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控制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温度的全钒液流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储能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控制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温度的全钒液流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将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储存及循环并在电池组内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与电能进行转化的高性能蓄电池。但是全钒液流电池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而产生的热量会使得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并引发其他会影响电池性能的副反应。另外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正极电解液在充/放电的工作状态下会析出一些可能引起循环管路堵塞的沉淀物,对全钒液流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专利CN 202651272 U利用外置的U型弯管与电解液进行换热,但较小的传热面积导致传热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对电解液温度进行调控。另一现有技术专利CN 211919685 U利用螺旋形换热导管缠绕电解液储槽的方法增大传热面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不能解决悬浮在正极电解液中的沉淀物堵塞管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全钒液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控制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温度的全钒液流电池,其包括:电池组(1),用于储存正/负极电解液的电解液储槽(4),用于在所述电池组(1)和所述电解液储槽(4)之间传递电解液的电解液循环系统(3),以及用于调节电解液温度的电解液温度控制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温度控制系统(5)由冷却水回收装置(51)、冷却水导管(52)和冷却水循环泵(53)构成,所述冷却水导管(52)的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位于所述电解液储槽(4)内部并能够与储存在其内部的电解液进行换热,其中,用于给冷却水降温的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51)连接至所述冷却水导管(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导管(52)由冷却水导管入口段(54)、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和冷却水导管出口段(56)组成,所述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与所述冷却水导管入口段(54)和所述冷却水导管出口段(56)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水导管入口段(54)和所述冷却水导管出口段(56)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水回收装置(51)的出口和入口连接,以完成冷却水的循环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的形状选择为螺旋形、Z字形或蛇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是利用多个支架固定在所述电解液储槽(4)的内壁和用于分隔正/负极电解液的隔板(44)上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被至少一种储存于电解液储槽(4)的电解液所淹没,并在淹没的区域使流通于所述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内的冷却水与上述电解液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冷却水导管换热段(55)至少被负极电解液淹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至少由一个电池单元(2)构成,所述电池组(1)的两个入口分别与电解液循环系统(3)的正极电解液循环入口管道(34)、负极电解液循环入口管道(31)相连,所述电池组(1)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电解液循环系统(3)的正极电解液循环出口管道(35)、负极电解液循环出口管道(32)相连,使得正/负极电解液能够在单向流经所述电池组(1)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以控制其内部温度在39℃以下。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魏达,于良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思正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