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9376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涂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底漆,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三官能丙烯酸单体和助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底漆,通过成分的搭配,能够应用于电镀底漆,同时可与具有拉丝纹或麻面效果的基材相配合,形成可覆盖且不积边的效果。可覆盖且不积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涂料
,具体涉及一种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MP4等越来越普遍,为了追求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外观美观程度,常以真空电镀工艺处理上述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
[0003]传统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基材为PC(聚碳酸酯)的光滑表面,所以底漆一般采用厚涂底漆喷涂;现在由于消费者对美感追求的提升,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基材一般具有拉丝纹及麻面外观,若仍采用传统的厚涂底漆喷涂,则会覆盖基材原本的纹路,同时还会产生积边等外观缺陷,达不设定的美观效果。
[0004]因此,开发新的电镀用底漆,并获得高镜面、不不积边、可覆盖拉丝纹的效果已经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底漆,通过成分的搭配,能够应用于电镀底漆,同时可与具有拉丝纹或麻面效果的基材相配合,形成可覆盖基材缺陷,且不积边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底漆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底漆形成漆膜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底漆,所述底漆,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三官能丙烯酸单体。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底漆张,成膜原料主要包括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和三官能丙烯酸单体;其中,
[0011]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具有柔韧性好,对盖点好(指对底漆的不良遮盖性好),以及不积边性能突出(积边即涂覆底漆后,基材边缘部位油漆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的优点;
[0012]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由于官能度低、功能官能团数目较少,因而表现出柔韧性佳的特点,将其用为底漆的主要成膜原料,可延长产品的上镀性、机械性能;
[0013]三官能丙烯酸单体能充分溶解和稀释底漆中添加的树脂物质;同时还参与光固化反应(成膜过程),可调整底漆漆膜在固化时的交联程度,可在低漆膜收缩率的同时,提升底漆的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还可以提升底漆的交联密度;还可调整漆膜的整体性能;
[0014]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具有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共有的丰满度高、流平性好等特点,因此底漆包括三官能度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后,形成的漆膜具有高镜面的特
点;
[0015]综上,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各成分的相互配合,获得的底漆形成漆膜后,具有高光泽、高镜面的特点,因此经后续镀膜后,形成的膜层具有高金属光泽;此外,底漆形成的漆膜与镀膜之间的结合力(镀膜在底漆上的附着力)较高,因此还具有优异的上镀性。
[0016]获得了一种可应用与具有拉丝纹或麻面外观基材的底漆,同时上述底漆还具有不积边和显示高金属感的效果;可满足后续对电镀上镀性的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底漆的制备原料包括:
[0017][0018]在上述比例范围内,特别是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添加量范围内,所述底漆形成的漆膜既能保证一定的上镀性,又不至于添加过多成膜原料导致积边。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底漆中,所述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添加量为10~15份。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是由一元和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与一元酸和多元酸中的至少一种,脂化形成的树脂。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平均分子量在20000

40000之间;上述平均分子量范围可保证相对较长的分子链;较长的分子链体现出较优异的柔韧性,提升机械性能;进一步的,较长的分子链可保证部分分子链可与接下来生成的镀膜相结合,进而提升镀膜与底漆之间的结合能力,也就是提升了底漆的上镀性。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官能丙烯酸单体,是指活性稀释剂,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粘度及参与聚合反应。
[0023]由于三官能丙烯酸单体的作用是作为桥连接不同高分子树脂(包括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以形成网状膜;因此,可通过调控三官能丙烯酸单体的用量,进而调控底漆膜固化时的交联程度,也可以提升底漆的反应速率。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漆,制备原料还包括助剂。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助剂包括光引发剂和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光引发剂,添加量为1~3份;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发剂,包括α

羟基环己基苯甲酮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中的至少一种。
[0028]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引发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三官能丙烯酸单体C

C键断裂,产生自由基,进而使各原料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漆膜,从而形成高镜面,后续会形成具有金属质感的镀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流平剂,添加量为0.05~0.2份。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平剂,为氟碳表面流平剂。
[0030]所述流平剂可用于降低所述底漆的表面张力,因此可以提高润湿性,防止缩孔。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漆,制备原料还包括活性胺。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活性胺,添加量为0.5~1份。
[0033]所述活性胺,可以很好的解决氧阻聚问题,可大大提高所述底漆形成漆膜厚薄产生的的固化不完全的性能。
[0034]所述氧阻聚问题是指:空气中氧气与自由基的聚合反应(原料的自由基聚合成膜反应)竞争自由基导致底漆形成的涂层底部固化,表面未固化的现象。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漆,制备原料还包括稀释剂。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稀释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丙醇酮和丙二酸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稀释剂添加量为50~65份。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所述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S1.将所述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所述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所述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混合预热,加入部分稀释剂和活性胺,混合;
[0040]S2.向步骤S1所得体系中加入所述三官能丙烯酸单体、光引发剂和流平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漆,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溶剂型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三官能改性聚酯丙烯酸树脂、二官能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三官能丙烯酸单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底漆的制备原料包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漆,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还包括助剂;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光引发剂和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光引发剂,添加量为1~3份;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包括α

羟基环己基苯甲酮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流平剂,添加量为0.05~0.2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漆,制备原料还包括活性胺。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先丁伟汪文笔符饶生王卫国凌云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