于将大闸蟹养殖到养殖板上,进而通过设置的养殖板便于大闸蟹进食、玩耍、休息,通过养殖箱内设置的隔板,通过将养殖箱隔离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当养殖大闸蟹的水中含氧量较低时,通过第一腔室内设置的控制器,控制器调动增氧机工作,通过增氧机产生的氧气,通过隔板上设置的若干个第二散气孔,便于将产生的氧气输送到第二腔室内,便于增加
第二腔室内的含氧量,使得养殖的大闸蟹得到足够的氧气量,通过设置的饲养管,便于人工通过向饲养管内放置食物,使得食物进入第二腔室内,进而便于大闸蟹进食,通过设置的球形体便于增加大闸蟹的玩耍,进而促进大闸蟹的生长,优选的,养殖板上设置有水草,通过设有的水草便于大闸蟹食用,进而便于大闸蟹的玩耍,通过设置的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大闸蟹在养殖的过程中,氧气供应量不足导致大闸蟹生长缓慢,氧气量过于不足还容易导致大闸蟹死亡的问题。
[0007]进一步地,养殖箱的上端面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带,养殖箱的上端面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均位于养殖箱外部,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便于将养殖箱提起,进而便于将养殖箱拿出水面,进而便于观察大闸蟹的生长状况,还便于将大闸蟹放入养殖箱,进而将养殖箱放入水中进行养殖,当大闸蟹养殖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时,便于将大闸蟹取出进行观察,当现有的水位不适合养殖时,通过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便于改变养殖箱位置,进而便于大闸蟹的生长。
[0008]进一步地,第二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第二腔室的顶部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养殖大闸蟹的水温,进而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改变养殖箱所处的位置,进而便于处于不同的水位,进而便于大闸蟹的生长。
[0009]进一步地,养殖箱上还连接消毒包,消毒包位于养殖箱的外部,通过设置的消毒包便于对养殖箱内进行消毒处理,进而避免了养殖箱内产生大量的细菌,进而避免了产生的细菌影响大闸蟹的生长。
[0010]进一步地,饲养管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饲养管另一端连接有饲养斗,饲养斗与饲养管连接的一端到饲养斗另一端逐渐变宽,通过设置的饲养斗,便于将食物放置到饲养斗内,进而通过饲养斗便于将食物输送到饲养管内,进而通过饲养管将食物输送到第二腔室内,进而通过第二腔室便于喂养大闸蟹。
[0011]进一步地,开闭门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散气孔,相邻的第三散气孔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散气孔、第二散气孔、第三散气孔的孔径相等,通过设置的第三散气孔,便于水流进入第二腔室内,通过设置的第三散气孔,还便于增加第二腔室内的含氧量,进而便于促进大闸蟹的生长。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便于将养殖箱提起,进而便于将养殖箱拿出水面,进而便于观察大闸蟹的生长状况,还便于将大闸蟹放入养殖箱,进而将养殖箱放入水中进行养殖;
[0014]2、本技术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当大闸蟹养殖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时,便于将大闸蟹取出进行观察,当现有的水位不适合养殖时,通过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便于改变养殖箱位置,进而便于大闸蟹的生长;
[0015]3、本技术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控制器调动增氧机工作,通过增氧机产生的氧气,通过隔板上设置的若干个第二散气孔,便于将产生的氧气输送到第二腔室内,便于增加第二腔室内的含氧量,使得养殖的大闸蟹得到足够的氧气量。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9]1‑
养殖箱,2

开闭门,3

第一散气孔,4

养殖板,5

隔板,6

第二散气孔,7

第一腔室,8

第二腔室,9

增氧机,10

控制器,11

饲养管,12

球形块,13

第一固定带,14

第二固定带,15

温度传感器,1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1),养殖箱(1)为矩形体,养殖箱(1)的内部镂空,养殖箱(1)的一端开口,养殖箱(1)开口的一端设有开闭门(2),开闭门(2)与养殖箱(1)转动连接,养殖箱(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散气孔(3),相邻的第一散气孔(3)之间间距相等,养殖箱(1)内设有养殖板(4),养殖板(4)位于养殖箱(1)的底部,养殖箱(1)内设有隔板(5),隔板(5)上设有若干个第二散气孔(6),相邻的第二散气孔(6)之间间距相等,隔板(5)将养殖箱(1)分为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内连接有增氧机(9),第一腔室(7)内还连接有控制器(10),增氧机(9)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养殖箱(1)的上端面连接有饲养管(11),饲养管(11)与第二腔室(8)连通,第二腔室(8)内还连接有球形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闸蟹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养殖箱(1)的上端面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带(13),养殖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申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蓥市黄金白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