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长青专利>正文

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826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由各块屋顶板(6)相互之间以顶部抵靠,底边沿屋顶顶部层面的外沿设置而构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型,更具体地说一种建筑模型。
技术介绍
在申请号为02112656.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提出了一种仿真好、可随意调整空间、易搭建、结构牢固,既可作为建筑模型,也可作为玩具,甚至可作为活动建筑物的“积木式建筑模型”。是以层面件、墙体件及其它附件所构成。在这一技术方案中,层面件的周边带有凸榫,并有与凸榫相拼的“H”形或 拼条,用以在层面件相互之间的拼接,以及层面件与墙体件之间的插接。但是,针对这一结构形式,尚未提出特定的屋顶构件,使其在总体方案上不够完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将其与申请号为02112656.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模型组件配套使用的,使该模型组件更为完美。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特点是由各块屋顶板相互之间以顶部抵靠,底边沿屋顶顶部层面的外沿设置而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使得在申请号为02112656.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在构件上更为全齐。2、本技术赋予了该建筑模型更为美观的造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构件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结构形式构件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屋顶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屋顶板另一形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窗侧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窗扇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天窗外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组装形式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组装形式示意图。图中标号1凸榫、2顶层层面件、3“H”拼条、4 拼条、5三角形支架、6屋顶板、7飞檐、8屋顶板凹槽、9凸筋、10窗框、11窗侧板、12窗侧板侧边卡口、13窗扇、14边槽、15三角形窗顶支架、16两侧窗顶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图2和图3中所示的的带有凸榫1的顶层层面件2和与该凸榫1相拼的“H”形拼条3或 形拼条4均为申请号为02112656.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结构形式。本实施例是针对该结构形式作出的进一步补充。如图1所示,采用三角形屋顶,设置三角形支架5,屋顶板6嵌插在三角形支架5上。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的左侧结构,可以在屋顶顶部层面的外围,设置外沿口向上翻起的飞檐7,飞檐7的顶面为平板,飞檐7以凹凸配合扣设在“H”形拼条3及层面件凸榫1上,三角形支架5以及屋顶板6放置在飞檐7的顶面平板上,其底边止于飞檐7的沿口内。图9所示的屋顶便是这种飞檐结构形式的具体应用。如图2所示的右侧结构,也可以将三角形支架5直接以凹凸配合扣设在屋顶顶部层面的“H”形拼条3及层面件凸榫1上。参见图3,另一种形式是三角形支架5嵌插在屋顶顶部层面上,位于其上的两侧屋顶板6的底口延伸至顶层层面以下。具体为三角形支架5以其底口的凹槽与 形拼条4及层面件凸榫1凹凸配合,屋顶板6的底口延伸至顶层层面件2以下。图10所示的屋顶即为这种结构形式的具体应用。参见图1和图4,屋顶板6是以其两边的屋顶板凹槽8扣接在三角形支架5的对应位置上的凸筋9上的。此外,屋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图9中示出的还有多棱椎形屋顶结构,由等腰三角形的屋顶板6构成,相邻屋顶板6以其三角形的顶点及侧边相互抵靠,屋顶板6的底边止于屋顶层面。这种结构形式的屋顶不需要设置支架。参见图5、图6、图7和图8,屋顶板6的另一形式是在其上开设有窗口,并设置窗框10(图5所示),两片窗侧板11(图6所示)以其侧边卡口12扣设在窗框10的两侧边框上,窗侧板11的外口呈竖直,窗扇13(图7所示)嵌插在窗侧板11的边槽14中。在由两窗侧板11的顶边及窗扇13的顶边所构成的呈水平的窗顶部,扣设由三角形窗顶支架15和窗顶板16构成的窗顶蓬(图8所示)。权利要求1.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由各块屋顶板(6)相互之间以顶部抵靠,底边沿屋顶顶部层面的外沿设置而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采用三角形屋顶结构,设置三角形支架(5),屋顶板(6)嵌插在三角形支架(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在所述屋顶顶部层面的外围,设置外沿口向上翻起的飞檐(7),屋顶板(6)的底边止于飞檐(7)的沿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所述三角形支架(5)嵌插在屋顶顶部层面上,位于其上的屋顶板(6)的底口延伸至顶层层面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采用多棱椎形屋顶结构,由等腰三角形的屋顶板(6)构成,相邻屋顶板(6)以其三角形的顶点及侧边相互抵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在屋顶板(6)上开设窗口,并设置窗框(10),两片窗侧板(11)以其侧边卡口扣设在窗框(10)的两侧边框上,窗侧板(11)的外口呈竖直,窗扇(13)嵌插在窗侧板的边槽(14)中;在由两窗侧板(11)的顶边及窗扇(13)的顶边所构成的呈水平的窗顶部,扣设由三角形窗顶支架(15)和窗顶板(16)构成的窗顶蓬。专利摘要积木式建筑模型屋顶件,其特征是由各块屋顶板相互之间以顶部抵靠,底边沿屋顶顶部层面的外沿设置而构成。本技术使得在申请号为02112656.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的积木式建筑模型在构件上更为全齐。并赋予了该建筑模型更为美观的造型。文档编号G09B25/04GK2686016SQ20032012337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张长青 申请人:张长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张长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