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光龙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35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避雷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包括车顶、地面、滑板、固定杆、支撑板、旋转轴、避雷针、引雷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第一横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二横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齿条,车顶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短杆,各短杆的顶端通过第三横板连接,第三横板的内底壁转动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齿轮,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防雨板,防雨板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斜板,方便对避雷针进行支撑,降低对避雷针使用造成的影响,降低局限性,方便对避雷针进行防雨措施,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


[0001]本技术涉及避雷针
,具体为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
[0003]现有的避雷针在使用的过程发现:由于避雷针的位置较高,不方便对避雷针进行支撑,对避雷针的使用造成影响,导致局限性较高,由于雨水会导致避雷针的效果降低,不方便对避雷针进行防雨措施,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对避雷针进行支撑,降低对避雷针使用造成的影响,降低局限性,方便对避雷针进行防雨措施,提高实用性的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包括车顶,所述车顶的顶端开设有左右滑动的滑轨,并且车顶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滑板,并且各滑板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穿孔,并且滑板的底端与滑轨滑动配合,并且各滑板的顶端均设置有多个固定杆,并且各固定杆的底端均与各滑板的顶端转动连接,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通过支撑板连接,并且支撑板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设置有旋转轴,并且各固定杆的顶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圆孔,并且各固定杆的顶端均套装在旋转轴的圆周外壁上,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避雷针,并且支撑板的底端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二穿孔,并且避雷针的底端设置有引雷线,位于左侧的滑板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位于右侧的滑板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并且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并且第二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并且第一固定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横板,并且第二固定板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横板,并且第一横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齿条,并且第二横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齿条,并且车顶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短杆,并且各短杆的顶端通过第三横板连接,并且第三横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圆孔,并且第三横板的内底壁转动设置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齿轮,并且齿轮均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防雨板,并且防雨板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防雨板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斜板,并且斜板的底端与车顶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车顶的顶端呈矩形设置有侧立板,并且各侧立板的顶端通过置物板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置物板的顶端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排气孔,并且置物板的底端设
置有防潮层,并且防潮层的顶端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二排气孔。
[0010]优选的,位于前侧的侧立板的底端与车顶转动连接,位于前侧的侧立板前端设置有固定扣,并且置物板的前端设置有插销和销扣。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前端设置有把手。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通过设置滑板,滑板带动固定杆,固定杆与滑板转动连接,固定杆与旋转轴转动连接,从而推动支撑板,支撑板带动避雷针,避雷针将雷引入引雷线内,引雷线将雷引入地面,从而对车进行保护,通过设置旋转轴,旋转轴带动齿轮,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带动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从而对避雷针进行调整,通过设置防雨板,防雨板将雨引入斜板上,从而将雨进行排放,减少雨对避雷针进行干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板、避雷针和防雨板等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侧立板、置物板和固定扣等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车顶、滑板和第一连接板等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车顶;3、滑板;4、固定杆;5、支撑板;6、旋转轴;7、避雷针;8、引雷线;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第一横板;14、第二横板;15、第一齿条;16、第二齿条;17、短杆;18、固定轴;19、齿轮;20、防雨板;21、斜板;22、侧立板;23、置物板;24、防潮层;25、固定扣;26、插销;27、销扣;28、把手;29、第三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5,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包括车顶1,车顶1的顶端开设有左右滑动的滑轨,并且车顶1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滑板3,并且各滑板3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穿孔,并且滑板3的底端与滑轨滑动配合,并且各滑板3的顶端均设置有多个固定杆4,并且各固定杆4的底端均与各滑板3的顶端转动连接,各固定杆4的顶端通过支撑板5连接,并且支撑板5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通孔,支撑板5的内侧壁设置有旋转轴6,并且各固定杆4的顶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圆孔,并且各固定杆4的顶端均套装在旋转轴6的圆周外壁上,支撑板5的顶端设置有避雷针7,并且支撑板5的底端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二穿孔,并且避雷针7的底端设置有引雷线8,位于左侧的滑板3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9,位于右侧
的滑板3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0,并且第一连接杆9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1,并且第二连接杆1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2,并且第一固定板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横板13,并且第二固定板1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横板14,并且第一横板1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齿条15,并且第二横板1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齿条16,并且车顶1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短杆17,并且各短杆17的顶端通过第三横板29连接,并且第三横板29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圆孔,并且第三横板29的内底壁转动设置有固定轴18,并且固定轴18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齿轮19,并且齿轮19均与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啮合连接,支撑板5的顶端设置有防雨板20,并且防雨板20的底端与支撑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防雨板20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斜板21,并且斜板21的底端与车顶1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板3,滑板3带动固定杆4,固定杆4与滑板3转动连接,固定杆4与旋转轴6转动连接,从而推动支撑板5,支撑板5带动避雷针7,避雷针7将雷引入引雷线8内,引雷线8将雷引入地面,从而对车进行保护,通过设置旋转轴6,旋转轴6带动齿轮19,齿轮19带动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带动第一横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载移动式自动升降避雷针,包括车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1)的顶端开设有左右滑动的滑轨,并且车顶(1)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滑板(3),并且各滑板(3)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穿孔,并且滑板(3)的底端与滑轨滑动配合,并且各滑板(3)的顶端均设置有多个固定杆(4),并且各固定杆(4)的底端均与各滑板(3)的顶端转动连接,各所述固定杆(4)的顶端通过支撑板(5)连接,并且支撑板(5)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5)的内侧壁设置有旋转轴(6),并且各固定杆(4)的顶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圆孔,并且各固定杆(4)的顶端均套装在旋转轴(6)的圆周外壁上,所述支撑板(5)的顶端设置有避雷针(7),并且支撑板(5)的底端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二穿孔,并且避雷针(7)的底端设置有引雷线(8),位于左侧的滑板(3)左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9),位于右侧的滑板(3)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0),并且第一连接杆(9)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1),并且第二连接杆(1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2),并且第一固定板(11)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横板(13),并且第二固定板(1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横板(14),并且第一横板(1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齿条(15),并且第二横板(1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齿条(16),并且车顶(1)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短杆(17),并且各短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光龙司建波曾麒麟郭旗
申请(专利权)人:魏光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