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及其构成的翻转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375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连杆和下连杆,上下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设有仿形预紧机构,所述上连杆、下连杆、主梁和仿形预紧机构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上下连杆之间设有支撑机构,当下连杆受力绕其与固定铰接点向上转动时,下连杆转动会推动支撑机构并带动上连杆也绕其与固定铰接点向上转动,下连杆的转动角度是θ1,上连杆的转动角度是θ2,角度θ2大于角度θ1,此时仿形预紧机构之间的预紧力增大,当下连杆向上转动的受力消失后能够在仿形预紧机构的预紧力下,迅速使上下连杆恢复至初始位置;还公开了一种翻转犁,翻转犁使用上述过载保护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及其构成的翻转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翻转犁,具体是一种过载保护自动避障的翻转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马力拖拉机以成为主要农机动力,与之相配套使用的农机具也朝着大型、宽幅、高速作业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就包括犁耕机械。液压翻转犁作为犁耕机械的主流机型,因其受到不同地区土壤条件、种植模式、环境因素等影响,对液压翻转犁的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在部分地区土壤中石头等坚硬物含量较高,翻转犁在含有石头、树根等坚硬物的土壤中耕地作业时,坚硬物体会产生比土壤更大的瞬间冲击载荷,使得犁体以及犁柱等关键工作部件产生变形、断裂等现象,降低了整机的作业可靠性,缩短了犁具使用寿命。
[0003]液压翻转犁的特点是每一铧采用一组左右对称的犁体,通过翻转机构可实现180度翻转,左右铧犁体通过旋转后均可作业而不改变翻土方向。
[0004]而现有的翻转犁会使用保护装置,保护装置采用剪切螺栓,当遇到坚硬障碍物时,剪切螺栓断裂,犁体无法工作,从而保护犁具的其他部件不被破坏,但是剪切螺栓断裂后,更换费时费力,在石头较多的地里需要频繁更换,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的成本投入。
[0005]因此,开发出一款结构简单,负载可调的过载保护装置,并且该过载保护装置能够用于翻转犁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翻转犁,包括悬挂架(1)和主梁(7),主梁(7)上设有大梁连接板(6),悬挂架(1)和大梁连接板(6)之间通过前连接块(2)、中间连接块(3)和后连接块(5)连接,且前连接块(2)和后连接块(5)之间设有翻转油缸(4),所述主梁(7)上设有左右双铧犁单体(12),左右双铧犁单体(12)通过单体连杆(11)连接在主梁(7)上,
[0007]作为优选,左右双铧犁单体(12)固定在调幅板(10)上,调幅板(10)固定在主梁(7)上;
[0008]即主梁(7)上设有调幅板(10),调幅板(10)固定在主梁(7)上,单体连杆(11)的两端分别连接调幅板(10)和左右铧犁单体(12),所述调幅板上设有多组安装孔,通过不同的安装孔可调节单体连杆(11)与主梁(7)的安装角度,从而调整工作幅宽。
[0009]所述左右双铧犁单体(12)包含上铧犁组件和下铧犁组件,
[0010]上铧犁组件包含:上连杆(15)、上犁柱夹板(17)、上犁柱(22)和上犁体(23),上犁体(23)固定在上犁柱(22)上,上连杆(15)和上犁柱(22)均固定在上犁柱夹板(17)上,
[0011]下铧犁组件包含:下连杆(16)、下犁柱夹板(18)、下犁柱(19)和下犁体(20),下犁体(20)固定在下犁柱(19)上,下连杆(16)和下犁柱(19)均固定在下犁柱夹板(18)上,
[0012]所述上连杆(15)和下连杆(16)的自由端均铰接在主梁(7)上,或者铰接在调幅板
(10)上,
[0013]在上铧犁组件和下铧犁组件之间设有支撑机构和仿形预紧机构(21),所述支撑机构设在主梁(7)和仿形预紧机构(21)中间,
[0014]当下连杆(16)绕其与主梁(7)的铰接点转动时,下连杆(16)通过推动支撑机构并带动上连杆(15)也绕其与主梁(7)的铰接点转动,下连杆(16)的转动角度是θ1,上连杆的转动角度是θ2,角度θ2大于角度θ1。
[0015]具体结构可以是:
[0016]单体连杆(11)包含上连杆(15)和下连杆(16),且上下连杆分别铰接在主梁的不同位置;或者,铰接在调幅板(10)的不同位置,
[0017]上犁体(23)固定在上犁柱(22)上,下犁体(20)固定在下犁柱(19)上,
[0018]上犁柱(22)固定在上犁柱夹板(17)上,下犁柱(19)固定在下犁柱夹板(18)上,在上犁柱夹板(17)和下犁柱夹板(18)之间设有仿形预紧机构(21),
[0019]所述上连杆(15)、下连杆(16)、主梁(7)和仿形预紧机构(21)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
[0020]或者,上连杆(15)、下连杆(16)、调幅板(10)和仿形预紧机构(21)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
[0021]调幅板(10)侧面设有铰接孔,利用铰接销轴将上连杆(15)和下连杆(16)与调幅板(10)铰接,上连杆(15)另一端依次连接上犁柱夹板(17)、上犁柱(22)和上犁体(23),下连杆(1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下犁柱夹板(18)、下犁柱(19)和下犁体20。
[0022]仿形预紧机构(21)可根据实际耕作土壤情况设置多组。
[0023]所述仿形预紧机构(21)也可以设置在上连杆(15)和下连杆(16)之间,且设置位置在支撑机构的外侧,即保持支撑机构设置主梁(7)和仿形预紧机构(21)之间。
[0024]上连杆(15)上设置有支撑点E和F,下连杆(16)上设置有支撑点I和J,在支撑点E、F和I、J之间设置支撑滚轮(26),支撑滚轮(26)可相对于支撑点E、F、I、J之间滚动。
[0025]所述仿形预紧机构(21)的结构为如下结构的一种:
[0026]结构一:包含支撑杆(35)、弹簧座和固定座,弹簧座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杆(35)的两端,弹簧座包含弹簧座A(32)和弹簧座B(34),固定座设在支撑杆(35)的中部,所述固定座包含固定座A(48)和固定座B(49),固定座能够在支撑杆(35)上移动,弹簧座A(32)分别设置在支撑杆(35)的两端,弹簧座B(34)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座A(48)和固定座B(49)上,在弹簧座A(32)和弹簧座B(34)之间设有预紧弹簧,即上预紧弹簧(31)和下预紧弹簧(29)。
[0027]所述固定座连接在上下犁柱夹板上,即固定座A(48)连接在上犁柱夹板(17)上,固定座B(49)连接在下犁柱夹板(18)上。
[0028]作为改进,弹簧座B(34)能够从支撑杆(35)的端部向中部移动,且移动后能够与支撑杆(35)之间相对固定。
[0029]实现的方式可以为如下结构:支撑杆(35)中间为实心,两端设置有一定活动行程L的槽孔,上下呈对称结构,上连杆(15)右端C点和下连杆(16)右端D点分别安装在支撑杆(35)两端的槽孔中。弹簧座A(32)上设有调节杆(33)所述调节杆(33)与支撑杆(35)之间采用螺纹方式相连,通过螺纹旋转,改变弹簧座A(32)相对支撑杆(35)的位置,以调节弹簧座A(32)和弹簧座B(34)之间的间距,通过改变调节杆(33)长度来改变弹簧的预紧长度。
[0030]所述固定座用于连接在上下犁柱夹板。
[0031]作为进一步改进,在弹簧座A(32)和弹簧座B(34)之间还设有弹簧A(44),且弹簧A(44)能够在支撑杆(35)上自由上下窜动。
[0032]弹簧A(44)的两端分别设有弹簧座C(45)和弹簧座D(46)。
[0033]在预紧弹簧内套嵌安装回程弹簧A,回程弹簧A长度要小于预紧弹簧,并呈一定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单体连杆(11),单体连杆(11)包含上连杆(15)和下连杆(16),上连杆(15)和下连杆(16)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有仿形预紧机构(21),所述上连杆(15)、下连杆(16)、主梁(7)和仿形预紧机构(21)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或者,上连杆(15)、下连杆(16)、调幅板(10)和仿形预紧机构(21)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上下连杆之间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设在仿形预紧机构(21)和固定端之间,仿形预紧机构(2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下连杆上,当下连杆(16)受力绕其与固定铰接点向上转动时,下连杆(16)转动会推动支撑机构并带动上连杆(15)也绕其与固定铰接点向上转动,下连杆(16)的转动角度是θ1,上连杆的转动角度是θ2,角度θ2大于角度θ1,此时仿形预紧机构(21)之间的预紧力增大,当下连杆(16)向上转动的受力消失后能够在仿形预紧机构(21)的预紧力下,迅速使上下连杆恢复至初始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预紧机构(21)包含拉簧(38),所述拉簧(3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连杆上,并且拉簧有预紧拉力,即拉簧(38)的一端铰接在上连杆(15)上,另一端铰接在下连杆(16)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预紧机构(21)包含仿形油缸,仿形油缸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下连杆上,铰接点可相对转动,即仿形油缸的一端铰接在上连杆上,另一端铰接在下连杆上,所述仿形油缸包含有杆腔(39)和无杆腔(40),所述有杆腔(39)通过油管连接蓄能器(42),蓄能器(42)内包含能够充气的胶囊,即为气腔,胶囊内充氮气,胶囊与壳体之间的部分充液压油,即为液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预紧机构(21)包含支撑杆(35)、弹簧座和固定座,弹簧座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杆(35)的两端,弹簧座包含弹簧座A(32)和弹簧座B(34),固定座设在支撑杆(35)的中部,所述固定座包含固定座A(48)和固定座B(49),固定座能够在支撑杆(35)上移动,弹簧座A(32)分别设置在支撑杆(35)的两端,弹簧座B(34)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座A(48)和固定座B(49)上,在弹簧座A(3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宝郑炫孟祥金杨怀君孙凯强张旗张鲁云王子龙窦天浩邓宇汤智辉何兴村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德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