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24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包括主体、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主体包括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靠近主体的首端,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主体内部且靠近主体的末端主体的首端的截面面积比主体的末端截面面积小;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在主体内部且靠近主体的首端,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主体内部且靠近主体的末端。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结合,使得一次顶管和二次顶管易于从主体处安装或分离;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结合,使得一次顶管、二次顶管和主体形成的管道相对密闭,以免施工环境中的泥水进入装置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污分流管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升级,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速发展。市区内在现有城市道路下顶管施工因其环保、减小干扰交通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其中二次顶管采用挤压出土的方式,适用于软弱土质地区,无需出泥浆,在顶力满足计算要求条件下,无需注浆减阻,不改变地下原土性状,仅在阻力过大时,才进行注浆减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次顶管特别适合于建筑密集、交通繁忙、地下水位高、软弱土层地区,因此广受市场欢迎。
[0003]二次顶管的施工主要流程为:测量;导轨机械安装;一次顶管(先导管) 顶进;一次顶管(先导管)到达接收井回收;更换安装二次出泥管顶进;二次出泥管到达接收井回收;二次顶管头(机头大管)带水泥管接续顶进;二次管头(机头大管)到达接收井回收;混凝土管顶进到位。由于导向管头(一次顶管头)直径350mm,长度500mm,后续顶管标节直径150mm,长度1500mm,接续顶进,直到导向管进入接收井。随后,一次顶管需连接二次顶管顶进,但是二次顶管节直径300mm,长度1500mm,需要使用变径连接件将一次顶管的末端与二次顶管的首端连接。
[0004]但是现有的变径连接件结构复杂,不容易装拆,而且密封性不够良好,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井筒的不足,本专利设置了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结合,使得一次顶管和二次顶管易于安装至主体处或者从主体处分离;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结合,使得一次顶管、二次顶管和主体形成的管道相对密闭,以免施工环境中的泥水进入装置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所述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包括主体、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
[0007]所述主体包括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末端;
[0008]所述主体的首端的截面面积比所述主体的末端截面面积小;
[0009]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末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为圆台型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
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体首端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
[0012]和/或,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体末端的内表面,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有第一突起物,所述第一突起物朝向所述主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型橡胶密封圈;
[0014]和/或,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有第二突起物,所述第二突起物朝向所述主体的末端,所述第四密封圈为O型橡胶密封圈。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有第一竖直部与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末端与第一竖直部垂直设置,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首端朝向所述主体的首端;
[0016]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有第二竖直部与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末端与第二竖直部垂直设置,呈“L”型结构,所述第二水平部的首端朝向所述主体的末端。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设置有安装座和固定条;
[0019]所述安装座设置有齿状凹槽,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齿状凹槽处。
[0020]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的结合,使得一次顶管和二次顶管易于安装至主体处或者从主体处分离;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结合,使得一次顶管、二次顶管和主体形成的管道相对密闭,以免施工环境中的泥水进入装置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A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请参阅图1示出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的井身截面示意图,图2示出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本技术的A局部示意图。
[0030]具体的,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包括主体1、第一固定装置2和第二固定装置3;主体1包括有第一密封组件4和第二密封组件5。
[0031]其中,第一密封组件4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且第一密封组件4的设置位置靠近主体1的首端;第二密封组件5设置在主体1内部且第二密封组件5的设置位置靠近主体1的末端。
[0032]主体1的首端的截面面积比主体1的末端截面面积小。
[0033]第一固定装置2设置在主体1内部且第一固定装置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包括主体、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主体包括有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末端;所述主体的首端的截面面积比所述主体的末端截面面积小;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且靠近所述主体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圆台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二次顶管施工的变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体首端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和/或,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体末端的内表面,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二次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利斌黎瑞升沈梦瑶占俊雄李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