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安庆专利>正文

卡片循环记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77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根据循环记忆理论而设计出的一种用于提高记忆效率的学习装置。该装置上部有若干卡片盒,卡片分组放入各卡片盒内,旋转操作旋钮,各卡片盒内的卡片组便会按循环记忆的顺序逐次升出和下落,使用者只需逐次对升出壳体之外的卡片组进行记忆,即可使其记忆过程与循环记忆流程相吻合。本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且操作简单,明显地降低了记忆难度并增添了趣味性,显著地提高了记忆效率。(*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根据循环记忆理论而设计出的一种用于提高记忆效率的学习装置。用于内容简短的卡片的记忆,尤其是用于外语单词卡片的记忆。目前,公知的记忆器为卷纸带式的,它是把所需记忆内容印在纸带上,纸带两端分别绕在两根轴上,旋钮使纸带来回转动,通过小窗口看读记忆内容,使用者只能按排版顺序进行记忆,记忆效率不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卡片作为信息载体的卡片循环记忆机,它能够按照循环记忆的顺序把所要记忆的卡片组从其卡片盒内自动升出,当该组卡片记忆完成之后又自动落入其卡片盒内,使人们的记忆过程与循环记忆的顺序相吻合,从而明显地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若干卡片盒内放有卡片组,各卡片组下部置有齿条,各齿条均对应着一个驱动齿轮,当驱动齿轮与齿条咬合时,驱动齿轮旋转带动齿条上移,对应的卡片组便升出壳体之外,当驱动齿轮离开齿条时,齿条失去支撑便下落,在其上面的卡片组便落入壳体之内。旋转操作旋钮使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而驱动齿轮与齿条的咬合或分离是通过状态控制轮上的凸头与齿轮支架上的碰块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的。当状态控制轮上的凸头转至与齿轮支架上的碰块相对正位置时,驱动齿轮与齿条相咬合,当状态控制轮上的凸头转至与齿轮支架上的碰块相分离位置时,驱动齿轮与齿条相分离。操作旋钮带动进位驱动盘旋转,进位驱动盘上的驱动面将使驱动柱下移并拨动进位棘轮转动,状态控制轮将随之转动,驱动柱每全程下移一次,状态控制轮便步进一格,由于各状态控制轮上的各凸头间的位置关系是严格按照循环记忆流程表的顺序排定的,因此,卡片组的上升或下落的次序将与循环记忆流程表相一致。如果把状态控制盘上的凸头变更为缺口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的功能。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仅需旋动操作旋钮即可完成循环记忆的全过程,操作过程简单而又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图2的A-A剖视图。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图4是另一实施例对应于图1情况下的B-B剖视图。图5是状态控制表盘。图6是循环记忆流程表。在图1、图2中,上盖(1)可绕轴(2)翻转,上机壳(4)内有若干存放卡片的卡片盒(3),下端固有齿条(7)的卡片顶出板(5)放置在各卡片盒(3)内,卡片顶出板(5)上置有弹片夹(34)。顶板(6)下固有齿条限位框(11),套有主动齿轮(8)、限位轮(23)和进位驱动盘(24)的主动齿轮轴(35)由前立板(10)和后立板(29)上的对应园孔支撑,操作旋钮(9)穿过下机壳(20)与主动齿轮轴(35)的一端紧固,限位轮(23)上部置有碰珠(22)。若干对状态控制盘(18)上有若干个凸头(39),各对状态控制盘(18)上的各个凸头(39)间的位置关系与状态控制表盘(见图5)相对应。各对状态控制盘(18)紧固在轴(17)上,轴(17)由前立板(10)和后立板(29)上的对应圆孔支撑,复位旋钮(16)穿过下机壳(20)与轴(17)的一端紧固。驱动齿轮(12)上的小轴(36)被支撑在齿轮支架(13)上部的圆孔内,齿轮支架(13)上有碰块(38)并置有大弹片(15)。各对齿轮支架(13)穿在支架轴(37)上可绕轴转动,大弹片(15)的圆弧切面紧贴在下机壳(20)上,支架轴(37)的两端分别穿入前立板(10)和后立板(29)上的对应孔内。在图3中,后立板(29)上固有驱动柱外框(27),驱动柱(25)的下面置有顶块(46),顶块(46)下面置有压缩弹簧(47),驱动柱(25)的下部的一边紧贴着一个小弹片(43),驱动柱(25)的另一边有一个限位斜面(44)和一个进位驱动头(45),驱动柱(25)的顶端紧贴在进位驱动盘(24)上。进位棘轮(30)和定位轮(28)紧固在轴(17)上,定位轮(28)上有若干个定位槽,定位轮(28)下紧贴有碰珠(31),碰珠座(32)紧固在底板(21)上(见图1)。下面从各种循环记忆流程表中选定一种典型的循环记忆流程表(见图6)为例,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描述(其他形式的循环记忆流程表所确定的工作过程均可以本技术的技术原理来实现),根据图6所示的流程表即可排列出图5所示的状态控制表盘。图6所示的循环记忆流程表所确定的卡片组数为八组,每组卡片数为三个,如图1,八个卡片盒(3)从左至右分别用A、B、C、D、E、F、G、H八个大写字母代表。各个卡片盒(3)均对应有一个卡片顶出板(5)、一个齿条(7)、一个驱动齿轮(12)、一对驱动齿轮支架(13)和一对状态控制盘(18)。各对状态控制盘(18)上的凸头(39)的个数及相互间位置关系与图5所示的状态控制表盘相对应,而状态控制表盘与图6所示的循环记忆流程表相对应。本装置在使用前各状态控制盘(18)上的终止位与齿轮支架(13)上的碰块(38)相对正。使用时顺时针旋转复位旋钮(16)一格,这时各状态控制盘(18)上的起始位与碰块(38)相对正,随后反时针旋转操作旋钮(9),主动齿轮(8)和进位驱动盘(24)同时作反时针旋转,驱动柱(25)下移,由于有小弹片(43)的弹力作用,进位驱动头(45)将使进位棘轮(30)进位一格,各状态控制盘(18)也将进位一格(见图1、3)。这时与A卡片盒相对应的一对状态控制盘(18)上的第一个凸头(39)将与碰块(38)相对正,对应的驱动齿轮(12)将与A卡片盒下面齿条(7)相咬合(见图2)。继续按反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旋钮(9),主动齿轮(8)带动驱动齿轮(12)旋转,驱动齿轮(12)带动齿条(7)上移,卡片顶出板(5)便将A卡片盒(3)内的卡片组顶出上机壳(4)。当操作旋钮(9)转动了180°时,驱动柱(25)在其下面的压缩弹簧(47)的弹力作用和限位斜面(44)的斜面作用下恢复到原位(见图3),与此同时,卡片组将有一半露出上机壳(4)之外。由于驱动柱(25)的顶端阻止了进位驱动盘(24)作顺时针转动(见图3),驱动齿轮(12)不会作反向转动,这样A卡片盒(3)下面的齿条(7)的根部被支撑在对应的驱动齿轮(12)的齿上,该卡片组将维持在其一半在A卡片盒(3)内,另一半则露在外面的状态。进位驱动盘(24)上由于留有棘齿,操作旋钮(9)只能作反时针方向转动而不能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当A卡片盒(3)内的卡片组记忆完成之后,再反时针旋转操作旋钮(9),主动齿轮(8)和进位驱动盘(24)转动,驱动柱(25)再次下移,进位驱动头(45)使进位棘轮(30)再进一格,根据状态控制表盘(见图5),这时与B卡片盒(3)相对应的状态控制盘(18)上的凸头(39)将与对应的碰块(38)相对正,对应的驱动齿轮(12)与B卡片盒(3)下面的齿条(7)相咬合并驱动齿条(7)上移,B卡片盒(3)内的卡片组便上升。与此同时,与A卡片盒(3)对应的状态控制盘(18)上的凸头(39)离开对应的碰块(38),对应的驱动齿轮(12)离开A卡片盒(3)下面的齿条(7),该组卡片在弹簧(33)的作用下便落入A卡片盒(3)内。这样一直操作下去至整个循环周期完成,各卡片盒(3)内的卡片组便严格按照图6所示的循环记忆流程表作上升和下落变动。当最后一次升出的卡片组记忆完成之后,把操作旋钮(9)旋转180°,最后一组卡片落入H卡片盒(3)内。由于各状态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提高记忆效率的卡片循环记忆机,其特征是:各卡片组下部置有齿条(7),各齿条(7)均对应着一个驱动齿轮(12);各状态控制盘(18)上留有数量及相互位置关系与循环记忆流程表相对应的凸头(39)或缺口(3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安庆
申请(专利权)人:程安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